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志强 《科学》2013,65(3):15-20,2,4
正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射电天文观测与国际前沿的接轨,提升我国天文观测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将提升我国深空探测的定轨能力,为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更遥远的深空探测提供精确定位和定轨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宇航局正计划在月球背面的某个陨石坑内修建射电望远镜。这个超长波长射电望远镜被命名为"月球陨石坑射电望远镜"(简称月球望远镜),陨石坑的内壁刚好能够作为月球望远镜的球面结构。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至少有两大优势:首先,月球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不用穿过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因此可以接收波长超过10米的无线电信号;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4,(7):64-64
直径为305米的阿雷西沃望远镜自从1963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射电望远镜。不过如今,这个“世界第一”的名号恐怕不得不拱手相让了--中国的500米孔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将于2016年完工,而在近日,该工程已顺利实现圈梁合龙。  相似文献   

4.
如今,提起"中国天眼",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它的正式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名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口径越大,通常意味着用以接收电磁波的面积越大,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也就越高,能观测更小、更暗的天体.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落成启用.2021年4月,时隔5年多,FAST望远镜完成调试,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开始对国际开放.  相似文献   

6.
<正>参与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项目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台包括(从左上角以顺时针方向依次介绍):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位于夏威夷的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SMA);位于南极洲的南极望远镜(SPT);位于亚利桑那的亚毫米望远镜(SMT);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APEX);位于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位于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位于西班牙的毫米波电波天文研究所30米望远镜(IRAM 30m)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讯     
“虚拟”射电望远镜 天文学家正在“建造”大小可与地球相比拟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借助于这种望远镜可以发现宇宙中此哈勃望远镜能看见的天体小1/3000的天体。这种望远镜之所以称作虚拟望远望,是因为它能将分布在几大洲上的几台射电望远镜的信号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建造在美国本土上的2台射电望远境以及建  相似文献   

8.
<正>天文学家反复研究M87星系中的那个超大质量黑洞后证实,它仍旧符合爱因斯坦理论的预测。你好,黑暗,我们的老朋友,又来看你了。M87是一个距地球5500万光年的巨大星系,它的中心是一团直径380亿千米、质量相当于65亿个太阳的黑暗——那是通往无尽的暗门,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黑洞”。2017年,负责操作事件视界望远镜(实质是一张分布遍及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网络)的天文学家团队得到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照片,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得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相似文献   

9.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3):224-230
<正>全球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长久以来,黑洞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爱因斯坦的方程、模拟电脑图像、引力波等项目的间接证据,或者科幻小说的想象。然而,当全球科学界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组成"地球级别"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对准同一片遥远星空,就连黑洞——这些深藏于宇宙各处的引力  相似文献   

10.
正约瑟琳·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于1965年左右来到剑桥大学,当时一架新的射电望远镜正在建造。在两年的时间里,她一边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一边做着在木头电线杆之间接电线的工作,直到将铜线和电缆交织分布在了四英亩半的土地上。"我出生于航海世家,对于柱子、桅杆和滑轮这类东西并不陌生。"伯奈尔对记者说道。到了1967年7月的时候,望远镜已经架设完毕,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金属网。几周后,望远镜天线捕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伯奈尔每周在银河系发出的无线电波  相似文献   

11.
1 威尔逊山天文台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拔1742米的威尔逊山上,它的首任台长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E·海尔(Georage Ellery Hale,1868-1938),1917年,海尔在那里主持建造了胡克望远镜(Hooker),口径2.5米,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1948年,帕洛马山天文台的海尔望远镜(Hale Telescope)取代了胡克望远镜的地位,成了世界第一巨镜.海尔望远镜的口径5米,比胡克望远镜翻了一倍,出现时间比胡克望远镜晚31年.  相似文献   

12.
1974年,正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读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拉塞尔·赫尔斯与他的老师约瑟夫·泰勒一起来到了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在那里建有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被安置在阿雷西沃一个天然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它的天线接收器有600吨重,高悬在50层楼那么高的空中。球形反射面原是彼此相距1厘米多的钢丝织成的网。这一年,为了让这架望远镜适于在较短的波段工作,改用铝板铺成。它的接收器用三根将近4厘米粗的钢索悬挂在盆地边缘的三座混凝土高塔上,通过自动的控制设备,高度可调到了毫米的精度以内。这架望远镜处在低纬度区,对于寻找遥远的射电源具有特别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13.
动态点击     
<正>"中国天眼"发现6颗新脉冲星"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并首次发现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已经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新的脉冲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在FAST科学和工程团队密切协作下,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现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就是力量》2014,(7):17-17
<正>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口径国家建成年代类型备注305米美国1963单口径,固定式,球面型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绿岸射电望远镜(GBT)口径国家建成年代类型备注100~110米美国2000单口径,全向转动世界上最大的全波段全可动射电望远镜  相似文献   

15.
射电天文手段,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三大手段之一,另两种手段是空间天文手段和地面上的天文手段.这三种手段相互配合又竞相发展,促成了当前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局面.1984年10月,我国天文学工作者在密云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架用以观测银河系以及遥远星系的“密云米波段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我国在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面又取得一大成果.《米波段射电望远镜》一文结合这一成果从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米波段射电望远镜的作用、结构、设计思想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6.
大型光学望远镜是取得天体光学波段观测资料的基本仪器。迄至本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着眼于一步一步地加大望远镜的口径,以追求更大的聚光本领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功勋卓著的美国天文学家海耳(G.E.Hale)一生中相继主持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叶凯士的1米折射望远镜,以及威尔逊山的1.5米、2.5米反射望远镜,和帕洛玛山的5米巨型反射望远镜。在他身后,有人曾想建造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由于鲍恩的科学论断,说服了人们放弃单纯加大口径的笨拙想法。他指出,4架5米望远镜要比1架10米  相似文献   

17.
河外射电源传统的天文观测借助于光学望远镜(包括人眼),接收天体发出的光波.但是,光波只是电磁波的极小的一部分,而天体除了发出光波外,往往还发出其他波段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X射线、r射线等.观测这些波段的辐射不能用光学望远镜,而需用其他的仪器.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射电望远镜就是用来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仪器.射电望远镜的问世,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现象,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深化了人们对天体本质的认识,成为天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NASA利用强大的雷达成功找回了一颗失联7年多的印度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名为"月船1号轨道探测器",直径约1.5米。2016年7月,研究人员利用"金石深空通讯体系"的70米长天线,向月球发射微波。然后通过直径100米的格林·班克望远镜,研究反射回地球的"雷达回声"。通过这些"雷达回声",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印  相似文献   

19.
正像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凯特望远镜和其他大型设备使光学天文学引发了一场革命一样,美国最新研制的甚长基线阵和格林班克望远镜也为射电天文的观测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10面抛物面天线构成的甚长基线阵将使射电天文学家以空前的分辨率观测星系和类星体的核心,被称为格林班克望远镜的单抛物面天线的大“耳朵”,会让射电天文学家倾听到其他射电望远镜接收不到的射电源。  相似文献   

20.
谢懿 《世界科学》2011,(3):41-42
在漫漫长夜里遥望宇宙的日子已经结束,至少对于人类而言确实如此。人工智能将会接管地球上最庞大的望远镜——1923年10月的某一天,在美国加州威尔逊山上用2.5米望远镜精心观测了数晚之后,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在仙女星系中发现了三个新的光点,于是他便以字母"N"(意为"新星")作为标记并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