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建立了负荷均衡数学模型,提出了以配电线路负荷均衡为目标的供电恢复软件的设计方法.该软件从配电自动化、配电网生产管理等自动化系统获取配电网运行数据和参数数据,通过在线计算故障关联区域的负荷均衡,提供供电恢复方案.将该故障恢复软件应用于KH-8000P主站系统,可使计算得到的供电恢复方案在主站系统的人机界面上显示,为调度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配电自动化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自动恢复供电功能,所以对于配电网故障特征的获取,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研究新型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理论基础。本文仅对配电网故障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复杂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定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生  张焰  徐洋  王之佩  骆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2):2078-2082,2087
为了快速而有效地分析配电网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所产生的后果,提出了一种能较准确进行复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定量评估的故障遍历算法.该算法引入了数据结构中的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以及邻接表的概念.其中:将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用于搜寻故障失电区域以及可操作和不可操作恢复供电区域;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寻找对非故障区恢复供电后潮流可能发生变化的线路;用基于邻接表的“前推后代”潮流算法校验供电恢复路径是否可行.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能适用于对复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4.
樊伟成 《广东科技》2013,(22):109-109,97
通过对配电网闭环运行模式的研究,可以解决传统开环运行模式下,倒负荷或检修时,合环、接环引起不必要的线路停电的问题,特别针对用电敏感用户,提高连续不问断供电的可靠性。研究了一种实现配电网闭环运行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配电自动化技术进展,分析了基于面保护的配电网闭环运行设计,最后通过“手拉手”环网为例,研究重要用户配电网闭环运行自愈方案。研究表明: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采用双路闭环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时通过故障解裂,实现配电网的自愈。采用镜像快速通信技术,实现线路故障快速自动定位和故障自动隔离,自动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实现配电网智能自愈功能。  相似文献   

5.
站所配电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功能对配电自动化整个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终端具有自动故障检测和识别功能,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和子站系统配合,实现多条线路的测量控制、隔离故障区域并且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网的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智能电网中的站所终端的硬件原理设计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含多级断路器保护和多个备用电源的复杂配电网,提出一种可靠性评估算法。首先建立简化节点网络模型,定义了供电路径和供电路径距离并给出供电路径连通的判定准则。然后根据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修改区域节点邻接矩阵,可快速计算供电路径距离并判断电气连通性和节点故障类型。最后计算区域和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以及系统指标。算法有效计及了各种开关故障和自动开关拒动的影响,计算准确快速易于编程实现。通过IEEE RBTS算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启发式搜索和模糊评价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恢复非故障失电区的供电,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搜索和模糊评价的配电网故障后多目标快速供电恢复算法。算法首先从寻找有效的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开始搜索供电路径,通过潮流计算剔除不符合系统运行约束的开关组合。将恢复步骤分为自馈线恢复、整区恢复、分区恢复、转移负荷恢复和切负荷恢复,考虑了开关操作次数和用户优先级别,得出初始供电恢复方案。然后,引入模糊评价,从最少开关操作次数、负荷转移量、馈线容量裕度和最大电压降4个方面衡量候选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加权值的大小选择最佳的供电方案作为最终的方案。最后,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恢复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馈线自动化技术(Feeder Automation,FA)作为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双电源配电网络三相短路故障,在集中式和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分联合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法,即通过配电终端上下游间的交互通信快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再经主站控制联络开关,下发控制命令,恢复非故障区供电.与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法相比,所提集分联合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法在保留主站检测,遥控功能的前提下具有更快的故障区域隔离和供电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如何正确、迅速地恢复非故障停电区的供电,对于满足用户的供电要求,并尽量降低停电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配电管理系统故障恢复模式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恢复的数学模型,较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配电网故障恢复算法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单个恢复算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方法相结合,以及采用新的恢复算法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配电网的最新发展状况分析了配电网故障恢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配电网发生故障后的快速供电恢复需求,提出了一种适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配电网分布式供电恢复策略.该策略通过可靠性模型分析与深度搜索算法为负荷节点发出供电恢复请求提供依据,从而将整个非故障停电区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转供...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功率D类功放芯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路操作导致芯片损坏的风险,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自恢复能力的D类功放过流保护电路。在功放芯片输出管脚发生对地短路、对电源短路、或者2个输出管脚之间相互短路时,能够及时关闭功率电路输出以保护芯片不会损坏。芯片测试结果表明,5 V/4 Ω条件下,该D类功放输出最大功率2.75 W,效率90%。过流保护电路工作正常,过流域值约为3A。较之其他电路方案,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当短路事件去除后,能够及时自动恢复正常输出,克服了传统保护方案需要芯片复位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认证及保护区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认证及保护区域恢复新技术,它不仅能有效地检测到恶意篡改区域,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从篡改后的图片中恢复保护区域图像,从而能较好地保护图像.基于DCT变换的半脆弱水印算法能够抵抗一定的JPEG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图像压缩有鲁棒性,能对保护区域篡改的图像进行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一种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的低温动力循环系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一种高效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的低温动力循环系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这种循环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回收液化天然气50 % 左右的冷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大民屯凹陷油气成藏主要烃源区和动力源区,低势区与现今油气田吻合较好,可根据流体低势区预测新的油气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15.
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s)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下一代核心和城域网络技术,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分布式控制的WSONs,可以在光网络发生故障后尽快地将受故障影响的业务恢复,GMPLS协议提供路由,信令和链路管理职能,因此,基于GMPLS的WSONs端到端光路可以动态建立,维持和释放。为减少功率平坦度对网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型网络的基于GMPLS的WSONs的感知式路由方案,称为功率平坦度感知的路由方案(POSR),在该方案中,每个网络节点处引入本地矩阵,该矩阵包括路由中所有现有光路的功率平坦度信息,并通过RSVP-TE和OSPF-TE协议存储和动态更新矩阵。利用该矩阵得出功率平坦度最小的路径,使单个波分复用链路在突发故障时功率平坦度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达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减少功率平坦度对整个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在一个存在十二个障碍物(要求目标点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超过10个单位)的区域中,机器人如何寻找最短路径和最短时间路径的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计算和绘图功能,对机器人避障行走路线的最短路径和最短时间路径分别给出了两种不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韧性电力系统旨在应对电力系统的极端事件,高效的故障恢复是提高配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配电网的韧性,提出了基于载荷均衡的分布式故障恢复方法。首先,相邻馈线终端单元根据故障恢复区负荷、相邻馈线容量及负载率,计算各相邻馈线完成故障恢复后的负载率期望值。然后,各相邻馈线终端单元均以该期望值为目标,分别完成各自的故障恢复路径。最后,根据各相邻馈线的故障恢复路径形成故障恢复区的故障恢复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各馈线载荷均衡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而快速地实现故障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柴油机的余热能量,针对一台车用六缸柴油机,设计了一套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用来回收柴油机的排气能量和冷却系统具有的能量.该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循环和低温循环,均采用R245fa作为工质,高温循环用于回收柴油机排气能量,低温循环用于回收柴油机冷却系统能量和高温循环冷凝过程中工质所释放的能量.通过台架试验,在研究柴油机变工况下余热能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对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余热能回收潜力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整个工况范围内,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6.58 kW,系统热效率最高可达14.62%;柴油机-双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