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炎 《科学通报》1982,27(2):102-102
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物质沉积时及沉积后的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者.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黄土成因、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等有关的理论与生产问题.我们对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十二个黄土剖面不同时代的黄土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文是这次工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张鸿义 《科学通报》1984,29(8):512-512
新疆的黄土,中外学者曾经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至今,几乎所有研究成果都未能涉及黄土的分层问题。近年来,新疆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对天山北麓和伊犁谷地黄土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黄土的地质特征,所处的地貌部位和河流阶地的分析对比,古土壤的层次和颜色,所含化石和古人类遗址,同时进行了区域性层位对比,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天山北麓的黄土划分为现代黄土、晚更新世黄土、中更新世黄土和早更新世黄土四层,并且将后三层黄土分别命名为“沙湾黄土”、“石场黄土”  相似文献   

3.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袁宝印 《科学通报》1989,34(22):1725-1725
一、研究剖面 中国黄土以陕西洛川黑木沟剖面研究最为详尽,该剖面黄土层厚135m,根据岩性划分为坡头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等。黄土层之下为厚约15m的红粘土,两者呈渐变关系。古地磁测定表明,黄土与红粘土界线大约距今240万年。红粘土含蜗牛及中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黄土的地质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泛地开展了黄土和黄土地质环境的研究。这里主要介绍黄土的分布和地层,黄土与其他第四纪沉积物的关系,以及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的研究成果。从黄土沉积时期地质环境的特点和黄土成因等说明中国第四纪时期有干湿气候的交替变換和多次的气候波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利用与改造黄土和黄土  相似文献   

5.
黄土中磁性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及其磁化率机理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 《科学通报》1991,36(13):1011-1011
1984年Heller和刘东生教授首次把磁化率这一物理参数引入中国黄土研究,用来描述古土壤-黄土地层序列,同时发现古土壤-黄土磁化率曲线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曲线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自此以后,磁化率曲线在黄土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前人对磁化率成因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磁学方面的工作:磁物相测试与磁粒度测试。本文主要运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黄土-古土壤的细粒级的磁性矿物,做部分矿物学方面的工作,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土壤-黄土地层序列中磁性矿物的来源、黄土磁化率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6.
陕北陇东黄土孔隙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祥义 《科学通报》1985,30(3):206-206
黄土最大特征之一是富含孔隙。黄土孔隙结构与其组成物质的堆积方式及风化成土作用有关,它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很大。我们在国内首次用压汞法进行了黄土孔隙研究,效果很好。它能定量地揭示黄土中不同大小孔隙的分布特征,并能定量地了解黄土中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弥补了以往偏光镜下定性描述的不足,也弥补了孔隙度只限于了解孔隙性的不足,使黄土孔隙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次测试的52个样品采自陕西榆林、靖边、洛川、长武、西安及蓝田以及甘肃西峰等地八个黄土剖面。凡同一时代的样品均取自同一层位。  相似文献   

7.
结合作者多年来参加公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重点研究和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分类、特点和判别方法,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的路基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5,10(4):376-376
本书是对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黄土的科学研究工作总结,是我国第一本对我国黄土问题系统研究的专著。因为黄土在我国北方分布极广,东到黄海,西至昆仑,面积达63万多平方公里,尤其是黄河中游的晋、陕、甘一带,黄土堆积特别厚,地层发育也最全,对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不论在科学研究上或生产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全书分为五章,介绍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及研究历史的一般情况;通过黄河中游地区南北、东西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明清 《科学通报》1991,36(5):366-366
文启忠等人曾对中国黄土的稀土元素作过研究,他们先后采用纸色层光度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陕西洛川剖面黄土的8个稀土元素,且对面上的工作涉及不多.作者为全面考察中国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黄土高原进行大范围野外考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测定了147块黄土样品的15个稀土元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临潼~渭南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甘肃段不同交通量的路基黄土做比较研究,提出了适合公路工程的细粒土的粒度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黄土路基中粘粒、粉粒、砂粒含量的变化规律,建议黄土路基的填筑应采用级配良好的黄土填料。  相似文献   

11.
结合作者多年来参加公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重点研究和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分类、特点和判别方法,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的路基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中國黄土的研究在整个黄土問題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可以說,当我們初次認識这些岩層時,就發生黄土的問題,並燃超了第一次的、熱烈的关于这些沉積物的成因的爭論。这些爭論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在中國黄土的研究上巳進入完全新的时期,即使它不能完全解决中國黄土的問題,那末無論如何出可以在这个問题上提出非常重要的補充和闡明。在B.A.奥勃魯切夫院士著名的著作發表之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光释光测年揭示的距今约15~10 ka黄土高原侵蚀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黄土堆积作为晚新生代陆相最好的古气候记录之一, 得到了众多研究, 其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意义. 但是, 中国黄土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或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从而使一些研究结论受到质疑. 为了进一步认识黄土堆积的连续性、绝对年龄和时间分辨率等问题, 对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上代表性的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间距10 cm的连续光释光年龄测定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测试, 获得了108个绝对年龄数据. 结果发现, 在黄土高原塬区代表性的晚第四纪黄土剖面中存在约4~5 ka的间断. 这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表明, 在千年时间尺度上黄土沉积是不连续的. 新的年代证据指出, 以前基于粉尘沉降模式获得的时间标尺是不准确的, 从而使已发表的关于亚轨道时间尺度黄土古气候记录的研究工作需要重新审视. 初步分析认为, 黄土堆积的加剧侵蚀可能受气候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潼~渭南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甘肃段不同交通量的路基黄土做比较研究,总结出黄土湿陷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7):629-629
近年来,黄土-古土壤及其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已受到极大的关注,许多学者利用生物和化学的指标来反演古气候的变化,重建了2.4Ma以来黄土-古土壤记录的古气候历史.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表明黄土是记录天体撞击事件的良好介质,同时黄土也应该记录了撞击效应对古气候的影响.C,O同位素作为一种成熟的手段,被广泛用来研究古气候的演化,在撞击事件对古气候的影响研究中也获得了成功.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过去对  相似文献   

16.
杨常卫  郝鹏飞  何枫 《科学通报》2009,54(4):436-440
超疏水表面一般是指接触角大于150°, 运动角(或滚动角)小于5°的固体表面, 其在基础研究和现实应用方面存在巨大价值. 通过光刻技术和自组装膜技术制备了最大接触角为172°, 最小运动角为2°的超疏水表面. 研究了Cassie状态液滴的运动角与微结构表面参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运动角与微结构高度无关, 但随着微结构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微结构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比较Cassie状态、混合状态液滴运动角的大小, 认为液滴运动角的大小由后接触线的状态决定, 而与最外缘三相接触线内的固液接触状态、前接触线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7.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14):1309-1309
磁化率特征作为古气候的代用指标已广泛应用于黄土的研究中.黄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古气候分辨率,而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与研究,为验证撞击效应对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工作通过对微玻璃陨石赋存层位进行高密度取样(3—5cm),以尽可能高的时间分辨率(~300年),研究该界线层位黄土样品的磁化率特征,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潼~渭南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甘肃段不同交通量的路基黄土做比较研究,总结出黄土湿陷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庙岛列岛黄土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中 《科学通报》1984,29(19):1197-1197
在庙岛列岛的大小岛屿上黄土分布广泛,主要披覆在山麓、沟谷、凹坡以及个别山顶上,由上而下逐渐增厚,厚度多在3—6米左右,砣矶岛、大黑山岛、庙岛、蓬莱县泊子村等地黄土发育较好,厚度可达15—20米左右,黄土下伏地层多与基岩风化壳接触,从剖面观察表明,上部为淡黄色,下部呈桔红色,个别地区有1—3条古土壤层存在,上部黄土胶结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在黄土层的中、上部并含有钙质结核,多数呈零星分布,但也有结核层存在,结核大小不一,排列杂乱,本区黄土一向被认为是我国黄土的东界,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前人对黄土的成因及沉积物特征均做过某些研究,本文仅对黄土中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和热释光特性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