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我省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时代课题,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校2004级和2009级我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近5年间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对我校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问作出科学的评判.研究结果表明,我校2009级和2004级学生相比较,男、女大学生身高增长不显著;男、女生体重增长显著;男、女生视力下降明显;男、女生舒张压也有明显增高.我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展不够理想,需要增强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
刘奇刚 《科技信息》2009,(12):209-210
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素质发展与健康状况进行群体的动态分析,是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长期趋势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专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选项课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66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体育选项课应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促进大学生身体体质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生2004-2009年6年间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纵向对比,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特征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身体素质形态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注重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注重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大理学院12926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方面研究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大理学院不同校区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校4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均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各年级学生的肺活量指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有较大差别,不同校区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别也较大。大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均应加大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咸宁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分析与建议.建立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标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对我校2005级本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规范的测试,获得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并与《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成效,也为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实施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对湖南文理学院03级和06级国家计划统招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规范性测试工作,获得了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湖南文理学院统招学生体质测试总平均成绩76分,及格率98.6%,良好率不足46%,说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高,与《标准》要求尚有距离.为此,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必须重视身体素质,改善和提高身体形态机能的基础条件以及再认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组织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选取湖南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大学生城乡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所获得的数据,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作20 a的变化比较分析,通过前后10 a之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了解湖南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特点及20 a学生体质状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湖南省体育和卫生的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民族大学1884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检测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动态分析,以揭示广西民族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从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河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大学生积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2011年对南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河南省四所地方理工院校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法律素养状况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前河南省地方理_丁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并对造成该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提高河南省地方理工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多种有效对策,最终让高校法制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知法、懂法、信法、守法、护法的行动指南,并为河南省地方理工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所高校学生体育行为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探索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的特征与规律,分析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为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需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关注体育的态度以及对余暇体育活动主动性不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呈正态分布;活动场地以校内的运动场为主;大部分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但活动时间比较短,锻炼效果不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多数城市居民,在锻炼的时间安排上呈随意性强,大多数城市居民,喜欢到固定的锻炼场所活动;城市体育指导员主要有体育工作者、高校大中专学生、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组成,并分析了其年龄和学历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量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健美操运动对学生的对女大学生改善身体形态、塑造身体线条效果和好。经常练习健美操,能提高学生的腹部力量和下肢柔韧性,而且对学生的上肢力量、柔韧和平衡性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调查我省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与习惯,为我省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达到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采用年级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00名大学生做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我校大学生男女生体重、BMI指数均低于国家平均值,部分学生饮食行为和习惯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均衡。因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改善学校食堂的软、硬件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的体重指数与大学生各项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以4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各项体质健康测验.依其体重指数将学生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四组,以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其他体质健康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体质健康指标在不同的体重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正常体重学生心血管功能、呼吸机能、手臂力量、下肢爆发力均优于低体重组(除呼吸机能外)、超重、肥胖组学生;低体重(除呼吸机能外)、超重、肥胖对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以来汉族大学生的体质是否改善,采用频数统计、t检验等数理统计法对1646名19~22岁汉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正常体重组比例较低,低体重现象严重;此外,随年龄增长,男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的比例逐年下降,正常体重比例逐年上升,女生与此相反;2)大学生身体机能均处于良好水平;3)大学生下肢力量仅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柔韧性处于及格水平,但女生处于良好水平;4)城乡比较发现,乡村男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均显著优于城市男生(P〈0.05),乡村女生仅柔韧性显著高于城市女生(P〈0.05);5)性别比较发现,男生身体机能、下肢力量显著高于女生(P〈0.001),但女生柔韧性显著高于男生(P〈0.001).这提示湖北省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下肢力量急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运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实现对参与者灵肉的双重历练,并通过汲取大自然的精神与力量,获知一定的社会知识与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和生存力.认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心理健康,增强其环保意识.指出在生态环境窘迫的今天,通过高校课程设置积极引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走入校园,不失为一种生态教育的积极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