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的最优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要求城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平衡的条件下,如何使城市机动车道路的类型和人们乘各种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相匹配,是各大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决策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以城市道路网络容量和城市交通需求的计算公式为基础,以城市道路容量与城市交通需求之差的绝对值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实现供需平衡时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匹配的优化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所述方法可为交通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定量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鞍山市城市交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机动车保有量激增条件的环境保护问题,以高速发展中的鞍山城市建设为例,对道路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环境保护与城市道路建设中机动车排放物污染尖锐矛盾应从规划、土地、资源和管理等方面着手解决,给出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更重视的是机动车交通需求,并不过多的在意交通主体人的需求,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就此,该文着重针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和技术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三十年的发展,分析了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指出要根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该根据城市交通特征做出功能分明的道路系统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性质与功能不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混杂的现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应考虑的四条原则:1.解决城市交通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2.城市道路必须区分交通性与生活性.应布置城市机动车干道系统及自行车道路系统;3.商业文化娱乐大街应该规划为步行区;4.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应与步行交通密切联系。最后,还展望了我国城市交通现代化及城市交通发展应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诱发原因是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失稳,根本原因是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失衡。道路交通供给与需求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实际运用中,要保持两者的相互协调,不能片面地只考虑一个系统的发展。全面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供需关系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城市道路交通供需关系的方法,为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较少的环境代价和资源投入,尽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TOD规划理念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TOD模式的交通发展战略,为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提供了方向,这一思路是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重要新兴课题.  相似文献   

7.
浅探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德海 《工程与建设》2012,26(2):174-176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城市道路的需求与供给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发展、道路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协调,已成为各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城市道路绿化,使其满足人类需求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道路规划相对静态、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不同步、城市道路规划的功能定位考虑不周、城市道路建设与既有城市建筑处于退让矛盾状态、土地开发所造成的城市道路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城市道路规划制定时序优先专项规划;连续建设,源头管控;道路规划时先主后次支,道路建设时分期分步实施;完善规范标准,灵活建设城市道路;道路交通主导土地开发,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协调;城市道路设计科学化和精细化;构建交通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通供给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以简化对影响道路网交通供给能力道路方面诸因素的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在行车辆安全行车间距合理表达式的分析及对城市道路资源及资源消耗对象的描述,提出了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路网供给能力的计算表达式;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城市不同道路网结构、城市在行车辆的平均出行距离(时间)对城市道路网供给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提出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计算方法.通过同向出入口影响区域构建,建立3个同向出入口最小间距模型.模型分别以保证车辆稳定行驶、减少直行车制动和协调相邻出入口车辆合流等交通行为为优化目标,相应地以出入口数量、直行车溢回率和合流距离等交通参数为约束条件.然后针对二分法算出的间距候选方案,利用基于交通仿真的拉开档次法进行评价优选.最后以某大型公建区域为算例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与间距现状的评价结果相比,研究所得间距方案的组合评价值均较大;其中最优间距为172.92 m,对应最大组合评价值为0.874 3.可见该计算方法能够获得更优的间距方案,有利于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布局定量优化.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单靠增加道路已无法满足交通量增加的需求,只有采取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强化交通组织管理以及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等综合性措施,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路段环境交通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思想与城市道路交通容量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城市道路环境交通容量的概念.基于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得到了速度流量的函数关系;基于机动车排放因子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浓度与交通量的关系;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路段通行能力和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为主要约束条件,以路段交通量最大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广义乘子法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实例研究表明:在控制一氧化碳(CO)浓度下,各车型交通量与在控制二氧化氮(NO2)下的各车型交通量有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微型车、中型车和公交车,造成了环境交通容量要小于道路交通物理容量很多,原因在于不同车型的不同污染物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合理的交通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容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步行、休闲的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常见的道路横断面已不再适应此种变化。本文在分析城市现行道路横断面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断面形式,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人车和谐、环保美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邵长桥  郭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0):8873-8880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已不满足交通需求,许多城市都在对已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频繁的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城市道路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结合城市道路所具有的间断流设施特点,应用等效通行能力概念给出了等效饱和度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基于改进的BPR模型,给出了适用于城市道路的行程时间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平均延误、等效饱和度、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提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从“点”、“线”、“面”三个不同维度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结合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等效通行能力的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解决了已有方法计算难度大,难以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且综合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评价阈值,克服了传统方法只从单一层面确定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交通容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给出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确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环境污染的评估及机动车污染物的分析,研究了机动车产生的污染物特性,筛选出NOx作为机动车主要影响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因子,认为NOx与机动车数量的相关性强,与车速没有明显的关系。建立了环境交通容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影响机动车交通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交通环境容量、交通容量、环境交通容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该结果可为城市的规划改造、环境质量的保证及机动车数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相辅相成。城市道路系统好比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硬件,是静态的交通设施;城市道路交通好比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软件,是动态的交通设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以城市用地布局为基础,以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流向为根据。否则道路走向和道路宽度等众多因素的确定,缺乏依据。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城市交通流量以及城市人、车流动轨迹,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制订道路规划,使之成为具有交通功能良好的城市道路系统。同理,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道路网系统规划以及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亦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有了好的道路网才有可能合理确定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路线规划,以及公交站场位置的确定。因此上述两者应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为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探讨路网级配,利用方式分担与等级配置的耦合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效率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从剖析城市道路的功能特性和分级思想出发,以各种交通方式作为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定义并量化道路供给的服务优先权,采用各类型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每种等级道路上交通方式的理想分担率;在确定服务优先权的基础上推导出各等级路网对各方式的容量,进而建立以出行总时耗最小为目标、以路网容量与交通需求相匹配为约束的级配优化模型.以潍坊市城市道路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并提出级配建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城市设计的配套措施确保交通安全.它们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行系统.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制定切实的安全措施,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识别系统,建立协调的交通组织以提高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用地的预测和控制同济大学翟良山在预测和评价城市道路用地时,一般惯用“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城市道路用地”两个指标,其在反映城市道路用地能否符合交通要求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城市道路用地预测模型,采用城市规划年限时的城市人口密度、居民出行方式和车速等指标因素,以适合具体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经济》1999,12(4):11-15,
解决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危机的一个途径是控制城市交通的过量增长。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增长点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增长,南京也不例外。城市机动车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居民交通方式结构的个体化,而这种个体化的结构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无序、运输效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控制城市机动车的无序发展和无序使用,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交通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居民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一、机动车管理指导思想机动车发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城市社会经济、居民收入增长密切相关。机动车发展管理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