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昌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拥有世界著名的长江三峡风光,把宜昌“建成世界级城市“是宜昌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宜昌打造城市精品的具体实践,从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决策三个方面,提出建设宜昌精品城市的若干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营销”时代,旅游城市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必须走品牌化之路。宜昌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城市,如何通过品牌化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由此从SWOT分析人手探讨了宜昌旅游城市品牌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宜昌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宜昌“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轴心,正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到2015年,建成区框架将达到200km^2,综合承载力满足200万特大城市人口生活需求。发展种苗花卉产业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人文特色与现代文明气息相得益彰的现代化大城市”是咸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它注定咸阳城建划时代的进程。咸阳城市建设以建设“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为总体部署,以不甘人后和奋勇争先的进取奉献精神,不断强化城市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把城市当做资源来开发,当做资本来运营,当做资金来经营,完善路网架构,扩张绿化总量,提高亮化水平,提升美化层次,丰富城市内涵,彰显人文特色,谱写了城市建设新篇章,推动了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宜昌与中部六省同等城市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了宜昌走存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可行性,提出了宜昌走在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旧城更新中城市形态的延续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保持“文脉”与“人情”是当代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城市形态及其文化内涵应在旧城更新中得以延续并有所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宜昌是世界的水电之都,也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其显要的地理位置对整个宜昌市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而龙舟文化对宜昌城市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这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宜昌市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宜昌要建成“世界级城市”,就必须加快城区江南开发步伐。加快江南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并需积极构建江南开发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晓君 《科技信息》2009,(29):I0224-I0224,I0226
从“风流”的历史演变、“风流”的人性品格以及“风流”的诗文词赋三方面去探寻“风流”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彰显其在历史演变中的跌宕,其审美特征的不断充盈,以及由此而及的人性品格的美学追求。展示其作为执着追求理想化身,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机制的图式化授射。  相似文献   

11.
历代文献中存有许多都邑赋。都邑赋与传统城市文化存在诸多关联,蕴藏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是古代警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都邑赋与城市文化”研究中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古为今用,实现优秀传统城市文化的现代转化,是当代城市文化建设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关系和社区文化形态两方面,探讨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各自一位和整体设计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两者之间应是一种“松弛的限定,限定的松弛”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当代习俗赋予“风流”一语以“不正经”甚至近乎“淫荡”之意义;现在,我们给爱国词人辛弃疾冠以“风流”,首先就得为“风流”正义,并考察其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风流”一词,早在汉代便已出现。《汉书·刑法志》云:“及孝文即位……风流笃厚,禁网疏阔。”这里的“风流”便是泛指民风时尚,与“笃厚”结合,再配上”禁网疏阔”,颇倾向于自由、真淳之褒义。到了魏晋,“风流”便在士大夫官僚及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开来,形成了所谓“魏晋风流”的时代潮流。如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云;“堂堂孔明,基宇宏邈。器同生民,独秉先觉…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涌动,发掘民族“文化岩层”的热潮就持续兴盛。从乡土民间到伤痕怀旧,社会的迅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城市”新型概念与“回望”原生情感的诞生,“城市书写”逐渐被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推上文学舞台。其中,哈尔滨凭借其城市历史的独特性,加之迟子建独有的城市体验,对“冰城书写”形成了双层制约,使得该文学建构更好地契合了城市本身的生活形态与历史变迁。借由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进行横纵双向建构,通过对印象哈尔滨的本真溯源,以全新思维构架出“对抗与重构”的隐含模式,囊括了哈尔滨文化、艺术、建筑、血脉、信仰、情感等多方面在内的新旧交替与内外变化。“抗衡与变容”无疑是对迟子建的哈尔滨书写中“城市反响”与“城市动荡”的集中概括,在自身发展与外国入侵的历史大背景下,透过新象旧貌的对抗与融合,体感在冰城之间集糅美爱、丑恶及罪罚的人性百态与柔情坚城的人城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一般性的学习方式的改进,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社会化,其主旨不能等同于打造“大学城”,应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经济》1998,(4):1-4
中共江苏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作为对这一战略构想的策应,在1996年12月召开的南京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武龙明确提出,要把“南京建成与江苏建设文化大省和南京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杭州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和钱塘江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深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城市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也是与城市地域环境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杭州起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钱塘江河口海湾与天目山余脉东南山麓的连接地带,后沿滩岸向东南迁移至灵隐山下的天竺谷地,成为钱塘县最初的县治所在地。 随着钱塘江泥沙和海潮泥沙上涌,不断向东堆积,在湾口形成“岛湖”和湖东今日杭州市区的平陆。平陆东南钱塘江北岸的柳浦与对岸西兴成为钱塘江下游联系南北的渡口要地。柳浦向西至凤凰山麓一带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丁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200-201
文化是城市的根。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增强城市创造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不竭源泉。独特的文化遗产无疑是现代化城市最有品味的名片,惟一性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竞争力。地处中原腹地的食品名城漯河,年轻却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漯河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依托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资源优势,以点带面,致力于打造经典文化名城,形成了独特的“漯河文化现象”,使文化资源永葆生命力,促进其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北京城市建设取得卓著成果的同时,在传统老城区出现忽视历史名城文化和资源优势的倾向,出现了客观上“大居民区化”挤压产业发展空间的问题。以“旧城改造”之名发端,历时20余年的“城市革命”在北京已近尾声。现在亟需用“抢救”的态度确认老城区的功能定位,明晰中国与世界对它们的需求,保护尚存文化资源优势,预留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人全市整体利益的高层面走好“旧城改造”的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20.
宜昌现在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但在几十年前那个仅仅是个小小的码头城市,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宜昌这个城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她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有着怎样的发展优势,使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本文着重就宜昌城市发展的历程、其有名的两坝经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