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宜昌市1986-2015年夏季(6~8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利用模糊评判法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模型,分析宜昌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情况。结果表明:宜昌市6月份很舒适指数最高,不舒适指数最低,平均较热天数为18 d,气候舒适性较好;7月份不舒适指数最高,平均较热天数为19 d,气候舒适性比6月份较差;8月份不舒适指数低于7月份,平均较热天数为21 d,较热天数最多,3个月份的气候舒适性略有差异。在总体上宜昌市夏季气候是较舒适的,而气候不舒适性主要是高温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北部旅游气象条件评估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凉山州旅游气候优势,打造攀西地区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利用凉山州北部4县(甘洛、越西、冕宁、喜德)气象局2009—2011年逐日云数据以及1971—2018年逐日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统计,然后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区划。结果表明:凉山州北部4县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年均值达到最优级天数有136 d,并且其旅游舒舒适期长达195 d;凉山州北部度假气候指数全年达到适宜等级以上的天数有223 d,并且还具有复合型的养生旅游气候,其中越西县是唯一兼备阳光疗养型的县份,其余各县适合开展湿润滋养型养生旅游。  相似文献   

3.
龙胜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时,气候舒适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龙胜县天象与气候类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极具开发潜力,基于龙胜县气象站近33a(1981—2013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2000年到2013年逐日气象因素统计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与着衣指数对龙胜县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龙胜县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3到11月是比较舒适的季节,其中4,5,9,10月最舒适,6至8月温暖较舒适,3,11月凉爽较舒适,12,1与2月的舒适期天数较少,而且全年着衣舒适天数为199d.最后提出了龙胜县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议,包括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活动,注重提高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质量,关注气象灾害频发时间,做好预防措施与保障旅游安全,积极宣传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做好相关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利用井冈山气象站(代表井冈山景区)、宁冈气象站(井冈山城区)和泰和气象站(代表背景区域)1959-2016年气象资料,分析了井冈山山地气候特点,评价了井冈山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井冈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温度适宜。气温月平均值都在24.1℃以下,是避暑的天然胜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井冈山低温日数呈现下降趋势,井冈山秋冬季适合旅游的天数会增加。2)雨量丰沛,湿度宜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896.7 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高达210.4 d。井冈山降雨日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暴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3)云雾多变,日照偏少。全年日照时数1 381.2 h,多年平均雾日达104.5d。井冈山景区雾日数呈现增加趋势,井冈山城区(宁冈)雾日数下降趋势明显。4)井冈山的云海、日出、雨凇、彩虹等天气景观资源丰富。5)采用气候生理评价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井冈山旅游气候进行舒适度综合评价,井冈山适宜旅游的时间为4-11月,1年长达240 d以上。如果发生气候异常事件,气候舒适度会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产生了避暑旅游这项旅游活动。文中以此为着眼点,选取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等10大避暑胜地,分别从盛夏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价值、区位可达性等三个方面,对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结论如下:(1)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是凉爽气候、优美景物、方便交通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气候因素来看,盛夏与区域中心高温城市温差在10~12℃之间,是避暑旅游地形成最佳气候条件;(3)文中将盛夏接待客流量看成是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显性指标,分析了与三大因素的关系,发现避暑气候指数、景观资源、交通区位是其最重要的三大影响因素。该研究为避暑旅游地建设及旅游活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具有地位区位、地势地貌、独特气温气候和历史予以与北京地缘人缘关系等内生资源优势,应利用国家给予的红利政策、北京外溢发展的机遇和不断扩大与外延的大交通理念等外部条件,加强河北省滑雪旅游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竞争力;以雪带产,提升崇礼品牌竞争力;以游带产,构建草原自驾旅游体系对接北京高端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州具有丰定的旅游资源,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要使旅游业成为黔西南州的一个支柱产业,必须提高州民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预测;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9.
发展康养旅游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官方网站所获取的数据,对山西省康养旅游资源按照资源性质进行分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基尼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可达性分析、核密度分析及空间叠置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密度、均衡度等方面研究山西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康养资源总体上呈现聚集态分布,大同市、太原市以及运城市为3个主要核心区,长治市、吕梁市及晋中市为次核心区.分析山西省康养旅游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基础与康养旅游资源分布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而资源禀赋与康养旅游资源分布呈现明显正相关.地形地貌决定了康养资源分布类型,政府政策会在较大程度上主导康养旅游资源分布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阳县1957-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温湿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分析了云阳县的气候舒适度情况和全年的适游期情况,并分析了2018年的负氧离子含量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春季、初夏和秋季是云阳人居环境最舒适的时期,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在138 d;云阳县度假气候指数全年均为适宜及以上等级,适宜出游;负氧离子的年平均含量在1 400个/cm~3以上,达到清新空气的标准;空气主要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且呈下降趋势;云阳县地表水质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类水质.总体来说,云阳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环境质量较好,植被较高,生态气候良好,非常适宜开展避暑养生、气候康养等方面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郭筱翠  赵丽佳 《太原科技》2008,168(1):43-44
城市旅游形象现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太原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到目前为止太原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塑造.阻碍了太原市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探讨影响太原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塑造太原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选定福建省9个设区市共计67个气象站点的3项指标(温度、湿度、风速)30 a统计资料,在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对福建省12个月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全省旅游适宜期主要集中在3-5和10-11月份两个阶段,不舒适期主要集中在12、1-2和7-8月份...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3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太原市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通过计算舒适度指数、风寒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太原市具有明显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每年有9个月的适宜旅游季节.5月至9月为最佳旅游季节.提出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洲 《河南科学》2011,29(6):754-756
使用近邻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集聚度进行分析,得出南京市总体上旅游资源为集聚型分布.同时使用SPSS工具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更好的分析了南京市旅游资源分区集聚程度.最后利用集聚度分析及SPSS聚类结果,对南京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以更科学有效的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单纯矩阵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山西省29个主要自然旅游景区,通过实际调查和专家征询法获取数据,得出各个景区的综合评价分数表.研究结果表明: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国内旅游吸引性较高,但开发潜力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借助1971~2010年河湟地区代表性站点西宁、同仁、贵德、民和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反映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湟地区旅游景点的旅游舒适期较短,其中西宁、贵德、同仁的旅游舒适期主要集中于6~8月,民和旅游舒适期较长,集中于5~9月.河湟较不舒适期多在3月~5月和9~11月,多达6个月.旅游不舒适期主要在最寒冷的12~1月,对旅游出行产生严重制约.河湟地区旅游舒适期分布特征使其盛夏季节旅游度假避暑功能凸显,对高原旅游业发展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极好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目前,赣南红色旅游还存在人气指数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强、规划滞后、促销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对此,应抓住机遇,加快制定规划,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要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精心打造赣南红色旅游品牌,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延伸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努力将赣南红色旅游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工程。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温泉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将龙门所有温泉资源与固定样本即广东知名温泉进行比较,按照综合条件与样本温泉相似度对县域温泉进行排序,据此将研究区域内的温泉归为近期开发、中期开发和远期开发等3类,从而为龙门温泉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科学方法和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最邻近性模式和拓扑空间分析法,用邻近指数R、连接度β指数和γ指数、交通回路a指数、通达度指数Ai、平均路径长、紧密度指数C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聚集效应、交通网络结构、紧密度、区域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研究认为,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均衡,交通通达性较低,景点间的连接度不强,各景区可进入性有待提高等.为此提出了构建"一心、三片、一带"大郑州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对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设景区间的亚高速,旅游需求产品的空间系统优化,建立服务区以提供旅游服务和疏散人流,增加区域竞争力等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