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两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系统,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 而城市规划、技术进步和社会人文类型等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外生力量,他们共同作用,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除了一般的动力机制,还对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殊动力如新区开发、交通区位袭夺、大型工程建设、突发自然灾害等做了初步的论述. 各种内生和外生的力量共同作用,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刘瑞  王晓云 《科技信息》2012,(16):413-41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十分复杂,一直是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本文以昆明市为例,梳理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从而可以了解城市的演化及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背景,掌握当前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并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角度提出调控措施,以期为昆明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华伟  朱大明 《江西科学》2010,28(6):790-796
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规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城市在信息时代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对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性。首先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史,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阐述。信息时代的来临,新的驱动因素对城市化进程有不同程度的推动力量,并由此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采用实地调研与查阅原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昆明地区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针对昆明城市现状,提出了面向信息社会城市发展策略,对于把握城市未来空间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绵阳市1970年1∶10000地形图,绵阳市1931-1991年城市用地变化图,1997-2010年绵阳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把GI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手段,对各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利用圈层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理论定性、城市空间扩张动态度定量,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得出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在时间上正以加速度的方式推进,在空间上轴向扩展大于外向扩展,逐步形成沿河流阶地呈放射状、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为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合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各时期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城市历史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总结合肥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新经验以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控制作用,稳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对于城市规划的决策者而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花园城市的内涵,用现代城市理念构筑南昌花园城市非常重要.为此,要树立大南昌概念,山、水、田、林和路统一规划,在更大的范围内构筑南昌城市空间结构;以赣文化为脉络,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在城市形态上,处理好分散和集中的关系,选择间歇式山水空间分布模式;严格执法,以保证南昌花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既是一种地理空间结构,也是一种社会空间结构,其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城市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即沿着时空路经而变化,因时因地而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内涵、中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演化阶段与实例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城市居住区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等规划是各自为营,要将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是实现城市和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生态功能控制性分区理念和经济发展适宜性思想,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城市规划.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城市生态功能控制性区划和经济发展适宜性分区,并采用空间叠置方法确定了九龙坡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区.将九龙坡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占全区域土地面积的15.54%、24.14%、12.95%和47.37%.研究对目前城市空间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分析了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市域、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和物质,最后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产业组合的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组合的空间结构及景观组合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企业网络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微观基础,价格机制是形成和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力量。数字城市的企业网络与空间结构有新特点,数字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方向和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西宁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程和阶段性,指出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城镇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中心城市空间优化、都市圈构建和兰西城镇带建设三个层面,提出西宁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促使其演变的力是错综复杂的.文章梳理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力,并将其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又将内力划分为向心力和离心力,外力划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然后分别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服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心理引导、环境承载力、技术发展、追求田园生活、政府政策、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具体诠释.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内外力达到平衡时的结果,内力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力起到辅助性作用.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便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促使其演变的力是错综复杂的.文章梳理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力,并将其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又将内力划分为向心力和离心力,外力划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然后分别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服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心理引导、环境承载力、技术发展、追求田园生活、政府政策、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具体诠释.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内外力达到平衡时的结果,内力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力起到辅助性作用.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便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事物"生态化"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生态化"相结合,更加突出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的"生态导向"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基于此,以"生态"为基本线索,以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生态萌芽"、"生态低迷"、"生态复兴"和"生态革命"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加以回顾、探究与分析,以期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与生态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脉络中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简要解析低碳城市概念、低碳城市理论及其与城市规划关系,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规划三个方面提出合肥市低碳城市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单元,是带动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它的建设布局对所在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认为在城市经济空间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对城市经济的不均衡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CBD的分离、分园建设整合以及城市经济空间重组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城市社会空间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则会带来城市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的某些矛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浅析西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中功能要素的发展演变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道路和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西昌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天铁 《科技资讯》2007,(35):236-237
淄博是一座典型的"组群城市".各城区长期的分散发展,使城市空间处在相对分散状态,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伴生了一些突出的城市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中研究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并提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汉中市中心区空间组织的探讨,揭示城市空间组织、演变的基本规律,为汉中市及其类似城市空间组织提供发展依据。方法运用历史分析、空间分析与区域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结果汉中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是由其功能、汉江、交通和自然地貌形成的"风车"形结构。结论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组织必须依据城市的性质、功能、地形地貌等要素,通过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城市生态组织、城市轴线组合、城市视觉景观组织、城市建筑空间组织等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息时代中国城市R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空间形态演变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探讨未来中国城市RBD空间的发展。结果探究出信息时代影响城市RBD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RBD的功能构成、RBD空间形态特征以及RBD的市场前景,并从空间演变因素、结构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城市RBD空间的发展方向。结论信息时代中国城市RBD的发展将呈多核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城市经济与旅游发展形成密切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