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单向S-粗集概念给出了知识的f-干扰生成与f-干扰规律生成,单向S-粗集的F-干扰生成与F-干扰规律生成的概念.提出了F-干扰损失与F-干扰度关系定理,F-干扰损失规律与F-干扰度规律关系定理,F-干扰分辨定理,干扰规律分辨定理,给出了F-干扰规律识别准则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伪码调相引信压制性干扰效果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对伪码调相引信的干扰效果.建立了接收机干扰效果仿真模型,分析了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对伪码调相引信干扰的机理,提出了基于相关器输出值过门限概率大小的压制性干扰效果评估方法,仿真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窄带瞄准式干扰,增加接收机输入干信比,减小干扰带宽,提高载频瞄准度,可以增强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对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的干扰效果.建立了复合引信干扰效果分析模型,推导了该复合引信相关器输出信号在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下总的信干比增益,提出了以该信干比增益为评估指标的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分析讨论了影响干扰效果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合理利用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对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跳频通信系统典型干扰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战时对敌方跳频系统实施高效干扰,是现代电子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仿真并分析几种典型样式的干扰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性能.首先建立了跳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然后分别对梳状干扰、脉冲扫描干扰、部分频带干扰和跟踪干扰对跳频系统的干扰性能进行了仿真,并以干信比-误码率曲线作为评估标准,对以上四种干扰形式的有效性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箔条压制性干扰对雷达信号衰减的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箔条干扰走廊的作战效能问题,对箔条压制性干扰的性质和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基于箔条云对电磁信号的衰减特性,以战机敷设干扰走廊为背景,建立了箔条干扰走廊对雷达电磁信号的信号功率衰减模型,定义了掩护系数.通过对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干扰效率因子与掩护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判断干扰是否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掩护系数K的最佳取值为2~5,丰富了实战中敷设干扰走廊的理论基础,对箔条干扰走廊战术应用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小基于时域线性预测干扰估计的DSSS系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对有用信号产生的损伤,根据干扰环境下接收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频移滤波器对干扰进行估计并将干扰抵消的DSSS系统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在对干扰进行估计时,既利用了干扰的时域相关性,又利用了干扰的频域相关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强干扰环境下,接收信号的循环平稳性主要由强干扰决定.与传统时域线性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干扰估计的时平均均方误差更小,能够更精确地估计和消除频谱相关的干扰,减轻对有用信号的损伤,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因而具有更加优良的干扰抑制性能,特别在干扰较强或干扰频带较宽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闪烁干扰条件下视线角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闪烁干扰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效果,分析了闪烁干扰条件下双机编队视线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导引头接收信号的分析,得到了3种干扰时序下接收信号的变化情况及对应的视线角.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闪烁干扰使双机编队的视线角阶跃变化,其变化规律受干扰波形参数,目标实际视线角及闪烁源功率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直扩系统综合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FT-CME干扰抑制算法对以扫频干扰为典型的宽带非平稳干扰抑制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直扩系统带内综合抗干扰算法.该算法基于DPT算法和牛顿迭代,并联合FFT-CME干扰抑制算法,实现了对窄带单音干扰、平稳宽带干扰、扫频干扰的有效抑制.仿真结果表明,综合抗干扰算法对干信比高达50dB的三种典型强干扰均可起到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S(γ)族索赔分布在一般干扰模型中的破产概率.方法 利用分布的相关性质及拉普拉斯变换.结果 得到与分布及干扰过程有关的破产概率定理.结论 揭示了初始准备金趋于无限时,破产概率受干扰强度的规律,推广了已有干扰模型的破产概率估计.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利用基于随机几何的修正BM模型对于无线网络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了建模,然后分析了接收信号中干扰的不同特性及其对中断概率和空间容量的影响.为了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基于干扰对齐的干扰管理方法.利用将K个干扰用户的干扰信号在一个子空间内对齐,可以有效地减小干扰的影响,因而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在父节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重频激光对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引头的干扰效果与导引头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干扰信号样式的关系. 设计了一套激光半主动制导对抗半实物仿真系统,从信号级研究了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多种抗干扰算法进行信号处理,提供了干扰效果评估方案. 分析了导引头在搜索阶段高重频激光对导引头编码识别过程的影响,以及导引头在跟踪阶段高重频激光的干扰频率、能量、位置和干扰时机对导引头不同抗干扰措施条件下的干扰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干扰脉冲的能量越大,干扰源与目标的夹角越大,干扰效果越明显;提高干扰激光脉冲的频率会提高干扰成功的概率,缩小导引头的时间波门的宽度会增强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机非混行路段上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的摩擦干扰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交通流是中国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交通流的行为更加复杂.在机非混行路段,自行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会造成干扰影响.针对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的摩擦干扰,作者采用摄像法在典型路段对交通数据进行采集,经过数据转换、样本筛选和数据析取,提取出符合要求的干扰数据.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机动车类型在无干扰和摩擦干扰情况下的速度分布规律,计算了摩擦干扰系数.基于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在摩擦干扰下的速度分布比较分散,同时小汽车对干扰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客车.  相似文献   

13.
邵瑞  侯德超 《河南科学》2019,37(4):627-634
从轨道干扰电流产生的机理出发,介绍了轨道干扰电流对轨道信号产生影响的途径,并基于PXI搭建轨道干扰电流测试系统,用于定量测试轨道干扰电流.该系统为客观评价列车干扰电流对轨道信号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集群系统的呼叫业务大部分采用单点对多点的半双工通信方式,与TD-SCDMA系统普通呼叫的通信方式不同.文中研究和分析了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中所存在的干扰,建立了干扰模型,阐述了各种干扰产生的过程和原因,并对其交叉时隙干扰进行了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TD-SCDMA集群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要比TD-SCDMA系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贵阳市乌当区马背山森林在弃耕地干扰、道路干扰、工程废弃物干扰和火干扰等4种人为干扰作用下,植物多样性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道路干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弃耕地干扰和火干扰类型,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最低;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与道路干扰类型植物相似性最高,弃耕地干扰类型和工程废弃物干扰类型相似性最低.土壤结构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土壤养分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各人为干扰的环境因素中,挖掘个数及面积、小路面积、岩石盖度与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正相关.距林缘距离、枯落物盖度及高度、样地盖度等环境变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子吸收光谱中与浓度有关的化学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与浓度有关的化学干扰现象,干扰机理以及这类干扰对定量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这类干扰存在时,将影响工作曲线的线性,因而影响到标准加入法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只有消除这种干扰后,才能用标准加入法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通信面临的干扰问题,对多径衰落信道下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抗多音干扰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给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经历多径衰落信道后的受干扰接收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了有用信号和各干扰信号分量的数学统计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系统的误比特率公式. 对系统进行了误比特率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值与仿真结果能很好吻合,增大子载波间隔可减弱多音干扰对系统的干扰效果. 另外,当干扰信号功率较大时,全音干扰效果较好;反之则宜集中干扰功率对部分子载波实施干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的单向卫星通信系统.由于相对较低的接收信号功率,使得GPS非常容易地受到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干扰.提出利用多级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来改善GPS接收机在较宽范围内存在干扰环境下的检测性能.根据干扰的类型,多级干扰抑制系统可以结合有关信号处理单元,如凹槽滤波器,波束形成器,以及盲线性干扰消除器等.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多级干扰抑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宽带和窄带干扰.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分析了实际工程中矩形高层建筑风致干扰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矩形高层建筑不同空间位置下的气动干扰效应.结果显示:矩形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干扰放大效应主要是其侧后方正交布置的另一矩形高层建筑导致,且这一矩形建筑处于受扰建筑下游时产生的干扰效应明显高于处于上游的情形.沿受扰建筑的侧方和后方增大两矩形高层的间距比,风荷载干扰效应整体呈递减的趋势,加速度干扰效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扰建筑在受扰建筑侧方移动时的干扰范围和强度均要高于在受扰建筑后方移动时的情形.受扰建筑顺风向体型系数的最大干扰因子可达1.41.干扰效应也会显著增大受扰建筑横风向的体型系数,以单体状态顺风向体型系数归一化的干扰因子为1.08.进一步考虑动力放大作用后,受扰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基底弯矩的干扰因子可分别达到1.49和2.28,加速度的干扰因子最大可达1.23.  相似文献   

20.
干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进行了系统辨识.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台风暴潮等自然干扰,围垦、大型海岸工程(填海、码头建设等)、环境污染和保护区建设等人为干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人为干扰已成为河口湿地景观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各种干扰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