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产业用地。由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滞后,被征地农民数量大,情况复杂,使得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对在被征地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本文从农地的产权制度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土地征用补偿不合理给农民带来的难题,并针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的缺陷,试提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盈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07-107
网络文化是一个具体的有特殊内涵的文化概念。从理想和现实的层面看,网络文化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理想层面上,网络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全球社区”。而在现实层面上,现阶段网络文化发的展,并没有摆脱西方的文化操纵。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其信息和技术优势,仍然牢牢掌握着网络文化的支配权,决定着网络文化的主流。由此,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必然面临着与现有网络文化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这种冲突从本质上讲,包含着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冲突。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网络文化的本质,确立网络文化的先进文化核心地位,反对消费主义倾向,理清虚拟与现实,是构建我国网络文化的关键。本文就试图对构建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从哲学层面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利用强制力征收了农民的土地,改变了农民对土地原有的使用权,威胁到了农民的生存权.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因此农民在面临土地征收时应参照所有权得到补偿.本文从我国土地征收现状出发,讨论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以及探讨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利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20,(4):29-32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厚植文明乡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诸城市通过建设文体阵地提升农民素养、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弘扬特色文化武装农民思想、实施文明创建带动农民进步等方式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政府工作层面、治理层面、村民文化取向层面仍然存在不足,建议结合诸城社区的"三区"共建共享规划进行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并注重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包艳宇  王晶 《科技信息》2013,(20):45-45,48
要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步骤,当前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具备双主体性、需求多样、资源短缺等诸多特性,要根据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着重从政府层面及农民自身层面双管齐下,才能有效促进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列举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权益被侵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法律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不完善的因素,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相关权益遭受侵害。要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就必须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相应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探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运用土地征用权来获取各项经济建设所需的土地。通过土地征用,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在这土地性质转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违反法律规定滥用征地权,强行征用农民的集体土地,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或为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有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多获取土地收益,或节省工程投资,普遍存在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的情况。另外在征地费管理和使用上,存在征地补偿费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安置。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将征地…  相似文献   

8.
农用耕地是我国现阶段土地征收中最为重要客体,我国现在的农用耕地征收过程中大量的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幌子的农用耕地"违法"征收以及征收后对农民的不合理补偿,都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合法利益,也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给社会安定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所以从程序上和实体上改变我国农地征收中的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亟待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从农民权益视角,聚焦于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利于深化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突破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土地权益的研究中过于纠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破立之争的局限,确立与乡村治理研究相结合,增加实证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的大视野,拓展研究范域,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地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缓慢,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单一枯燥,出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不协调现象,给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它在一定的程度侵害了农民利益,带来了腐败、土地浪费等问题。这种“蛮横”的政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受到了土地制度及土地征用制度的严重制约。要想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切实的保障农民权益,减少腐败和土地浪费,除了对现行的土地征用政策进行完善外,还要从制度上入手,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土地制度及其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现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现行土地制度,通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基本利益、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城市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等四大关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从理顺土地产权关系着手,明确土地流转不同阶段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和权利;二是完善补偿制度,改进补偿计算办法,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基本的土地财产权利;三是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和价格体系,实现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四是通过改进土地财税制度,发挥其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作为人类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长期积淀的结晶,生活在青藏高原这块神秘土地上的藏族先民们在探索自然的活动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思想.探讨了藏族传统文化中潜在的物理思想,从自然科学层面展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底蕴.  相似文献   

14.
代义 《科技信息》2007,(36):184-18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征收越来越频繁。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补偿安置办法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并不在于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掉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补偿。以建构社会保障体系换取土地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已成为新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尽量减少失地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补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当前翻译中的“文化热”现象及其成因。指出文化和翻译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作者认为,由于各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缺省现象。在出现文化缺省的情况下,译者不应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应该采用一些办法对其进行补偿。文章提出了补偿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历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代 ,这一转型不仅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 :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无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着眼于文化层面 ,主要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文化应如何转生 ,亦即文化的创新问题、文化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以及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保持其民族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利主体,限制土地征用范围,提高征用补偿标准,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从制度上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9.
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右江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是右江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提高,以“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为主旨的红色文化深入到了右江广大农村,为红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从而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做好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是较为成功的,对于今天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软件建设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村改居”是政府指导的社会变迁,是城市化潮流中推进的结构性社会工程,引发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作者关注在东莞“村改居”过程中的生活方式转型问题,分析了近年来东莞社会在文化调适中的各种变化,由村民变成居民带来的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转型效应.行政性社会工程要增加对社会整合的思考,使“村改居”工程带来持久和谐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