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产品与生物质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展先进生物燃料及生物化工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示范和政策示范,目的是探索和创新我国生物质能化产业的技术路线、发展途径和产业模式,实现生物质能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拓展新领域,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产品与生物质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展先进生物燃料及生物化工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示范和政策示范,目的是探索和创新我国生物质能化产业的技术路线、发展途径和产业模式,实现生物质能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拓展新领域,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向,是世界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文章从河南省生物质能源的概况、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生物质能的资源潜力,提出了河南省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主要模式、发展趋势与前景,针对目前河南省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分析河南省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如果非要在河南的生物质能源应用领域找出一个领航者,河南天冠集团当仁不让,它是中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早在上世纪末,天冠集团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成功开发燃料乙醇并率先推动乙醇汽油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实现了传统乙醇行业到新兴生物能源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企业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和规划的践行者,天冠的发展方向代表着行业的趋势和动态,对政府决策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杂志社本期关于河南生物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畅想的企业采访对象,当然绕不开天冠集团的总工程师、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风光博士,他是河南在生物能化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方面的权威,天冠思路是河南生物质工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化,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政策,国内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和电能储存的技术创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欧美国家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思路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的资源量丰富并且是环境友好型能源,这一点理论界已达成共识。近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并且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在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才刚刚起步,发展水平不尽人意。本文主要阐述美国、欧盟在生物质能源产业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并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在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启动之际,我们杂志社采访了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雷廷宙。他长期从事生物质能化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还曾参与过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编纂工作,主持过3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趋势了然于胸,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河南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从中国农村能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农村能源保障存在着供应和生态的危机。农村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根据农村可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利用途径分析,以生物质能为主,与太阳能等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特别是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可能是解决农村能源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农业生物质能丰富的优势,运用“能源景观”理论方法,从空间规划层面引导与控制生物质能的发展。通过生产潜能分析,确立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指导策略,并通过能源供需分析、时空变异预测,构建基于能源规划和空间规划交叉研究的空间规划改进策略。优化德国、奥地利案例中建立的小城镇与运输成本关系模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生物质能转换点布局模式。从发展策略与空间布局模式两个角度改变黑龙江省目前生物质能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优化生物质能消费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战略目前总体上定位于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但我国国情有别于发达国家,解决农村能源需求的传统生物质能占我国能源总消费的第三位。文章提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应分两步走,初期实施替代传统生物质能的战略,远期实施化石能源的替代战略。  相似文献   

13.
日前,浙江省首个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浙江恒鑫电力有限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厂锅炉在龙游点火。浙江恒鑫电力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是省内第一座(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是浙江省生物质能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足发展。农村要发展,如何发展,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煤炭供应的日趋紧张及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5.
任谦  董华智 《科技信息》2013,(1):418-419
根据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建设现状,对榆林市主要能源化工产业链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四类产业链的构成进行了表述,并对其发展建设所需要的保障要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是各种生命产生或构成生命体的有机质的总称,生物质所蕴合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凡是能够作为能源而利用的生物质能均统称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是人类最早利用、且曾经是重要的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强烈呼唤与人类生存和谐相容的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18.
8月21-22日.“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7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在沈阳举行。本次论坛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办。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述君出席会议并讲话。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长杨中华作中心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能的利用和能源植物的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对续随子、黑皂树等特色能源植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向路 《天津科技》2007,34(2):12-13
1生物质能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生物质能是来源于太阳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农村的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等几大类,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生物质能可转化为电力、燃气和液体燃料等多种高品位能源,可替代各种常规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4大能源。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是我国开拓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