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蛇     
海蛇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海中能驾驭波涛, 能潜游水下,能捕捉鱼虾,能生儿育女。在距今7千万至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两栖类动物中的一部分终于彻底告别水乡,完完全全在陆上定居了,从而进化为爬行动物——蛇。可是,还有一部分蛇却依然怀恋故乡,再一次返回哺育过它们古老前辈的摇篮,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海蛇了。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17):63-64
<正>2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表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对其他大多数生物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然而,美国古生物学家詹森·希德等人认为,有一类动物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逐渐繁荣起来,它们是包括蜥蜴在内的冷血动物。  相似文献   

3.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3):28-29
数千万年之前的马曾经和蛇一样小,而蛇却和马一样大。而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样的情景还有可能再现。这是一项新研究的成果.该研究认为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洛奇表示:“你可以看到+这些生物的体型随着气候的变迁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近日确认了一个生活在越南的新种蜥蜴,其头部呈亮丽的蓝色。在之前的研究中,该物种被误认为是另一物种。这种蜥蜴学名为Calotes bachae,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另一种生活于缅甸和泰国的蓝蜥蜴。通过遗传分析方法,以及对体型和鳞片特征的重新鉴定,最终科学家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物种。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蒂莫·哈特曼说,若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蜥蜴,你很容易把它和另一种头部呈蓝色的蜥蜴混同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0月20日,美国《细胞》杂志刊登一篇有趣的故事,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研究蛇的进化过程中,突发奇想地用蛇的一段DNA将小鼠的同源DNA进行替换,结果小鼠的四肢明显变短,似乎像蛇一样不长腿了。原来,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这段DNA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四肢慢慢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项目综合应用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法对钝头蛇科Pareidae进行物种界定和生物地理学分析,认为主要在华东、华南、西南以及中南半岛北部的连片广大地区,存在一个"缅甸钝头蛇种组",其既包含部分确定的物种,也应包含多个隐存种,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体上,分布越靠北的种类进化程度应越高.钝头蛇科Pareidae的...  相似文献   

7.
炎龙 《科学大观园》2012,(11):27-28
关于鸟类的进化,有一派观点认为,鸟最早是用四个翅膀滑翔的,只是后来才进化成骨骼轻巧、拍动双翼的飞行高手。最近这一理论得到了对始祖鸟化石新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表明,始祖鸟的背和腿如翅膀一样也长有长羽毛。这次研究使用的是人类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地理学家发现,相隔遥远的两地存在类似的物种,并不只是大陆漂移的功劳,也是由于这些动植物确实具备"漂洋过海"的本领。新书《猴儿旅行记》以作者阿兰·迪·奎洛斯在墨西哥沙滇早谷中的一场搏斗开始。时值2000年6月,他和女友塔拉想把一条蛇从洞里弄出来,塔拉紧握蛇的七寸,而他伸手进洞抓住蛇身合力将这只爬行动物拽出了窝。"那是一段令人筋疲力尽的  相似文献   

9.
Lacerta vivipara Jacquin 是爬行纲动物中的一种,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蜥蜴科、蜥蜴属.但其中文名在不同的动物志或文献资料中却往往不统一,常常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错误.在季达明等编写的<辽宁动物志>(1987)和赵尔宓等编写的<中国动物志>(1999)中Lacerta vivipara Jacquin中文名为"胎生蜥蜴";但在赵肯堂等编写的<内蒙古动物志>(2001)中,其中文名为"胎生蜥".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胎生蜥蜴在我国的分布、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观察>(1983,方俊九等)一文中,"胎生蜥蜴"一词则是指"Lacerta vivipara Jacquin",也就是说是一个种名;而在<中国的胎生蜥蜴>(1985,赵肯堂)一文中,"胎生蜥蜴"是指所有行卵胎生的蜥蜴的一个总称,并非是Lacerta vivipara Jacquin.此外,还有许多资料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在我的心目中,似比较清晰。例如生命之源。生命的化学元件是核酸和蛋白,而磷酰化氨基酸则是这两者的共同起源。这是赵玉芬院士发现的,从此生命不再是奥秘,而是科学。例如智慧之源。美国脑进化专家麦克林发现人实际上有三个脑,即爬行动物脑、旧哺乳动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但不久前出版的《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一文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该研究首次找到了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证据,重塑了科学家对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演化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胎生和后代性别基因决定机制两者结合,使得爬行动物得以成为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俊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国家地质公园发现的一具约有2.45亿年历史的恐头龙化石中找到了其胎生的证据。刘俊博士介绍,初龙型  相似文献   

12.
6500万年前人们猜想有一个巨大 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恐龙就是在这个 时候从地球上消失了。只有少数几种 动物生存了下来,其中一位至今生存 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外形与传说中的 恐龙极其相似。这就是科摩多巨蜥。 今天,只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 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才能找到这种 爬行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现 存的成年巨蜥身长可以达到3米多。 科摩多巨蜥是一种食肉动物,它的脚  相似文献   

13.
天空并不是有翼动物的专有领域。有些生物——如特定种类的飞鼠和蜥蜴,能借助一对皮翼的拍动产生提升作用在地面上滑行。但南亚和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树蛇就没有这样的辅助物了,而且它也没有其他形态上的特异之处。然而,它却能够很精确的“飞翔”。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将告诉我们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典隆德大学地质学家基于对鱼龙的300多年研究资料,最新绘制复原出它的"真实面目"——使用一个保存完好的鱼龙化石,重建出迄今最完整的鱼龙结构. 鱼龙是一种成功进化的远古物种,与现今的鲸鱼很像,它们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在海洋繁衍大约1.6亿年,这些海豚状爬行动物生活在三叠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大约与恐龙生活在...  相似文献   

15.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新研究表明,作为对抗胚胎活力下降的进化反应的结果,女性在30多岁时更有可能怀上异卵双胞胎。女性在生殖生命中期更有可能怀上双胞胎,但背后的原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现在,研究人员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期刊,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进化史。西澳大利亚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约瑟夫·汤姆金斯  相似文献   

16.
在对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保存了75年的两副角龙骨骼化石进行研究时,英国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博士吃惊地发现,这两副骨骼的主人竟然是未知的新种恐龙,它们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北美洲.这副恐龙骨骼的主人在此之前被认定为准角龙和开角龙,都是加拿大的恐龙种群.根据朗里奇博士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美国西南岸的恐龙之间血缘关系更近,说明它们是新种群.  相似文献   

17.
正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马克·考恩在旅行时,在秘鲁偶然拍摄到了一头脑袋被大群彩蝶环绕的鳄鱼,但这头鳄鱼似是和彩蝶们玩得还挺开心,甚至还张嘴微笑起来。而印尼女子Erni Wijaya带着自己的蜥蜴宠物到花园晒太阳时也遇到了浪漫又搞笑的一幕:一只花蝴蝶飞到蜥蜴嘴上深情一吻,然后又在它身上徘徊几圈后翩然离去,莫名邂逅的蜥蜴也是一脸陶醉的表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1,(4):36-38
一、实验室概况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分子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DNA、RNA、蛋白质和糖等生命大分子的突变和选择成为生物表现型性状进化的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思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进化论及分子系统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中部的时空是流动的,历史融入当今,而当今则不断渗入来世,因此任何事物都不仅是那番表面光景。1月5日,主显节前一天的黎明,在埃尔罗德奥镇一个尘土飞扬的牧场中,雄鸡争相啼鸣,吵吵嚷嚷着要太阳升起,几个牛仔仿佛要去做礼拜,他们穿戴整齐地骑着精神抖擞的骏马,白色牛仔帽,珍珠般的纽扣钉衬衫上,蛇、蜥蜴或鳄鱼的皮制成的靴子。他  相似文献   

20.
<正>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动物和人类在形态上的混合意味着恐惧,而这种恐惧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古希腊神话中,喀迈拉的典型形象是头部像狮子,尾巴像蛇,背部长着一个山羊的头。就像喀迈拉给古希腊人带来的恐惧一样,人一猪嵌合体胚胎首次培育出来时许多人感到惊骇的原因。不久前,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在猪的胚胎内培植人类细胞。这种人类与动物细胞的结合体就经常被称为“喀迈拉”,中文意译为“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