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涛 《科技资讯》2009,(18):108-108
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用一个表达式统一描述π平面及子午面上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非线性强度理论系统,适用于各类材料。本文通过黄土的真三轴和普通三轴实验,讨论了π平面及子午面上黄土的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可以比较好地适用于具有强结构性的黄土。  相似文献   

2.
岩土体的剪切屈服和破坏面是岩土工程研究的基础.利用重塑黄土的真三轴试验,测试分析不同含水量重塑黄土在不同固结应力、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依据测试结果,以应变为条件进一步分析剪切屈服面和破坏面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一定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初始固结应力重塑黄土在同一π平面上的破坏面趋于一致;在一定的初始应力条件下,不同含水量重塑黄土在同一π平面上的破坏面形状基本相似,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破坏面逐渐向内收缩,但曲面的形状基本相似;子午平面内不同含水量重塑黄土的强度线均呈直线,且交汇于p轴的同一点,即不同含水量重塑黄土的强度破坏面为具有同一顶点的曲面锥;通过不同应变条件下π平面上屈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各屈服面与破坏面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为能全面考虑结构性黄土的抗拉抗剪特性.通过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常规三轴剪切强度等三种试验,针对结构性黄土的应力路径和强度破坏线进行分析.基于全面而合理地描述结构性黄土强度的抗拉强度特性和抗剪强度特性的观点,建立一种能综合考虑抗拉特性和抗剪特性的结构性黄土双曲线强度理论公式,并通过一系列数学推导证明了双曲线强度公式的理论正确性.研究表明:新建立的结构性黄土双曲线强度理论公式能较为有效、合理地反应结构性黄土的抗拉、抗剪特性.  相似文献   

4.
非饱和土真三轴双剪新强度准则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非饱和土的双应力状态变量理论,在俞茂宏双剪新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非饱和土的真三轴双剪新强度准则,并用文献非饱和粉砂刚性与柔性真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段线性的真三轴双剪新强度准则能反映非饱和土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及其区间性与单轴拉压不等特性,且可线性逼近拓展的非线性Spatially Mobilized Plane准则;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预测值偏小、外接圆Drucker-Prager准则的预测值明显偏大,这两个准则对非饱和土的真三向应力状态及试验数据均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对原状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延安新区的原状Q_3黄土及原状Q_2黄土做了2组共18个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和净围压均对试样的强度及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原状Q_3黄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随净围压的增大从理想弹塑性演变为硬化型,且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一直处于剪缩状态;原状Q_2黄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软化型,吸力、净围压较小的试样,体变由剪缩逐渐变为剪胀;原状Q_2黄土的结构性比原状Q_3黄土更为显著;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起始杨氏模量有显著的影响;表观黏聚力c及参数k均随着吸力的增加而增大,而吸力对有效内摩擦角φ′及参数n的影响并不显著;提出考虑吸力和净围压影响的原状非饱和Q_3、Q_2黄土的切线杨氏模量的修正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作者1962年提出的普遍形式强度理论和1983年的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材料强度性质在π平面和拉伸子午线及压缩子午线上的不同变化规律,得出了适用于描述岩土类材料破坏规律的双剪应力四参数准则和双剪应力五参数准则.其特例可适用于金属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提出的一些著名的强度理论和多参数准则可以作为本文结果的特例或逼近.  相似文献   

7.
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对真三轴压缩混凝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Gachon有关混凝土真三轴压缩试验的结果,经分析后认为:混凝土真三轴压缩时适用修正后的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并提出了建立强度条件的方法;确定了具体的强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TSZ-3型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在不同固结围压条件下对不同压实度粉煤灰-石灰改良黄土和压实黄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研究了竖向加载条件下改良黄土和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演化关系、强度特性及其破坏方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软化型为主,屈服即意味着破坏;压实黄土全部为应变硬化型,可用双曲线描述,属于渐进屈服破坏.固结围压和压实度均会对压实和改良黄土的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共同决定黄土的强度.改良黄土的黏聚力值均远大于压实黄土,内摩擦角略微大于压实黄土;改良黄土在剪切前期强度增长较大,压实黄土的强度随着剪切变形的发展逐步发挥.三轴竖向加载条件下,改良黄土呈脆性滑移破坏形式,压实黄土呈剪缩侧胀破坏.  相似文献   

9.
用三轴试验方法研究了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得到了加筋土的强度指标与对应素土的强度指标间关系.通过强度的规格化性状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加筋的效果;用复合材料观点及应力圆法解释了加筋土强度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伊留申(A.A.Ilyushin)的形变理论,以单一广义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模量为基础,建立了黄土的应力-应变全量本构关系和黄土地基沉降量计算公式。公式较全面地反映了地基变形中的体变、形变部分和应力路径及非线性的影响,可适用于不同形式(如理想型和软化型等)应力-应变曲线。公式计算的地基的荷载-沉降(P~S)曲线与几个场地的现场试验的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磐安黄土为样本,基于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得到的磐安黄土构度指标,分析了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结构性差异;通过动三轴试验,对原状黄土、重塑黄土在天然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条件下的动强度衰减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含水率的原状黄土及重塑黄土均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原状黄土的结构性更强,其动强度明显高于重塑黄土的动强度;虽然饱和过程使得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大大降低,但饱和原状黄土的动强度仍高于饱和重塑黄土的动强度,且饱和原状黄土的动孔压增长趋势明显慢于饱和重塑黄土;具有较强结构性的黄土,其动强度曲线不会出现归一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尚未存在统一的既能判断拉伸破坏,又能判断剪切破坏的土的联合强度理论。文章以洛川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轴直接拉伸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与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UU试验)测得不同应力状态下原状黄土的极限强度,拟合并推导出原状黄土适用的联合强度理论。结果表明:在天然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的抗拉强度较小,仅为8.74kPa,剪切强度最大,抗压强度次之;原状黄土的极限拉应变很小,极限压应变稍大,土体表现为脆性破坏,但随着围压σ3的增大,破坏时的应变也相应增大,土体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过渡;二次抛物线型强度理论能合理地判断原状黄土的拉伸与剪切破坏;可利用易于测量的单轴抗压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结果求出二次抛物线型强度方程,并合理地反演出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3.
赵彦旭 《甘肃科技》2006,22(6):151-153
黄土砖就是将掺入水泥和土壤固化剂的改良黄土夯实成型,制成建筑用砖,可代替浆砌片石护坡,具有经济和环保意义.本文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对掺入不同配比的改良黄土砖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平面同心环换能器近场近轴区的聚焦特性。文章导出了平面同心环在近场近轴区声场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不同的聚焦平面计算了焦平面上各点及焦点周围的任意一点的强度响应,从而看出菲涅尔区焦点附近的强度分布。文章还对均匀园盘和平面同心环在近场近轴区的强度响应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平面同心环聚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用计算机绘制各种类型的非线性部分和线性部分构成的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实际上,它是一个相平面法的软件包,适用于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的分析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拉压组合复杂应力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性,在自主研发的三轴试验设备上,通过单轴拉、单轴压、平面拉压/轴向压缩和平面拉压/轴向拉伸应力状态下共74个试件的试验,系统研究拉应力和压应力共同作用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三轴强度特性和破坏特征。基于八面体强度理论,建立多轴拉压条件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线性破坏准则。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分别表现为拉应变和拉应力破坏特征;三轴拉强度和压强度均低于单轴拉伸强度和单轴压缩强度,按现行的最大拉应力理论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偏于危险;线性破坏准则考虑3个主应力对路面的协同破坏作用,可较好地描述沥青路面材料的三轴强度规律,并且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不同结构性原状黄土的真三轴试验,开展多种空间滑动面上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不同动态空间滑动面准则对不同结构性原状黄土强度的适应性。从反映复杂应力对空间滑动面的影响及空间滑动面可能存在变化范围角度出发,在分析已有强度准则空间滑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考虑微结构特征的空间滑动面,建立其相应的强度准则。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结构性原状黄土在各个动态空间滑动面上的抗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动态空间滑动面随着剪切应力的变化其法向也在变化,这更能反映土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的不断变化。两种动态空间滑动面准则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结构性原状黄土的破坏。与不同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比较,表明3■σ动态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更适合描述不同结构性黄土的强度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GDS振动三轴仪进行吕梁压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探讨了含水率、干密度和加载频率等因素对压实黄土动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动强度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其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压实黄土的动强度及动强度参数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和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动粘聚力和动内摩擦角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应力空间中的强度模型转换为偏平面方程,反之亦然,可根据所选择的不同参考坐标轴来实现,有两种变换方法,且可以通过坐标变换实现互逆.通过这两种变换方法,可以相互证明偏平面极限迹线所具有的6折对称特征.而根据混凝土多轴强度模型的偏平面分析,表明混凝土的多轴破坏形态可以分为广义受拉和广义受压两种形式,这就暗示了统一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主应力方向影响的正交各向异性土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材料组构与应力主轴的方向关系,对椭圆型角隅函数进行修正并引入到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正交各向异性土体的三维强度准则.通过所建立的准则,推导了考虑主应力轴方向变化影响的土体峰值应力比与中主应力比关系的计算公式,获得了土体峰值内摩擦角随中主应力比及大主应力偏转角的变化特性.通过与不同沉积面角度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及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理论公式预测的内摩擦角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