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种基于Matlab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分析无刷直流电机(BLDC)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把独立的功能模块和S函数相结合,构建了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离散PID控制,根据滞环电流跟踪型PWM逆变器原理实现电流控制。仿真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方法也适用于验证其他控制算法的合理性,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DSP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模型。根据实际DSP应用中各种重要的硬件功能、控制方法,以及各种环境干扰和非线性因素,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了整个DSP模型,包括CAP模块、AD采样模块、PWM产生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使用Simulink模型优化技术,如CMEXS-函数和子系统封装技术,提高了DSP模型的仿真精度和速度。结合无刷直流电机模型和三相逆变桥模型仿真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出无刷直流电机用DSP控制器的工作特性,对无刷直流电机的DSP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无刷直流电机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   总被引:102,自引:7,他引:95  
纪志成  沈艳霞  姜建国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45-1749,1758
在分析无刷直流电机(BLDC)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刷直流电机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如BLDC本体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等,再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搭建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保证仿真快速性和有效性,模型采用分段线性法生成梯形波反电动势,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采用滞环电流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适用于验证其他控、制算法的合理性,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无刷直流电机的神经网络控制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提出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神经网络非线性跟踪器的设计方法。在无刷直流电机的高性能速度跟踪中,若仅采用传统的PID调节,则难以克服系统本身参数扰动所带来的转速偏差问题。本文采用双神经元网络的控制方法,一个用于辨识,一个用于控制,并在Matlab与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文中提出一种易于应用自适应权值修正的方法,可以加大采样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控制精度的条件下,大大减秒计算量,有利于在线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dSPACE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快速开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杨  LI Hui  孙永奎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8):2023-2026
通过把dSPACE半实物仿真系统与自主开发的通用驱动模块相结合,得到了通用性较高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开发平台PACM(a platform based on common actuated circuit and software MATLAB),并由此归纳出一套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快速开发方法.PACM的硬件部分是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的通用BLDCM驱动模块,可以支持功率在3kW以下的三相BLDCM;软件部分是用MATLAB/Simulink建立的数字调节器模型,灵活地支持各种控制算法模型.以某跑步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开发为例,运用该方法,快速地得到了满足控制需求的硬件电路以及控制软件代码.与传统开发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显著的缩短控制器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数字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在电弧电极控制中的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分段线性化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出数字化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仿真系统,又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在MATLAB SIMULINK中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较,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系统优于PID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多功能控制系统虚拟设计与仿真仪.仿真仪可以方便地研究当控制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变化时,系统时域和频域动态特性的变化状况.获得随系统参数变化而"动画式"连续变化的频域和时域曲线,并由相应坐标系对多项指标进行数字测量.使用改进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对系统实施校正.PID的各个参数可以通过仿真结果直接实时调整和选取,避免了繁复的计算和实验选择的交互影响,给出了PID调节器仿真设计的实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有限能量供电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中,为了实现逆变器的高频、高效和提高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专用的谐振极软开关电压源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三个输出端和直流母线之间添加辅助谐振单元,实现了逆变桥主开关器件的软开关动作.谐振控制开关零电流开关条件开通,零电压开关条件关断.对提出的新型谐振极逆变器进行了数学分析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电路结构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无刷双馈电机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远  王硕  程剑飞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3468-3471
研究了模糊神经网络在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神经元网络模糊控制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当电机在转速或者负载发生改变时,利用该控制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于网络控制系统,由于网络引起的延迟,数据包丢失等问题往往会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基于工业控制软件中间件Labmap和德国Wag0公司的接口硬件构建直流电机的网络控制平台,通过PC机的MATLAB/SIMULINK构建直流电机控制方案.针对网络传输延迟问题采用神经网络逆控制方法设计了一个网络延迟补偿器,实验结果说明能够较好地补偿网络传输的延迟,使得电机转速较好地跟踪输入的目标转速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11.
正August 10-14,2015Beijing,China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ICIAM)is the premier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mathematics held every four years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From August 10 to 14,2015,mathematicians,scientist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AF:Any Field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Tsinghua SEM)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faculty positions at all levels(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 and Full Professor)in any field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Tsinghua SEM is the only school  相似文献   

16.
17.
正June 22-24,2015Guangzhou,China http://iec.cnsba.com/index.htmlCo-Sponsored by:ffiEE SMC(pend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singhua UniversityHosted bv: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ina Conference Co-Chairs:  相似文献   

18.
19.
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综述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介绍了DIS的技术特点,综述了DIS中关键技术和相关技术,并对目前DIS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is about negotiating with issues that discourage innovation. The subject i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with concern directed at the impediments that keep it from being innovatively resolved. The paper is organized around three issues. (1) The dominant mode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call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anaged predominantly via command and control approaches. (2) Command and control, by relying on analytical segmentation to subdivide the problem into digestible bits and using formal legislation to direct it, are not up to emerging challenges in the area. (3) More robust models are available but difficult to experiment with due to impediments that discourage change. These impediments are seen in ideals associated with protection, prevention, recycling, and sustainability that tend to do more to sustain harmful practices than to seek beneficial alternatives. Being able to appreciate the underlying restrictions of entropy could help stimulate a more innovative agenda. These issues are tested via a project funded by the EPA entitled ENERGY STAR H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