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FC-227ea的焓、熵、比热容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熵、内能及焓等物性参数的微分关系式,利用HFC-227ea的MBWR状态方程(pVT关系式)及比热容的关系式,推导了HFC-227ea的焓、熵、比热容的计算方程,并给出HFC-227ea的压焓图(p-h图,温度245-455K,压力0.03-10MPa,密度2~1500kg/m^3)和温熵图(T-s图,温度235-450K,压力0.0015~20MPa,密度0.2~1400kg/m^3),以及比定压热容曲线图(cp-T图,温度280-460K,压力1~5MPa).  相似文献   

2.
1,1,1,2,3,3,3-七氟丙烷的热力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不破坏臭氧层的环保工质的热物性数据 ,对HFC- 2 2 7ea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精确测量了 2 43~375 K的饱和蒸气压 ,使用膨胀 -定容法测量了 2 78~ 377K,压力 0 .2 6~ 2 .6 MPa的 HFC- 2 2 7ea的气相 p VT性质 ,温度和压力测量的最大不确定度分别为± 10 m K和± 5 0 0 Pa。使用测量结果关联了 HFC- 2 2 7ea的蒸气压方程 ,导出了维里系数、饱和气相密度、饱和蒸发焓 ,并关联了截断维里型的状态方程用于再现 HFC- 2 2 7ea气相区的热力性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二甲醚的气液相密度,在对二甲醚PVT实验数据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对比态原理运用准牛顿优化算法得到了一个6参数的用于计算二甲醚气相和液相密度的方程.气相和液相方程适用于温度从三相点温度至临界温度,压力最大达到70 MPa.新方程计算的二甲醚气液相密度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后表明:两者的气相密度平均绝对偏差的范围从低温区的0.1%到临界点附近的1%;两者的液相密度平均绝对偏差的范围从低温区的0.1%到临界点附近的3%.  相似文献   

4.
氢氟烃(HFC)混合物是长期性的制冷剂替代物,其表面张力数据对于制冷空调设备的设计计算必不可少。对HFC-32/125,HFC-32/134a,HFC-32/227ea,HFC-143a/227ea和HFC-143a/134a5种二元混合制冷剂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差法(DCRM)精确测量了其253~333K的表面张力数据,温度和表面张力的最大不确定度分别为±10mK和±0.15mN.m-1。使用测量结果拟合得到了对应混合工质的表面张力关联式,并与目前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 HFC- 2 2 7ea沿饱和线液相粘度和气相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改进型毛细管粘度计在 2 6 3.15~34 3.15 K的温度范围内沿饱和线实测了液相 HFC- 2 2 7ea粘度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约在± 3%以内 ,并提供了相应的粘度与温度的方程式。作者还用瞬态热线法测得了温度从2 5 9.2 8~ 34 1.73K和压力从 81.5 9~ 12 89.76 k Pa的气相HFC- 2 2 7ea导热系数 ,其不确定度在± 1%以内 ,提供了HFC- 2 2 7ea气相区导热系数方程式 ,并外推确定了 HFC-2 2 7ea饱和气和稀薄气体的导热系数。这些输运物性数据和方程式的获得 ,为 HFC- 2 2 7ea的应用及环保制冷剂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振动盘黏度计的改进及R152a气相黏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已有的振动盘黏度计改进的基础上,利用高纯氮气对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标定.为了检验装置的可靠性,测量了温度为300K、压力为0.1~4.5MPa时的氩气黏度,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为0.879/6,平均偏差为0.37%.用此装置对制冷剂R152a在温度范围为300~346K、压力范围为0.1~1.0MPa时的气相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所得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R152a的气相黏度方程,方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最大偏差为0.37%,平均偏差为0.11%,可以满足其他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常压下[(CH3CH2)2NH2][HSO4]和[(CH3CH2),NH][HSO4]两种离子液体在熔点以上温度时,每相间0.5℃的密度数据.系统温度的控制精度为±0.01℃,密度的测量精度为±1×10^-5g·cm-3.利用测量密度与对应温度的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2种不同的密度方程,给出了密度-温度函数的对应参数.对比得出密度与温度间的适宜函数关系,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用适宜函数计算[(CH3CH2)2NH2][HSO4]和[(CH3CH2)3NH][HSO4]的密度的平均绝对偏差、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0.003%、0.001%和0.008%、0.02%,可为离子液体在工程应用中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碳酸二甲酯饱和液体粘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将碳酸二甲酯作为替代清洁燃料的研究提供基本物性数据,使用改型的乌别洛特毛细管粘度计对283.273~383.104K温度区间的碳酸二甲酯饱和液体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实验得到的饱和液体粘度实验数据,拟合了碳酸二甲酯饱和液体的粘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粘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3.0%,实验数据与粘度方程的最大偏差为2.10%,平均偏差为0.58%。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公路工程土工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足,利用数据拟合原理和计算机可视化编程技术,对公路边坡病害研究中的土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多项式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和三次B样条函数拟舍两种方法及计算机实现算法。以含水量分布规律为例,对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拟合曲线均较好地逼近原始试验数据折线,三次B样条函数的偏差更小一些,平均绝对值误差比多项式线性最小二乘平均绝对值误差小0.0539%。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推导出一个电介质方程,在方程中电介质的密度能够由介电常数算出。麦克斯威关系是联系非极性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折射系数n的表达式。利用麦克斯威关系,我们把这个非极性电介质方程推广到光频区域并获得相应公式,这个公式是在电介质的密度和折射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我们把它称为一种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也就是本文中的方程(7)。方程(7)中有三个参量,它们能够通过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氢是最常见的电介质物质,它有完善的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密度和介常数。仲氢的方程(7)中的参量值通过和实验数据比较而求得,并把它们列在文中方程(9)中。方程(10)是关于仲氢的改进了的劳仑茨一劳仑兹方程的形式。从方程(9)我们能够确定平均极化率和分子半径。氢的平均极化率为0.398×10-24cm3,分子半径为2.04×10-8cm。它们和实验值是同一数量级。这样,首次由折射率来求得分子半径。另一方面,仲氢的密度可以由公式(10)来计算。在密度范围从0.002g/cm3到0.096g/cm3区域内,计算结果是极好的。它和实验值的偏差小到只有10-6数量级。然而,由著名的Boettcher公式和劳仑茨—劳仑兹方程计算的结果,和实验  相似文献   

11.
将叔丁醇加入水中可增加异丁烯气体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提高异丁烯水合反应速率.在压力0.60~0.74 MPa、温度335.15~358.15K、叔丁醇浓度0~2.0kmol/m~3条件下测定了异丁烯在叔丁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叔丁醇能增加异丁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依据溶解度与温度及叔丁醇摩尔浓度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异丁烯溶解度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异丁烯在叔丁醇水溶液中溶解的标准偏摩尔焓及偏摩尔熵.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旋流脱水装置系统,对旋流芯管的压力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流量为2.9 m3/h、压降为0.21 M Pa条件下,该装置可将原油含水量(φ)从0.05~0.08降低到平均0.004 5以下,平均脱水率达90%。用磁感应强度为160 mT的磁水处理器对分散相进行破乳,强化旋流脱水过程,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碳化硼微粉作为原料,选用SiC和C为烧结助剂,研究了SiC和C对无压烧结B4C材料的体积密度、硬度、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烧结温度为1975℃,保温时间是30min.SiC和C的质量分数对材料密度、硬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烧结助剂SiC和C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和5%(质量分数)时,得到相应的无压烧结B4C陶瓷材料的最佳力学性能:体积密度为2.45g/cm3,维氏硬度为35GPa,抗折强度为240MPa,断裂韧性为3.0MPa.m1/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典型品种的实木水热条件下的压缩,探索了木材陶瓷强化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水热压缩导致木材陶瓷的微观结构明显改变,密度与弯曲强度同比增长约1倍,分别可达855kg/m3和33.6MPa,同时避免了其他强化方式的主要缺陷.而不同的材质强化效果明显差异,整体而言,原来较为疏松而均匀的材质明显更适于水热压缩强化.  相似文献   

15.
HFC-227ea热力学物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研究了七氟丙烷 (HF C-2 2 7ea)的热力学物性。通过将 HFC-2 2 7ea作为极性的两质点 L ennard-Jones流体处理建立了相应的势能模型。利用等温等压系综 +测试粒子 (NPT+ Test Particle)算法对 HF C-2 2 7ea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过冷液和过热蒸气性质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NIST)的数据库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在 1.3 % (单相区 )和 1.6% (气液平衡区 )以内 ,表明该模拟方法已可用于物性的预测和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将改进的时空守恒元算法(CE/SE)与一种二步反应模型相结合实现耦合并行计算,实现多元气相爆轰化学反应二维数值模拟. 数值分析结果初步表明,稳定的爆轰流场中气体的密度达到6.4 kg/m3,爆轰波速约1 580 m/s,压力和温度场约为7 MPa和2 560 K,最终获得纳米颗粒大致分布在28~35 nm之间,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应用该方法可以成功地模拟气相爆轰过程的爆轰反应特性,而且能够更够准确地模拟爆轰流场纳米颗粒的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变密度Ti-Sc系梯度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473K-30MPa-2h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得到不同Ti和Sc比例的合金材料。同时还制备了在厚度方向密度;位连续变化,密度从3.0到4.5g/cm^3的Ti—Sc系梯度材料,、金属Mg可以显著提高Ti—Sc合金及其梯度材料的密度.EPMA+EDS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成分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自制的0.41%(质量)Pd/γ—Al_2O_3催化剂,在浆态4.0MPa氢压下丁炔二醇一步加氢制取1,4—丁二醇(以后简称丁二醇),其丁炔二醇转化率为100%,丁二醇的选择性可达94%,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搅拌转速25Hz,催化剂粒度0.1~0.45mm,催化剂载量3.57kg/m~3,丁炔二醇初浓度1.0kmol/m~3,反应温度323K,实验条件内催化剂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反应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密度分别为30、80、120、260、320 kg/m3的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分别在常压、25℃下以及真空、-130~25℃的条件下测定了所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及组成对于气凝胶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压、25℃条件下,在不同密度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中,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0.013 W/(m·K));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为120、260、3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真空、-130~25℃的条件下,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在130℃时,由于密度为320 kg/m3的气凝胶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