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聚乙烯醇(PVA)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并制成酶电极,对膜的导电性能进行试验,在葡萄糖含量为2×10-5-1×10-3M的试验范围内,响应电流的变化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用此电极以安培法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并与邻甲苯胺比色法、GOD-过氧化物酶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利用控制酶的固定量和使用外层膜等手段,限制底物葡萄糖的扩散,制备了扩大响应线性范围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考察了酶电极上酶的不同固定量及外层膜组成比对线性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量20 μg,外层膜组成比V(TMOS)∶V(H2O)∶V(甲醇)=0.1∶0.1∶0.5时,制备的酶电极对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为8.0×10-5~1.2×10-2 mol/L,线性范围扩大了2~3倍.  相似文献   

3.
萘酚绿为电子媒介体金纳米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制作新型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的方法 .用金纳米颗粒吸附葡萄糖氧化酶 ,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辅助固酶膜基质将其固定在铂金电极的表面 .在待测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萘酚绿作为电子媒介体 ,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酶吸附在纳米金表面上稳定且仍能保持其生物活性 ;而电子媒介体的存在 ,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 .线形范围在 5 0× 10 -5~ 5 0× 10 -2 mol/L ,检测下限为 2 5× 10 -5mol/L(信噪比为 3) .用该生物传感器测定了人体血清中的葡萄糖 .尿酸、抗坏血酸等对测定无干扰 .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两步法活化微晶纤维素及在固定木瓜蛋白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晶纤维素经过两步活化,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木瓜蛋白酶固定化,用对甲基苯碘酰氯活化微晶纤维素后,与乙二胺反向载体引入有机胺基因,再用戊二醒处理所得的二次活化载体可在温和条件固定木瓜蛋白酶,所得固定化酶活力为103U/g载体,与溶液酶比较,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2.0×10-6~1.2×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该膜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相互干扰,使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催化峰电位差达210mV.用这种微电极对注射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8.75%~101.5%之间.该检测过程无需除氧,可望用于活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银-金复合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使电极的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在电极表面修饰一层氧化石墨烯-硫堇(GO -Th)薄膜,通过层层自组装方式,将纳米金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一种新型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9 ~5.7×10-5 mol·L-1,检测下限为5.0×10-10...  相似文献   

9.
苯胺的电聚合及其酶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适合电化学方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的苯胺电聚合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电极上固定的酶活力和测定电化学方法固定GOD的聚苯胺膜修饰铂金电极(GOD-PAn/Pt电极)对葡萄糖浓度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酶在聚苯胺膜内固定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测定诺氟沙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滴涂法制备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Nation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诺氟沙星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诺氟沙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优条件下,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诺氟沙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氧化峰电流与诺氟沙星的浓度在1.0×10-8~1.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信噪比等于3时,检出限为5.0×10-8mol/L该修饰电极对诺氟沙星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实际样品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SoC的可测试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复用的嵌入式IP(intellectual property)模块的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方法使测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研究开发新的测试方法和策略,结合系统级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技术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详细介绍了当前系统级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技术,分析了各种系统级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着重讨论了国际工业界内针对系统级芯片测试的方案;IEEEP1500和虚拟插座接口联盟(VSIA)测试访问结构。  相似文献   

12.
浅议企业专利申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引爆了企业中的创新热潮。对于企业中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将从专利申请的可行性分析、专利申请中的事务管理及常用策略等几方面来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存储中的再生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通过引入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纠删码作为重要的冗余策略在分布式存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当某个存储节点失效后,需要引入新的节点来修复失效节点的数据.传统纠删码冗余策略在修复失效节点时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大近年来出现的再生码对传统纠删码进行改进以减少修复失效节点的带宽消耗.再生码引入网络编码的思想,在修复失效节点时,参与修复过程的节点首先将本节点内的数据作线性组合后再上传,最终修复带宽消耗最小 介绍了再生码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单节点修复再生码和合作修复再生码的编码策略,最后总结再生码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Abbott A 《Nature》2000,405(6788):728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模型、非参数检验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求解,对艾滋病的治疗进行预测分析.经分析认为,在25~30周病人体内CD4的浓度达到最大,HIV的浓度最小,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如继续服药,治疗效果不会有明显改善.从模型比较上认为非参数检验模型对艾滋病治疗的分析最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模型、非参数检验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求解,对艾滋病的治疗进行预测分析.经分析认为,在25~30周病人体内CD4的浓度达到最大,HIV的浓度最小,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如继续服药,治疗效果不会有明显改善.从模型比较上认为非参数检验模型对艾滋病治疗的分析最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以用户优化为下级决策,以设施选址优化为上级决策的网络选址两级决策模型,给出了树状网络下模型求解的基本定理及相应的算法,并从一个重要的反例出发,讨论了Braess佯谬与模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证明了凸体p-非对称度在其最大最小值处的稳定性定理,其中关于1-非对称度在最小值1处的结论是该文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主要描述IMO关于基于目标的新船构造标准的现状,以及其对海事监管方面的影响.面对挑战,主管机关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去适应新标准带来的变化.同时,在新形势下找到合适的方法去监督船舶安全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鞍点逼近是一种对随机变量的密度或者分布进行逼近的方法,可将复杂密度函数或者分布化成一个简单,实用的形式,而且其误差较其他传统方法,比如正态逼近法及泰勒逼近法小得多,特别是在尾部概率的逼近方面优势明显。对已知函数进行逼近是简单的,但是实际试验中,试验数据的分布是未知的,本文对一组未知数据的尾部概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去进行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