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体外受精卵的移植及妊娠产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旭日干 《科学通报》1990,35(21):1666-1666
常用于牛非手术移植的胚胎一般都必须是桑椹胚或胚泡胚,通常均由经过超排受精后的供体牛获得,所以胚胎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胚胎移植的普及。国外近年来开始利用体外受精技术来解决胚胎的来源问题,但一般采用的方法均是利用中间受体培养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种间杂交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琛柱  董钧锋 《科学通报》2000,45(20):2209-2212
成功地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与烟青虫H. assulta Guenee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与棉铃虫回交, 均获得回交后代. 当雌性棉铃虫与雄性烟青虫杂交时, 子一代只有雄性, 没有雌性, 根据霍尔丹定律, 可以证实棉铃虫和烟青虫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类型为ZW型, 雌性为杂合性别; 该杂种还表现有杂交优势, 蛹的重量显著大于亲本的雄性蛹重, 与棉铃虫雌性回交后, 造成子代雌雄性比失调, 为1︰4, 因此它可能在遗传防治棉铃虫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黄地鼠与小鼠科间妊娠及CD57, CD68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种属动物之间的妊娠是进行异种克隆的关键步骤之一. 异种动物的克隆胚胎已经构建成功, 但胚胎却不能在受体内完全发育至出生. 为揭示此现象的机理, 对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小鼠(Mus musculus)科间妊娠做了研究. 体外共培养结果显示, 金黄地鼠囊胚在小鼠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12, 24, 48, 72 h的黏附率和48, 72 h的扩展率均显著低于小鼠囊胚(P < 0.01 ). 经胚胎移植, 金黄地鼠的囊胚可以在不同科的动物小鼠子宫内植入并发育至D11(胚胎移植后7 d). 但与小鼠胚胎移植小鼠子宫相比, 科间胚胎移植成功率低, 并且胎儿体积明显要小. 科间妊娠D8与同种妊娠相比, 远侧蜕膜部组织疏松. 妊娠D8时, 无论科间妊娠还是同种妊娠, CD57, CD68分子的表达在远侧蜕膜部均高于次级蜕膜部. 科间妊娠CD57, CD68分子的表达丰度都小于同种妊娠. 这些结果表明, 金黄地鼠-小鼠之间可以建立科间妊娠, 但科间妊娠的胎儿发育较同种妊娠迟缓, 妊娠在一定阶段终止. CD57, CD68分子在科间、同种妊娠之间表达的差异提示, 二者免疫反应的不同可能是引起科间妊娠终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种间杂交理解生物学物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6,51(21):2573-2575
以棉铃虫和烟青虫种间杂交作为一个案例, 讨论了生物学物种概念. 根据Dobzhansky对生殖隔离机制的分类, 棉铃虫和烟青虫之间存在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 表现为两性间化学通讯系统有差异, 生殖器不匹配, 以及杂种性别缺失和部分不育. 棉铃虫和烟青虫种间杂交的研究结果为生物学物种概念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此外, 还简要探讨了种间杂交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化学致癌作用是一种DNA股间交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乾圜  张庆荣  王丽慧  裴淑  王青  瞿波 《科学通报》1999,44(24):2624-2628
用碱洗脱盐证明了两个致癌的多环芳烃苯并「a」芘、二苯并「a、h」蒽;两个致癌的金属离子的盐,即铍盐和镉盐;4个致癌的芳香胺,即2-氨基芴、2-萘胺、-4氨基联苯和联苯胺均引起DNA股间交联和DNA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而相应的非致癌剂苯并「k」萤蒽、蒽、镁离子、锌离子、1-萘胺、2-氨基联苯和间甲苯胺则不能引我联,表明上述致癌物质均引起DNA股间交联或DNA-蛋白质间的交联,而与以区理论的预言一致,本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创新效果评价及特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55份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 试图评价棉花远缘杂交对陆地棉种质创新的效果, 筛选出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特异种质, 促进该类种质在棉花育种改良中广泛有效利用. 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 结果表明, 不同野生种在陆地棉优质纤维、抗病、抗逆和抗虫种质改良上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种间杂交渐渗系中的外源种遗传成分, 在15对SSR引物中发现了两类25个SSR特异位点, 海岛棉、亚洲棉、瑟伯氏棉等8个棉属外源种的外源遗传成分向陆地棉种质有不同程度的渗入. 制定了利用分子标记高效筛选具有外源基因特异种质的策略, 并筛选了18份优质纤维特异种质和4份耐枯黄萎病特异种质.  相似文献   

7.
粘土矿物层间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粘土矿物是土壤中比表面积大、分布很广的一类物质,也是土壤中主要的活性组分.粘土矿物层间域是一个特殊的化学反应场所.本文系统地评述了无机、有机阳离子在11型和21型粘土矿物层间域中的吸附、脱附反应机理,着重阐述了柱撑粘土矿物的层间域性质并讨论了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淑  余克服  施祺  陈天然  赵美霞  赵建新 《科学通报》2007,52(22):2655-2662
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的密度和色素变化是珊瑚礁白化的最主要特征.通过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小东海和广东省大亚湾海区共12科21属39种石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ⅰ)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平均密度变化于0.67×106~8.48×106cells/cm2之间,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其中枝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低(0.67×106~2.47×106cells/cm2),而块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高(1.00×106~8.48×106cells/cm2);(ⅱ)水深4m以内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普遍比水深7m左右接近海底的珊瑚的高;(ⅲ)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22°N)与三亚(~18°N)相比,海温相同的环境下,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的纬度差异不明显;(ⅳ)局部白化的同一珊瑚个体,未白化部分的虫黄藻密度>半白化部分>完全白化部分.进一步分析认为:(ⅰ)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虫黄藻密度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枝状珊瑚易于白化的主要原因,如低密度共生虫黄藻导致枝状的鹿角、杯形珊瑚等易于白化死亡;(ⅱ)珊瑚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受人为因素制约,如沉积物增加、潜水活动造成海水浑浊、海产品养殖活动引起的硝酸盐、磷酸盐增加等都可能导致共生虫黄藻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LIF, VEGF, CD57和CD68在大鼠胚胎移入小鼠子宫后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种间妊娠失败是异种克隆的主要障碍. 为探讨种间妊娠失败的原因, 将大鼠囊胚移入假孕第3天的小鼠子宫内. 以前的研究显示, 大鼠胚胎只能在小鼠子宫内发育到第9天. 本实验结果表明, 异种胚胎移植后母胎界面CD57和CD68分子表达较同种移植的增强.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研究均显示, 异种胚胎移植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增强, 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下降. 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 大鼠外胎盘锥在小鼠子宫蜕膜细胞上黏附率、扩展率和扩展面积较同种的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提示, 大、小鼠种间妊娠中免疫排斥反应增强, 异种胚胎侵入能力降低, 可能是导致大、小鼠种间妊娠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将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染色体组型为AA)与宽叶野生稻(O. latifolia, 染色体组型为CCDD)进行杂交, 结合胚拯救手段, 获得了这两个种的种间杂交种. 杂种F1在株高、分蘖力、生长繁茂性等方面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穗部性状明显偏向于父本宽叶野生稻的特征, 表现为长芒、小粒、大而外露的紫色柱头极易落粒. 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证明杂种染色体数为2n = 36. 进一步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 鉴定了杂种F1的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减数分裂中的配对行为. 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的组成为ACD, 在减数分裂中, 绝大部分染色体以单价体形式存在, 很少有配对现象发生, 因而杂种表现完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1.
陈燕雯  李磊  徐尚杰  张曼华  沈涛 《科学通报》2000,45(24):2600-2606
四间羟基苯基二氢卟酚(meso-tetrahydroxylphenylchlorin, m-THPC)是近期用于前期临床试验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光疗药物.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荧光猝灭实验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THPC的氧化还原性质, 得到了其产生单重态氧的量子产率为φ(1O2) = 0.40, 氧气、甲基紫精(MV2 ), 蒽醌 (An)对其荧光的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kq (O2) = 1.46(1010 mol-1·s-1, kq (MV2 ) = 5.51×109 mol-1·s-1, kq (An) = 7.81×109 mol?-1·s-1. 在乙腈中, 测得其氧化电位为 0.62 V(vs. NHE). 以上的研究结果都表明m-THPC比起现有的光疗药物photofrin, 其给电子能力(还原能力)和产生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强得多. 有理由认为,Ⅰ型机制有可能在其光疗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