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芩贞陆  黄思良 《广西科学》2000,7(3):225-227,235
报道不同培养条件对Mang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微循环产孢的影响。该病菌微循环产孢的pH值范围为4.0~10.0,最适为6.0;一定浓度的酵母膏液、葡萄糖液有利于其微循环产孢。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荧光处理等促进微循环产孢,其中,以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处理产生的二次分生孢子的平均数最多,微循环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为25℃~30℃;  相似文献   

3.
杨柴锈病的重寄生菌,经鉴定为锈寄生菌(Sphaerelopsisfilum(Biv.-Bern.exFr.)Suton),寄生在杨柴锈病菌的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上.在人工培养基上,锈寄生菌生长最适温度是15~20℃.在室温下培养至11d,供试7种培养基有3种(葡萄糖、甘露醇、淀粉)产生分生孢子器.在20℃下,PDA培养基上,10d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12d可见溢出淡黄白色孢子角.葡萄糖、甘露醇、淀粉、麦芽糖均为该菌适宜的碳源.相对湿度93%~100%孢子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散射光下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从碱蓬(Suaeda glauce)红斑病感病植株单斑分离出2种真菌SK‐X1和SK‐X2,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SK‐X1为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SK‐X2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2种菌均具有致病性,但生物学特性有别:二者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8℃,但菌丝致死温度S K‐X1为70℃、S K‐X2为73℃;孢子致死温度S K‐X1为55℃、S K‐X2为58℃.最适p H值为7,但孢子萌发p H值范围S K‐X1为5~10、S K‐X2为4~12.湿度为100%时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但菌丝生长适宜湿度S K‐X1为86%~100%、S K‐X2为65%~100%,孢子萌发适宜湿度S K‐X1为90%~100%、S K‐X2为86%~100%.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但全光照利产孢.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蝴蝶花枯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重庆地区绿化植物蝴蝶花上分离出引起枯斑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6~36℃均能生长,最适温度是28℃.菌落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10~11.80,最适pH值为7.11.分生孢子在5~35℃,pH3~10,相对湿度90%~100%范围内均能萌发,且在最适温度24℃,最适pH7和相对湿度100%时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落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8℃(10min).该菌能利用多种糖、醇类作碳源和多种有机氮、无机氮作氮源.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孢子虫控制青海草地土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7~1991年引入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简称N.L)对草地土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养东亚飞蝗接种后可以大量增殖N。L产孢量为1.17×10 ̄9孢子/虫,室养青海土蝗产孢量为4.1×10 ̄6孢子/虫;大面积防治,青海草地土蝗的7个主要种均可感染N.L每6.7a有效浓度(0.5~1.0)×10 ̄9孢子/mL其感染率为86.67%~90.00%,感染的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的第25~35d,校正虫口减退率,小区为65.07%~71.72%,大面积为76.62%;N.L在10℃放置72h和光照48h后感染能力无明显影响,N.L啧施后次年的垂直感染率平均为38%,感染后土蝗产卵量平均下降68.4%。  相似文献   

9.
野生山楂种子在变温(-1~20℃)条件下层积比仅在低温(2~5℃)下层积能显著缩短休眠期。变温层积以先经过一定时期高温(10~25℃),再经低温处理(-1~5℃)有利于打破休眠。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20℃),经过一个低温时期即可萌发和生长,再一次否定了山楂种子是双重休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影响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试验发现空心莲子镰刀菌草生长产孢对光照、通气及淹水与否不敏感的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测定营养培养基、温度和酸碱度因子对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因子对此真菌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都有极显著的作用,所以认为它们是影响真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真菌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在25℃时生长最快而产孢最多;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是20℃~35℃,在30℃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对6种培养基的测定结果显示,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胡萝卜培养基(CAA)、空心莲子草根茎煎汁培养基(ARS)和空心莲子草叶片煎汁培养基(ALA)上都能够正常生长、产孢和萌发,而在清水洋菜培养基(WA)上不能生长发育,但是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是该真菌的最佳培养基.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酸碱度范围是pH 4.5~pH 11.0,最适约为pH 7.0,在pH 4.0和pH 12.0时生长和产孢都明显减缓;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 4.0~pH 9.0,在pH 10.0~pH 12.0范围内孢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在25℃和pH 7.0条件下使用PSA,是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把实数域上的M对称矩阵的概念推广到四元数体上,形成M自共轭矩阵,然后在四元数体上讨论矩阵方程AXB+CXD=E的M自共轭解及其最佳逼近问题.利用四元数矩阵的实分解和复分解,以及M自共轭矩阵的特征结构,借助Kronecker积把约束四元数矩阵方程转化为实数域上的无约束方程,克服了四元数乘法非交换运算的困难,并得到该方程具有M自共轭解的充要条件及其通解表达式.同时在解集非空的条件下,运用矩阵的分块技术及矩阵的拉直算子,获得与预先给定的四元数矩阵有极小Frobenius范数的最佳逼近解.由于M自共轭矩阵是四元数自共轭矩阵的推广,因此所得结果拓展了该方程的结构解类型.  相似文献   

12.
根据Bn空间的产生方法,引出Dn空间、Fn空间等一系列新空间,并讨论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对一类特殊的f(R,T)宇宙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对临界点作出了分类,找到了一个3维吸引子.特别在T=0情形下,画出了2维自治系统的相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YBR019C缺失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糖代谢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酿酒酵母野生菌NF1002为出发菌株,选择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BR019C为目的基因,以质粒pUG6和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YBR019C基因敲除组件,并转化酿酒酵母NF1002,利用筛选标记Kan r和Ble r与YBR019C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筛选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利用蔗糖和甘蔗糖蜜为碳源,对突变菌进行发酵特性的研究。【结果】成功获得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NFybr。碳源同化实验表明,突变株和野生菌均能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但相比野生菌,突变株利用棉子糖和麦芽糖的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完全不能利用半乳糖。蔗糖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NF-ybr与野生菌株相比,在发酵终点乙醇浓度提高10.7%,发酵周期有所延长。按目前甘蔗糖蜜乙醇生产的发酵工艺,突变株在30℃发酵72h的醪液乙醇含量为12.52%,低于野生菌的13.89%。【结论】YBR019C基因的缺失影响了菌株对糖份的利用,导致乙醇发酵能力不及野生菌。本研究为菌株高效快捷的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16.
木榄和秋茄的种间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红树植物的感化作用,于2000年8月至2000年9月14日用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各器官浸出液对木槛胚轴进行室内栽培试验,结果发现,木榄(除枝条外)和秋茄浸出液可提高木榄胚轴发芽率,木榄根浸出液延迟发芽而秋茄浸出液则加快发芽,在各器官中根浸出液明显率为0,木榄+秋茄群落的化感物质总体上有利于木榄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雪上一枝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体内外毒性,以MTT法测定了药物在体外对Vero猴肾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了药物对小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雪上一枝蒿各提取部位对Vero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药物浓度为500 μg/mL时,氯仿、石油醚、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24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3.9%, 69.7%, 32.9%和18.2%.氯仿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对小鼠的经口LD50分别为37.991 mg/kg、6766.928 mg/kg、5492.337mg/kg.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处于生长阶段的紫叶生菜的方法,研究了臭氧水浓度对蔬菜致病菌生长及宿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2 mg/L)臭氧水对紫叶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光合和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生长影响较小;而高质量浓度(14 mg/L)臭氧水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生长,但对紫叶生菜光合生理也产生严重影响;中质量浓度(6 mg/L)臭氧水可以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对紫叶生菜的光合生理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中浓度(6 mg/L)臭氧水喷洒紫叶生菜是绿色除菌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2年秋季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育苗基地和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scima Jonas)工厂化育苗研究。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成串的塑料片作为稚贝附着基立体附苗,使单位水体出苗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大獭蛤壳顶后期浮游苗至稚贝平均变态率为23.5%,小苗(大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5.16×10^4粒/米^2,大苗(小于或等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1.42×10^4粒/米^2,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29×10^4粒/米^2。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