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2.
郑燕华 《科技信息》2013,(2):247-248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3.
论尼采哲学中的酒神精神与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获得了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理论。这两种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贯穿尼采哲学的始终。其共同的内涵都是以高扬意志的坚强和生命的不屈为主旨。尼采在非理性方面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理论。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具有拯救与超脱的审美作用.但也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尼采酒神精神产生的渊源,分析了酒神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尼采哲学的重要命题-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5.
史伟 《科技信息》2010,(30):24-24,26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饿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酒神精神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6.
早在三十年代,茅盾就曾将《离骚)和《神曲》并提.这两部作品确实有许多方面相似.本文试图探索一下两者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的形象渗透并映射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离骚》也是如此。《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从对各类别人物形象的梳理和考察可以发现,这些人物形象反映并渗透着屈原的儒家、法家及民本等多重思想,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及政治规律超越自身遭遇的认识和对社会革新进步的提倡。其"神游场面"是屈原在以黄帝自况,由此表现出自己的多重思想。  相似文献   

8.
历代关于《橘颂》意旨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统一:一是《橘颂》的写作时间,早年?晚年?二是《橘颂》歌颂的对象,屈原自己?君子?楚王?又有一个共通点:《橘颂》是托物言志、供物抒情。笔者从与屈原的其他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橘颂》的写作时间当是屈原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橘颂》歌颂的对象应是橘树。同时,笔者以及此文是解读屈子精神的重要文献,但历来因为屈原的另一篇文章《离骚》的存在而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独特的,深远的。对执教者来说,解读《离骚》面临诸多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我认为最要紧的则是以《史记》为基本线索,找准疑点,解决学术问题;突破难点,挖掘思想意义;把握重点,认识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离骚》作为抒情叙事诗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其叙事性进行论述,包含叙事的结构、聚焦。以求对《离骚》做新的阐发,以补充、增加、丰富这篇"气往铄古,辞来古今"的诗作的解读范围,达到从形式进入内容的目的,增进对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离骚》是一首诗,也是一部悲剧;其悲剧美主要体现在那位叙事抒情的主人公身上。《离骚》的主人公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不仅体现了悲剧美的共同本质,也有自己的特色,对中国的悲剧创作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史伟 《科技信息》2009,(26):134-134
节日是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性格的方面,本文展现在节日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性格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唐代大草书家怀素的书法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中国草书家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悲剧精神”即“酒神精神”,他大量存在于中国文人的思想深处,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雄逸刚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使用象征手法的先河,从此形成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草木意象色彩斑斓、虚实相生、尊卑有序,其象征手法的使用,为全诗形成了完整的草木象征体系。诗人以草木的世界来映射人的世界。那些尊卑有序、善恶有别的草木意象,浸润着诗人内心的灵性,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活生生的楚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全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屈原的《离骚》进行精神分析。从香草与飞天的症候出发,探察诗人的焦虑轨迹,从而分析出掩藏于史籍的一场“《离骚》诗祸”,并通过对《惜诵》的精神分析作了印证。文章认为,“《离骚》诗祸”是中国第一大诗祸,《离骚》是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的创作的分水岭。《离骚》写出了中国文人最痛苦的灵魂,却成了最动人心魄、最具个性的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8.
一部作品阐释的空间越广,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阐释的过程也是从简单的认识论上升到本体论的过程。古往今来,人们对《离骚》的阐释已超出它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以现代阐释学的观点来梳理《离骚》的解读情况,我们会发现《离骚》的题名、结构层次、主要意象和文本内涵的能动性理解等几个方面都有继续阐释的空间,里面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离骚》和《伊利亚特》是两部开创性的古典诗歌,分别代表了东西方两个民族文学的最高峰。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她们的异同,探待其历史渊源,以突出她们的思想内容,尤其是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及其作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20.
《关雎》包含着“中和”的儒家精神。这种“中和”的精神就是要求情感表达适度,体现中和之美、中正之美。它对于培养儒者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雎》得到孔子及历代儒者的推崇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