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铒(Ⅲ)配合物,通过单晶测试和晶体结构解析获得了该配合物的准确结构.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合成的新化合物在1 497 cm-1处表现出近红外荧光发射,该发射归因于铒(Ⅲ)离子的4I13/2→4I15/2特征跃迁.该研究有望为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β-NaYF4掺杂Ho3+和Yb3+离子的微米晶体在低温下的上转换荧光特性。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β-NaYF4微米晶体,用FLS980光谱仪获取样品在室温和4~294 K温度下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最佳的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合玻尔兹曼分布得出温度在上转换发光中的作用。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Ho3+5F55I85S2/5F45I8跃迁发射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法制备了混合价态双核铽配合物NH4[Tb2(PHBA)8],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属斜方晶系,Pccn空间群,为[NH4]+与[Tb2(PHBA)8]-的盐.每个结构单元含有2个铽离子(Tb3+,Tb4+),每个铽离子与6个不同PHBA配体中的羧基O原子以8配位方式(2个羧基为螯合,4个为桥式)配位,构建具有混合价态的双核铽配合物.该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以493、548、589和625 nm为中心的发射峰,这是由Tb3+5D4激发态到7FJ(J=6,5,4,3)的能级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Cu(imi)24[(imi)2(Mo8O26)]·H2O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合成反应合成了[Cu(imi)24[(imi)2(Mo8O26)]·H2O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光电子能谱、 循环伏安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中每个铜原子由2个咪唑 分子配体连接为直线型配位环境, 每个γ-{Mo8O26}4-单元与2个咪唑配位, 各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法结合煅烧制备Sc2W3O12:Yb3+/Ho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在980 nm的激光激发下,Sc2W3O12:Yb3+/Ho3+表现出了542、657和752 nm三个特征峰,分别对应于Ho3+5F4/5S2-5I8,5F5-5I85F4/5S2-5I7能级跃迁,分别发射出绿光、红光和弱红光。讨论了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得出绿色和红色上转...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一种基于Keggin型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利用水热原位合成法获得[SiW12O40][Ag(bpy)2]4·H2O (1),(bpy=2,2′-联吡啶).该配合物中的bpy由2,2′-联吡啶-6,6′-二羧酸原位脱羧得到.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荧光、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电化学性质及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法成功地合成两种新的双吡唑甲烷配合物[Ag2(bpm)2](NO3)2(1)和[Pd(bpm)2]Cl·H2O(2),(bpm:bis(pyrazol)methane),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确定双吡唑甲烷配合物的晶体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1是[Ag2]二聚体,通过氢键作用组装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是Pd(II)单核结构,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目标配合物的室温荧光光谱以及Hirshfeld surface表面作用力,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由配体bpm相比,配合物的荧光轻微蓝移;配合物1和2的主要相互作用分别是O…H/H…O和H…H接触。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和己二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具有3D无限结构的Nd(Ⅲ)配位化合物[Nd2(C8H4O4)2(C6H8O4)(H2O)4]n,并得到了它的单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吸收光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该配合物在近红外区表现出明显的Nd(Ⅲ)离子特征发射,这应该是得益于配体的敏化作用.另外,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射与理论发射相比出现了位移现象,可以从它的UV-Vis-NIR吸收光谱得到佐证,这应该是形成配合物后,在晶体场及Nd(Ⅲ)的4f能级的相互影响下,体系内部能级得到调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SiO3∶Eu3+荧光粉, 确定其最佳的合成条件为: 烧结温度1 200 ℃; 烧结时间3 h; 助熔剂用量3%; 激活剂的配比为2%(摩尔分数). 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该荧光粉的光谱中609 nm处出现很强的发射峰, 归属为Eu3+5D07F2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双(11-钨锌酸根)合稀土(Ⅲ)酸钠(稀土=La, Pr, Nd, Tb, Er)的合成及红外、拉曼和漫反射紫外可见等谱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振动光谱研究表明,11-钨锌酸根配体为不饱和 α-Keggin 结构;电荷及电荷分布是影响 W-Od 振动的主要因素;配合物中负电荷被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负离子。与ZnW12O406-相比,稀土配合物中W-Ob-W键角减小,W-Oc-W键角增大,ZnW11O3910-配体发生变形。电子光谱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中不存在对称中心,其中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这与稀土离子的四方反棱柱型配位几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苯基氯化锡和N,N-二丁基荒酸钠反应, 合成了三苯基锡(Ⅳ) N,N-二丁基荒酸酯.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X射线单晶 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3.
在pH 5.5的0.1mol/L(CH2)6N4-HCl底液中可获得铟(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测限达8×10-8mol/L, 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1∶2,条件形成常数β=3.6×1013,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ks2ks3分别为4.4、1.74、10.8s-1,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aF2含量下CaO-Al2O3-CaF2三元渣系熔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包括熔渣的短程结构、中程结构和键角的变化.结果表明:Ca—F,Al—F,Ca—O,Al—O的平均键长分别为0.2345,0.1895,0.2325,0.1745nm.随着CaF2的加入,Ca2+与配位的阴离子(O2-,F-)存在动态平衡现象,总配位数维持在6~7之间.研究体系中Al—O四面体结构存在由复杂(Q4和Q3)向简单(Q2和Q1)的转变,同时还会发生Al—O四面体[AlO45-向[AlO3F]4-结构的转变,两种转变的综合作用使熔体的网络结构解聚,为CaF2改善CaO-Al2O3-CaF2熔渣的流动性提供了合理的微观解释.键角分析表明F-在体系中更多的是替换原来O2-的位置,以Al3+为核心的网络结构依然为四面体结构,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原子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基于萘-咟啶鎓的受体分子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对9种常见的阴离子(F-、 Cl-、 Br-、 I-、 CH3COO-、 HSO-4、 H2PO-4、 ClO-4、 NO-3)的识别性能.结果发现,受体分子1可选择性的识别F-.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当加入F-时,受体分子1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可实现裸眼识别,Job-曲线表明受体分子1和F-形成了1∶1型氢键络合物,结合常数为(3.05±0.15)×103 L/mol. 在荧光光谱中,加入F-后,受体分子1在403 nm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峰,由无荧光变为深蓝色荧光,即具有荧光开启(turn-on)功效,受体分子1检测F-的线性为1.0×10-6~3.0×10-5 mol/L,最低检测限为8.5×10-6 mol/L. 核磁滴定实验表明受体分子1通过咟啶环上的C(2)-H与F-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作用力,而过量F-的加入会引起受体分子的去质子化.  相似文献   

17.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廉价易得的1-萘酚、三氯化磷、N, 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胺、二异丙胺、二苄胺、吡咯烷胺、哌啶及吗啉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新的路线合成了7种新型富电子、多功能P-仲胺基亚磷酸-2-萘酚二酯配体。硅胶柱层析后获得了84%~90%的收率。产物为固体或液体化合物,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利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及31P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其与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以三苯基氢氧化锡为底物, 酰亚胺酸(HL)为配体, 制备新型配合物(Ph3Sn)(L)·C12H6O3(配合物1), 并用元素分析、 X 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用噻唑蓝(MTT)法测试该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2238 50(17) nm, b=1202 30(14) nm, c=1441 0(3) nm,  α=90000(0)°, β=101217(2)°, γ=90000(0)°, V=3804 1(9) nm3, Z=4, Dc=1509 g/cm3; 配合物1为单体结构, 中心金属Sn原子通过与配体羧基中O原子的配位, 形成配位数为4的 扭曲四面体几何配位构型, 在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 配合物上的配体与游离萘酐分子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 配合物1对癌细胞MCF-7和Hepg2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