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骞 《上海信息化》2013,(10):82-84
近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题为"破坏性创新技术:技术进步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破坏性创新技术改变了既定的技术范式,对旧的技术体系构成实质冲击,为产品与服务带来不同的功能属性,对产业的市场格局与竞争规则产生颠覆性、创新性效果.同时,报告判断了若干破坏性创新技术未来潜在经济影响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每当我们听到"创新"这个词汇时,我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颠覆性创新的情形。然而,似乎只有最聪慧的发明家、最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以及最激进的企业家才能成功提出让人振奋的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离我们这些凡胎俗骨好像总是很远。幸好,我们还有杰弗里?摩尔,一位了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颠覆性技术的提出到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颠覆性创新的本质到开辟式创新与效率型创新等理论的拓展,对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演进发展脉络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并结合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发展我国颠覆性技术、实施颠覆性创新的启示与建议。知名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颠覆性创新理论对在位企业如何回应新进入者竞争行为、行业新军如何颠覆老牌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对发展中国家及后发企业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对实施和发展颠覆性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纪圣森 《海峡科学》2006,30(6):130-1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国家长期竞争优势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知识与资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及其对中国开展自主创新的启示;并分析了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在新环境下受到破坏性创新、不连续性创新、网络创新等理论与实践的挑战,这些新的创新理论给中国自主创新带来的新思路与发展机遇;最后就开放式创新背景进行自主创新所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支持环境和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20,(5):28-37
颠覆性创新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既有文献对于其驱动因素讨论的不充分限制了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从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力视角出发,探究设计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基于"意义"维度,颠覆性创新可以划分为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和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不同类型的设计对颠覆性创新驱动机理不同,具体而言,产品功能设计通过功能—成本联动创新满足了低端和边缘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服务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而产品语义设计则通过技术—社会文化要素联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象征性和情感性价值,满足他们情感和社会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6.
平推毽尽管在技术、战术、规则上的创新和发展对竞技毽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但十分有限,二者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时代下,平推毽作为一种"维持性创新"有利于促进毽球运动发展,丰富竞技内容,推动毽球运动文化走向世界.两种竞技形式的融合发展创新更具生命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自信.  相似文献   

7.
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与市场的扩散。当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基于技术、市场、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缺乏对技术来源的深入分析。由于颠覆性技术来源的多样性、初始目标市场的差异性,因而不遵循统一的演化路径。从技术创新的来源出发,将颠覆性技术分为创新突破型、集成重组型和跨界应用型3种类型,通过3类颠覆性技术和初始目标市场的不同组合,总结了多种颠覆性技术演化模式,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分类识别、颠覆性技术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既是一种基于创新成果的法定权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竞争资源。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的结果,是知识物化后进入市场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地位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竞争结构有重要关系。当代社会企业竞争形式上体现为技术和市场竞争,实质上则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研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颠覆性创新与新常态下社会主流创新需求间的契合点,证明颠覆性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在总结大企业现有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后发现,现有模式并不符合颠覆性创新的社会需求,进而提出大企业的创新路径,即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最后从提升大企业内部创新承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支撑两方面对大企业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促进颠覆性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战略。自颠覆性创新被提出以来,相关概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少曲解。为进一步厘清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嬗变过程,首先采用文献归纳法对颠覆性创新的原始定义、路径拓展、范围拓展进行系统阐述,随后对路径拓展引发的预见性问题和范围拓展引发的应对性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1)路径拓展是颠覆性创新概念边界变化的第一个阶段,在低端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市场路径和高端路径两种类型,但路径拓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仍局限在市场和行业范围内;(2)范围拓展是颠覆性创新概念边界变化的第二个阶段,由现有市场领先企业颠覆向系统性颠覆和社会—技术系统范式颠覆扩散;(3)颠覆性创新的路径拓展和范围拓展使早期预见问题和混合型应对策略问题成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颠覆性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体系,更准确把握现代社会形成的复杂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由经验向科学、由共性化向个性化、由显性向隐性、由平面向立体的“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2.
涂舒 《科技与经济》2013,26(5):16-20
TRIZ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发明问题的逻辑解决方式,但也易于陷入“技术路径依赖”和“心理陷阱”。从技术追赶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的创新环境下,寻求的是更具有“破坏性创造”能力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在理清TRIZ等逻辑创新方法的理论困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直觉思维和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直觉式创新方法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论的方法进行思维创新模拟,打开直觉创新的神秘黑箱,为完善创新方法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创新和创新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最富于竞争活力的源泉。由于创新本身“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这使高技术创新除了受创新机制本身条件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营造一个适合高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在当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裂变创新进行了进一步更细致的研究,认为并非所有的裂变创新都是一样的。进而把裂变创新分为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产品创新两种类型,并分别介绍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异同点。最后指出,只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才能对裂变创新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方文静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70-71,24
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跟随和模仿等维持性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技术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给上述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出现反复模仿、持续落后的现象。本文主要概述了破坏性创新和维持性创新,分析比较了他们的不同点,并根据破坏性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优势及劣势,并对将来破坏性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积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创新"及"创新人才"的概念,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素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改善评价标准、方式.  相似文献   

17.
那些熟练运用集权和分权,来设计商业模式的公司,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领先者。本文以传统行业“照明行业"为例,分析行业领先者是如何在技术上集权,构筑壁垒,限制竞争,以提高利润率;  相似文献   

18.
以制度理论、高阶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探讨管理者环保意识在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和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构建一个新的整合框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影响更强;管理者环保意识正向调节强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对激励型规制和绿色创新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技术能力在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创新范式发生变革,世界科技竞争已由单一的技术竞争转变为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在复杂动态压力环境下,企业作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做好高效率技术决策、突破技术围堵、实现追赶超越是重要任务.华为作为优势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其采取的独特技术战略特别是背后的底层逻辑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基于对典型性创新企业——华为进行分析,发现其耗散结构式的技术架构、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技术导向、"力出一孔"的技术聚焦是其成功关键所在,其技术战略是新型举国体制在企业的典型范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于推动企业以技术突破实现整体跃迁的内在机理.最后,探讨了在我国当前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视阈下企业完善技术架构、推动技术突围、打造创新优势的技术战略,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功能已不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