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箱(或床头箱、变速箱)和进给箱中,采用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的越来越多了。本文从一般采用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的角度出发,推导出双公用齿轮传动的相关传动付的速比公式。在此基础上,首先对采用非变位的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付的速比,根据相关作图原理,给出足够多的参数值(实际有用的),藉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作出非变位的双公用齿轮传动计算相关速比的线图来,以此指导设计计算工作,并为一般传动(变位齿轮传动)计算线图的建立和变速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机床变速箱和进给箱中所用的双公用齿轮机构一直采用试算法进行设计,并且没有一个合理判断设计优劣的定量指标,因此较难迅速地获得比较理想的方案。本文提出齿轮传动的当量中心距的概念,并用这个概念分析比较了多种设计指标。在这基础上提出以各齿轮当量面积总和最小作为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了双公用齿轮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电算绘成线图。应用这些线图,可以方便地根据不同要求(即约束条件)求得双公用齿轮传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不仅可以省去两个齿轮,而且轴向长度可以缩短2~4个齿宽,这对减小箱体尺寸、简化结构、节约金属和降低成本,效果是很显著的。为此,本文对双公用齿轮使动的内在规律、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还列出了72种尺寸较紧凑的设计方案,供设计者直接选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双公用齿轮和三公用齿轮及双公用齿轮与双速电机组合应用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些传动结构图。并根据公用齿轮传动比关系公式绘出每一结构图的传动比指数a—b关系曲线和导出传动比计算公式。因此,可以利用给出的a—b关系曲线和已知的传动比限制条件查出一组组的a、b数值,每一组的a、b数值均可绘出一个转速图和写出传动比数值。故能很快地算出齿轮具体齿数。在需要比较不同结构图的各个转速图方案的径向尺寸,还可利用文中推荐的径向尺寸系数比较不同转速方案的径向尺寸,只要最小齿轮的齿数相同则径向尺寸系数最小的方案其径向尺寸也最小。因此就有可能根据不同方案的传动级数,速比范围,齿轮个数,和径向尺寸等迅速简便地确定所选用方案的齿轮具体齿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机床变速系统中双公用齿轮传动特点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齿轮齿数设计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机床变速系统齿轮齿数设计的新方法.该设计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较多的齿数设计方案,为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双公用齿轮是机床变速系统常用变速机构。但一般设计过程较繁,并且往往导致的机构尺寸较大。本文分析了三轴两传动组的变速系统,提出一套优化方法及程序。以最小结构尺寸为目标,同时满足传动比值的限制和啮合条件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标准齿轮。如果希望进一步缩小尺寸,可以附加约束条件,采用变位齿轮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齿数和Sz_1或Sz_1 Sz_2为最小的条件出发,对模数相同和模数不同的四级等公比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的齿数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各齿轮齿数均表为最小齿轮齿数z_4的函数。设定z_4,利用所得公式即可很方便地求出各齿数。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主传动运动设计时,要遵循一般设计原则。然而,采用双公用齿轮的主传动却是一种不一定遵循“前密后疏”原则的特例。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机床设计教材都有或多或少的论述,但没有一本教材论述得全面而正确。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金属切削机床中广泛地采用着公用齿轮(该齿轮能与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齿轮相啮合传动),采用公用齿轮的传动机构主要有下列优点:①减少传动机构的齿轮数目。②缩短传动机构的轴向尺寸;③简化传动机构的结构构造。机床中采用的公用齿轮,其型式虽然很多,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则仅讨论相邻两传动组中,利用公用齿轮所组成的变速机构。讨论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下述事实:据初步统计,现代机床的齿轮变速箱中,采用公用齿轮的约占60%以上;例如,苏联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圆弧齿轮的实际工况出发,根据润滑油沿椭圆接触区的主轴以β角进入接触区的Reynolds方程及其膜厚方程,分析计算了不同齿轮参数、不同工况的81型双圆弧齿轮和79型超短齿双圆弧齿轮传动的膜厚,得出了齿形、齿轮参数以及使用工况对圆弧齿轮传动膜厚的影响规律.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圆弧齿轮传动的最小油膜厚度公式,该式可作为今后圆弧齿轮传动设计的一个基本校核公式。  相似文献   

11.
用机构综合的观点,分析了活齿波导传动的结构特点,指出活齿波导传动不受传统齿轮传动设计的某些约束,使其在传动设计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首次提出了可供设计选择的各种激波机构和活齿结构,为改善活齿波导传动的性能,研制新型的活齿波导传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have made a study on the noise of ring spinning frame by analysing the noise radiating mechanism and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its main noise sources, such as the spindle system and the transmission gear trains of the ring frame. Finally, three measures for reducing its noise are suggested: (1) using upper elastic bearing for the spindle structure, (2) using vibration isolating washers for the spindle support, and (3) improving the gea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headstock of the frame.  相似文献   

13.
齿轮副静态传递误差是衡量齿轮副动态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为了能够实现在设计阶段预测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 ,减小齿轮系统的振动及噪声 ,并能够实现齿轮系统的动态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啮合齿轮副误差激励的大小。为此 ,该文分别计算了齿轮副综合误差及弹性变形 ,并首次考虑误差影响因素的边界模糊性 ,把模糊数的概念引入到齿轮副静态传递误差的计算中 ,给出了模糊静态传递误差的计算方法 ,从而为实现齿轮系统的模糊动态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齿轮精度理论、现代谱分析技术和误差分离技术,提出通过测量机床所加工的齿轮来诊断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工件诊断法)。给出了由机床、刀具和工件系统中各个误差源所产生的齿轮加工误差的数学表达式,阐述了工件诊断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原理,分析了有关精度指标对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影响,指出了最佳单项精度指标组合。并通过对齿轮各种加工方法的主要误差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各种生产条件下可选用和不可选用的平稳性单项指标组合,为国家齿轮精度标准中平稳性指标的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论述长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原理入手,分析出由长幅摆线行星轮齿顶几何设计确定的主要参数的值域;建立起该传动的各项性能计算式;在上述基础上揭示出传动性能与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指出主要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船用齿轮传动的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虑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及轮齿的综合误差,建立了船用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将齿轮副接触线长度变化代替齿轮瞬时啮合刚度的变化,啮合阻尼和齿面摩擦等效为粘性阻尼以提高求解效率.并以齿轮的振动加速度和质量为目标函数,对船用齿轮传动进行多目标动态优化,有效降低船用齿轮的振动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圆柱齿轮传动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中逻辑推理和数值计算交织在一起的特点,论述了所研制的用于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的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其中包括:设计型专家系统知识表示的形式,知识库的层次结构模型,前向推理求解策略和基于跟踪法的解释功能。文中还引入了满意度的概念,对齿轮强度校核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1个直齿轮与1个斜齿轮组成的交错轴斜齿轮副可称作S H交错轴斜齿轮副。建立了此种特殊形式的交错轴斜齿轮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啮合线方程和接触迹线方程。通过计算相对主曲率、相对速度等影响齿面接触质量的参数,发现了这种齿轮副组合方式的一些独特优点。S H交错轴斜齿轮传动是小轴交角情况下空间交错轴传动的一种优良形式。  相似文献   

20.
金属橡胶具有很强的变形补偿能力,可帮助实现高精密传动。介绍了复合摆线齿轮副的结构及原理,建立了齿轮副的三维模型,并在ADAMS中建立起此金属橡胶齿轮副的刚柔混合模型后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弹性模量变化、双联齿轮间隙及两对齿轮副中心距对少齿差复合摆线齿轮副角速度、角加速度、啮合力和传动误差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刚性、刚柔复合2种齿轮副输出轮角速度以及传动误差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大少齿差齿轮副中心距、适当增大金属橡胶弹性模量和双联齿轮间隙可减小振动波动,刚柔复合摆线齿轮的角速度和传动误差整体波动均比刚性齿轮副小,说明金属橡胶在新型NN型两级少齿差齿轮副中起到了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