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主要衣作物秸秆产量达64亿吨以上,其中直接还田30%,过腹还田22%,剩余约3亿吨左右可作为能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折合标准煤1.5亿吨。衣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煤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化燃料(固体成型为颗粒、块状和棒状燃料)、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发展生物质能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利用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甘肃省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估算得出甘肃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能总量为2889.20万吨,折标准能源666.32万吨标准煤,其中秸秆约占2/3。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本论述肯定了甘肃生物质能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一、广东能源消费现状 ◆能源资源储量:远低于全国均值。广东省能源资源贫乏,煤炭、石油、水能及油页岩等一次能源资源储量约25.7亿吨标准煤,人均资源占有量仅33吨,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20。  相似文献   

4.
一 农村能源的构成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国家供应的能源有限,很多地区农民的生活用能,甚至部分生产用能,还是以柴薪、秸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据1979年统计,农村能源总消费为3280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依存度超过50 %,煤炭的储产比也降到了50以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七成,CO2排放超过美国。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清洁能源资源具有替代现能源消费总量七成以上的潜力;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可经济利用资源量分别是0.63亿吨,1.23亿吨和10.47亿吨(标煤)。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最丰富,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宁波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能源的消耗水平不断递增,199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耗为543万吨标准煤,而1999年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就达485万吨标准煤。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和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宁波市近几年面临的新课题。宁波市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体系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并且把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和开发列入宁波市国家新材料成果…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向,是世界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文章从河南省生物质能源的概况、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生物质能的资源潜力,提出了河南省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主要模式、发展趋势与前景,针对目前河南省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分析河南省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生活方式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关能源消耗、行业产值等数据,初步测算了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直接与间接能源消费。结果表明:2005—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从3 743.8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8 907.41万吨标准煤;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从2005年的1 582.52万吨标准煤上升至2009年的2 270.19万吨标准煤。2005—2009年,湖南省各科目的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单位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的主要有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及衣着。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节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逐步显现。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然而却存在露天焚烧等利用情况落后、污染大的问题。据悉,我国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多吨,折合约4亿吨标准煤~([1])。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解决能源短缺,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今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还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1981年全球人口约为40亿,消费的能源约相当于64亿吨油。预计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增至65亿,消费的能源将增至170亿吨油。现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费能源相当于0.3吨油。到本世纪末,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长(到那时估计发展中国家人口可达40亿),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将增加2~3倍。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总有一天会耗尽。核能利用看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但是它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特别是自从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更大的怀疑。核聚变能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离实际应用还很遥远。太阳是个巨大的自然能源;不停地以辐射方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前叶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推进实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内外两方面必然将中国经济推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增长期。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对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国内一些专家和研究单位预测,2008年我国能源总需求为22.9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需求量为17.9亿吨;2020年的能源总需求和煤炭需求量分别是30.1亿吨标准煤和21.5亿吨原煤。而根据我国已探明证实的能源储量构成和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状况可以断定,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仍是我国最有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现状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其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六强之列,但是我国由于经济基础低、人口多,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量已高达16.7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2.1%,仅次于美  相似文献   

13.
据最新资料,全世界煤炭的可开采储量为6,600亿吨标准煤(每公斤发热最为7,000千卡的煤叫标准煤)。如按1978年全世界年产量35亿吨计算,可以开采190年左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879亿吨,如按1979年全世界年产量31亿吨计算,可以开采28年。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72万亿立方米,如按1979年全世界的开采量1万6千亿立方米计算,可以开采45年。按目前全世界一年消费的能源数量,用这几种能源的可采储量和可开发量计算,还可使用近100年。  相似文献   

14.
科技界声音     
现在,生物质能源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传统概念将生物质能源归属于能源工业,忽略原料生产和收集的特点及复杂性。这种落后的观念最可怕。事实上,如果将每年可用于能源的4亿吨作物秸秆用起来,发电量可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石元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3-24]  相似文献   

15.
杨茹  虞婷婷 《科技信息》2009,(20):95-95
本文从生物质能源的优点、利用现状、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因素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生物质能源进行了描述,旨在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中国而言,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10个技术方向的创新及其商业化应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近日在"科技领导力提升暨领军人才服务发展苏州行"活动上表示,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对中国而言,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10个技术方向的创新及其商业化应用。潘教峰表示,中国提出2020年、2030年、2050年前后,从可持续能源体系方面,从总量、结构、节能、碳排放方面,都设立了一些优化指标。比如从总量上,到2020前后,希望控制在45亿TCE(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开发洁净能源势所必然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自工业革命以来,利用化石燃料及化石燃料发电是能源供应的基本形式。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燃煤发电约占50%,而我国可能达80%强i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十分严峻。当前我国人均能耗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5。如果要使国民经济在2030年左右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能源供应量需比现在增长10余倍。即使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也要从当前年耗10多亿吨标准煤提高到四五十亿吨标准煤。但煤是含有100多种化学元素的宝贵资源,且煤是全过程污染的能源,燃烧c,小范围的粉上0接危害公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是各种生命产生或构成生命体的有机质的总称,生物质所蕴合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凡是能够作为能源而利用的生物质能均统称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是人类最早利用、且曾经是重要的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强烈呼唤与人类生存和谐相容的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区"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1世纪前叶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推进实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内外两方面必然将中国经济推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增长期。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对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国内一些专家和研究单位预测,2008年我国能源总需求为22.9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需求量为17.9亿吨;2020年的能源总需求和煤炭需求量分别是30.1亿吨标准煤和21.5亿吨原煤。而根据我国已探明证实的能源储量构成和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状况可以断定,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仍是我国最有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一、“绿色矿区”概…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传统化石能源中,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年限不超过100年,同时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给模式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发显现。因此,转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需求。据《世界能源中国展望》显示,到2020年能源供需缺口将达到7.39亿吨标准煤。在传统化石能源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届时将有每年约10~15亿吨的标煤需要通过非化石能源来提供。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会上提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