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才走出了冷战幕布下的阴影,向着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发展。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不仅在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互较实力,双方的战略分析专家也试图通过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当局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权益争夺的基本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认为二战期间,出于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大局,美苏在新疆的扩张表现出相互妥协的特征;二战结束后,苏联企图恢复对新疆的控制,美国则将新疆作为反苏反共的前沿阵地,双方在新疆的扩张表现为激烈争夺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德国在二战后被分裂成两个国家,就其外部因素来讲,是由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合作政策在战后逐渐走向对抗并导致冷战的产物,是外部力量施加于德国的结果,而在走向对抗的过程中,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冲突,是导致德国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担任外长期间,他不仅稳定了中国与美苏等大国的关系,而且用二战结束的特殊时期,切实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8.
尽管双方都表达了削减的愿望,但各方面的条件尚未成熟,今明年签约的可能性不大。关苏军控谈判似乎是一个令人捉摸不定的谜。美苏首脑莫斯科会晤和最近的美苏第10轮谈判也仍然令人有这样的感觉。它们在这个问 肠  相似文献   

9.
世界点滴     
人民需要和平美国出版的「联合国世界」六月号中,有一段这样说:如果让美苏两国的人民决定,美苏要不要战争,则战争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根据美国丹佛大学的「全国舆论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of Denver University)最近测验的结果,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国人民,认为美苏人民都不需要战争。测验中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认为目前美苏意见的分歧,已经严重到需要诉诸战争了吗?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答复,是否定的。联合国的讽刺联合国机构最近为了租屋给它的雇员住,在纽约和「万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发生了一个小风波。这一小风波,对于作为世界和平理想的联合国,对于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是一个大讽刺。原因是联合国准备向这个人寿保险公司租赁一个有着九百十二个公寓房间的房屋。当他们准备签订合同的时候,公司方面提出一个条件,要把每一个住户,都让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欧人民普遍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经济景气;一个是美苏围绕中程导弹进行的争夺。两个问题都关系到它们的切身利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西欧局势发展的趋向。因为,不论是各国的内政,还是西欧联合的进程,或者是其对外关系,无不受这两方面情况的制约和影响。从经济角度看,西欧形势有以下特点:第一,西欧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经过连续三年的衰退之后,自去年起已进入复苏阶段,但回升速度缓慢、基础脆弱,并且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正>本书研究主要围绕二战前后冲绳问题在中日美三国之间的历史经纬及缘由展开论述,时间段跨越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1942~1952年)。二战后期,因中美战时同盟确立了日本战后领土范围,这决定了中国应当收回被日本所占的领土,但三年国共内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扶植中国,抑制日本"的东亚战略。特别是美国单独占领琉球,使钓鱼岛领土落入美国琉  相似文献   

1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纵横于两极之间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利用两极对峙的局面以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外交在建国前后所做的一篇大文章.建国前,国际上是美苏对立,国内是国共对立,美国站在蒋介石集团背后.为它出钱出枪,撑腰打气;中国革命的同盟军和外部支持力量只能到属于同一阵营的社会主义苏联方面去寻找。毛泽东毅然宜布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形象地称之为"请好了一个帮手"来对付"准备打我们的"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梅杏根 《科技信息》2007,(20):190-190,200
二战后,日本政治思潮的主流是保守主义。这是研究日本的学者共知的事实。战后初中期,以和平主义为特征的革新主义势力参与政治,在日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成为与保守主义分庭抗礼的势力。但是,在日本摆脱了二战带来的诸如经济贫困、阶级矛盾尖锐和美苏争霸这些负面影响之后,保守主义不仅是其政治主流,而且,日本社会思潮的主体也趋向保守,呈现出社会的总保守化。  相似文献   

14.
正受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的盛大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更让莫斯科高兴的是,在俄美关系降到冷战后冰点之际,两国总统于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盛赞"易北河精神"是俄美摒弃分歧、建立信任和为实现共同目标开展合作的典范。然而,在鲜花和掌声之外,也有一些批评让俄罗斯很是烦恼。5月8日,白宫在介绍特朗普参加二战纪念仪式的推特上称"美英战胜了纳粹",只字未提苏联的贡献;4月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拆除  相似文献   

15.
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愈演愈烈,世界的常规武器越积越多(见图)。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的常规武器已远非二次大战时的常规武器所能比拟。战后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常规武器的性能日臻完善,普遍实现了导弹化和精确制导化,射程、精度和威力都有惊人的发展。整个常规武器系统已产生了质的飞跃,有些武器的破坏杀伤力接近小型核武器。以美苏的部分武器为例:二战时的火炮射程仅10公里左右,现在可达40—50公里,战役战术导弹的最大射程甚至达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确,国际环境是否有利对国内建设的影响极大。那么,怎样看待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大战危险大大减弱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包含下列三个因素:1、军事上美苏力量大体相当,它们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并分别领导着相互对峙的北约和华约;2、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3、经济上各有各的经济组织,西方有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东方有经互会。  相似文献   

17.
在讲时代的看法以前,先讲讲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美苏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改变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调整,向多极化发展。美苏首脑会晤签署了中导协议,削减的核武器只占它们的核武库的4%左右,因此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但也要看到美苏由于多年来激烈的军备竞赛,经济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内外难题与美国的疑虑成正比增减,而美苏关系的发展则与此成反比。细观近一个多月来的美苏关系,人们也许不难发现,在缓和的大趋势中,它们之间互相妥协和退让的势头稍减,分歧和争议由少增多。这或许是因为美国对苏联政局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产生了更大的疑虑;或许是因为美苏战略利益的冲突点开始超出双方政治利益的共同点;或许是因为美苏从策略考虑需要在首脑会晤前保持一种低调状态。凡此种种,耐人寻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苏联的内外难题与美国的疑  相似文献   

19.
曹颖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7-1450
小说《一个人的和平》中,“二战”背景若隐若现,不断逼近德文校园和学生们。它有很多象征意义:代表纯真不再,成年期的到来;最重要的是,代表刚刚走出天真的人们把人生想成战场,寻找根本不存在的敌人。正是这些象征意义烘托与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与名字:至纯至善的菲尼拒绝相信有人会成为他的敌人,他创造了“一个人的和平”。通过分析“二战”在贯穿故事始末、表现主题成分以及主要人物内心刻画等三方面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表述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苏联政府决定调查苏军在二战中从德国获取的“文化战利品”的下落。这个决定是由于国内外舆论对此议论纷纷而作出的。有一个消息说,在莫斯科郊外某伊斯兰清真寺的塔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