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密魅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1年过去了,究竟是谁暴露了这些间谍依然未知。难道是美国情报机构有内鬼?伦敦1985年5月17奥尔格·戈德尔维斯基正处在事业巅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情报官员,他在几个月前刚刚升任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驻英国首都伦敦分部负责人。苏联情报部门看来并不知道他已经为MI6(英国谍报机构)工作了11年之久。那个周五,戈德尔维斯基接到克格勃总部电报。这封电报要求他紧急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一是要正式宣布他升职的事,二是克格勃的两个最高官要会晤他。戈德尔维斯基立即被吓出一身冷汗——他很清楚,这封电报等于死刑判决书。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制造出可产生通讯微波的超导薄膜电子线路,这一薄膜的发展是航空部门——美国五角大楼和电报通讯公司为促进设计卫星用超导线路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丁     
当约翰·巴丁(John Bardeen)被授予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在同一领域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唯一人物时,他从Leo Kadanoff发出一则电报说:“保持一流工作。赢得三次你就保持了王位。”巴丁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被授予1956年,与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和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共享,是由于他们的半导体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他的第二个诺贝尔奖在1972年获得,与库柏(Leon Co-oper)和施里弗(J.Robert Schrieffer)共享,则是由于超导性微观理论。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两大支柱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两大支柱。脱氧核糖核酸(DNA)以密码的形式记录着遗传信息,负责传种接代。然而它所记录的只是密码,就和电报纸上的数字密码一样,并不直接表达电报内容,读起来索然无味。DNA密码必须经过转录(分子遗传学借用转录一词,来表示由DNA密码转抄成核糖核酸(RNA)密码)和翻译(分子遗传学借用翻译一词,表示将RNA密码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就如同把电码译成电文那样,才能把那份电报的内容表达出来。DNA链、RNA链上的密码子顺序和蛋白质多肽链上的氨基酸顺序严格对应。生物界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生物的一切性状,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电子计算机硬件的最大出口国能否为建设一个电子化社会而铺平道路?在最近几年内日本将指明这条道路的方向. 去年秋天,日本制订出一个为期十五年的庞大的电讯工程计划.这项工程将使日本走向全盛的电子化社会.日本信息网络系统(The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简称INS)的长期目标是把全国目前互不关联的电话、数据通讯、电传、电报及传真系统合并成一个能传送声、像、数据的双向性光纤通讯网.  相似文献   

6.
手机、电脑、宽带网络成了很多人的必需品;打电话、上网、发短信已经成为人们随时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可以说,“电信”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信”也因此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领域。1844年电报正式用于公众通信。最初的国际电报只能从各国国内线路传送到边界交换站,然后由对方派人把电报拿去,再用电报机继续传送。1850年,世界上第一条海底光缆在英法两国间铺设成功,这为开辟国际间电报通信创造了条件。又过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实现了两个大陆间的长距离有线电报通信,这是国际电报通信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早在上世纪初,西欧就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由高速公路、干线和支线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把大小城镇联系起来;电信(电话、电报、无线通信网站)、邮政密如神经网络;银行和其他金融储贷机构渗入到每个居民点;医疗、社会保险与之配套;发  相似文献   

8.
电信奇葩——ISDN 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各种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除电话、电报等传统电信业务以外,各种新的电信业务层出不穷。ISDN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那么什么是ISDN呢?CCITT对ISDN的定义是“ISDN是以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通常ISDN分为两种:即窄带ISDN(N-ISDN)和宽带IS-  相似文献   

9.
[引子] 1844年5月24日,一位53岁的职业画家用他亲手制作的简易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电报: "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如此的奇迹!) 电文从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通过有线电缆发到巴尔的摩.发报人是画家塞缪尔·莫尔斯,收报人是他的助手阿尔弗莱德·维尔.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未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社会,电话网、因特网、有线电视网是最常见到的全国性网络,此外还有古老的电报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数字数据网(DDN)、移动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不同的网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满足着人们对话音、图像、数据等通信的需求。 3网分立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并开始创办电话局,开创了人类话音通信的新时代。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电信业得以高速  相似文献   

11.
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过不少方案.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类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12.
正数据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现在,硅谷的产业巨头想要阻止政府对企业利益的限制。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全球信息交流的速度和数量,数据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160年前,第一份跨大西洋的电报沿着一条不稳固的海底电线从英国前往美国。这份电报由21个单词组成,花了17个小时才到达美国。当今,同样这段距离只需要60毫秒即  相似文献   

13.
电蝕加工     
于家珊 《科学通报》1960,5(15):475-475
苏联学者Б.Р.拉扎連柯和н.и.拉扎連柯在1943年所发现的电蝕加工法是对金属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贡献。十年多来,这种新的加工方法在许多国家中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成为机械制造工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工具。电蝕加工是电能新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利用火花放电下金属电报遭到破坏的特点对金属进行加工。火花放电具有许多特征,这些特征使电蝕加  相似文献   

14.
艾伦·黄(Alan·Huang)这位41岁的工程师,目前在新泽西州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任职。他回忆说:“我开始做光学计算机梦时,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会不会成功。”一年前,当黄在电话电报公司公开了首次根据光学而不是电子原理制成的实验用计算器。这台计算器,配置集激光、透镜和棱镜为一身,可以用做未来功率是今天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1,000倍的光学计算机的基础。长内奇梅萨大学光学计算中心主任戴维·长萨森特(David Casasent)称黄的成果是“推动新技术时钟的重要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神经元建模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神经科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意识的本质和实验可重复性危机。20世纪80年代早期,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现任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的博士生导师从德国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他邀请科赫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导师还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对他的情况表示担忧:"美国已经有人在对神经元建模。你很快会成为父亲,一旦你走入了更大的世  相似文献   

16.
佳偶良缘 有人把迄今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分为5个阶段,或称之为5次“革命”。这5次革命的重要标志依次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和电话的问世,以及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即 C&C)。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从而开创了一个科技新时代,也激发了电信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人们早就发现,地磁场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地磁场的变化有多种,其中有瞬时的不规则的起伏和扰动,这就是所谓的磁暴.磁暴在地球上所有点同时发生,不同点前后相差不到一分钟.不同的磁暴强度起伏不一,可从几伽玛到一千伽玛以上.靠近两极区域的地磁扰动要比中纬、低纬区域强得多.磁暴与极光有密切联系,部分磁暴还伴随有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的中断,因而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一八四四年,莫尔斯在美国首次进行了长途电报通信,在人类通讯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三十一年后,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这台电话机的发明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  相似文献   

19.
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用一种空间光调制器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基础实验。用这种空间光调制器能在一根光纤上直接输送光学图像,而不必首先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通常,利用一根光纤直接传送图像时,由于光在光纤中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传输的图像会发生畸变。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开发出一种空间光调制器,把它作为一面能接收图像的相位共  相似文献   

20.
1.因为不懂预测,所以总是碰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旦新情况发生,对之毫无准备.2.只相信自己了解的情况,总以为自己处理问题比别人要好,因而力求一切都自己动手.3.忙于小事,参与所有的事情,整天忙忙碌碌.在接待来访时一手拿着电话筒,另一手在签发电报稿,同时又与站在写字台边的工作人员磋商.这就是他的工作方式.4.写字桌上总是堆满文件,而且根本不知道其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以及哪些是完全不需要的.5.每天工作10~14小时,在机关里呆得很晚,甚至熬夜工作.6.总是央着皮包,带着未看完的文件下班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