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戒是广大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必要手段。作为教育惩戒的核心论题,教师教育惩戒权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制度的确认,但还存在基本属性阐释不明、权能揭示不完整以及法律规范体系缺失等局限,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教师面向学生时的一种权力,也是其面向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时的一种权利。教师教育惩戒权既包括师生关系维度上的批评训导权、课堂管控权、物品处置权、义务科处权,也包括教师与学校、教育行政机关关系维度上的惩戒请求权、惩戒建议权、责任免除权以及不合理要求的抗拒权等诸项权能。对于法律规范体系的缺失,应在《惩戒规则》的上位法律法规中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进行明确,从而构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惩戒法律规范体系。这既能解决《惩戒规则》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和规范教师教育惩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惩戒如同赏识,能成为很好的教育方式。惩戒教育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针对惩戒教育存在的问题,立法机构应尽快为惩戒教育立法、惩戒要具有教育性、惩戒要合理公正、惩戒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等等,以便惩戒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江桂萍 《科技信息》2008,(15):170-170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甚至提出要“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口号。在此背景下教师陷入了一种尴尬、被动的局面。教师惩戒权是教师的教育权力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汪博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156-156
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扩大高校自主权改革的进行,高校自主行使决定权的范围不断扩大,惩戒学生拥有的自由裁量权也不断扩大。在我国,学校行使惩戒权的行为失范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因其受教育权受到学校惩戒行为的影响而与学校对簿公堂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因而,重新审视高校惩戒学生行为不仅保护了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学生的切身利益,确保了高校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也提高了我国高校教育科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白宏强  姚瑶 《科技信息》2009,(23):292-293
在火热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今天,惩戒教育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学校及教师面对80后、90后"可乐"一代的自私、脆弱、动手能力差等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个性缺陷问题和一些问题学生的无知无畏,只能束手无策。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和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将惩戒教育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体罚混为一谈,陷入了惩戒教育的误区。本文旨在澄清惩戒教育的误区,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惩戒教育的法律法规,为惩戒教育正名,使惩戒教育有合法的地位,使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教育有法可依,并发挥它应有的积极性,为培养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依据,从大量相关研究入手,通过开展调查和访谈,对教育惩戒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合教育惩戒的运用原则,探讨矫正不良惩戒行为的策略以及在新教育背景下科学的惩戒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9.
惩戒对教育而言自古以来就是必要的,但在当前形势下,原本的惩戒观是否依旧合适?教育惩戒是否已成教育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的桎梏?当我们批判甚至抛弃惩戒教育的时候,为何其他国家依旧可以去强化惩戒教育的积极意义?针对国内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困境,从教育实践,社会舆论,国家政策等层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推动了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合法化进程,但是有关教师惩戒行为的研究以及地方立法在总体上呈现出失范性的特征。通过统一界定既有的体罚概念,确立惩戒行为的决定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统一规定惩戒相关程序和惩戒措施评价标准,研究与创新教育惩戒中的特色机制有利于实现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麻林菊 《科技信息》2012,(35):I0347-I0347
与问题学生交流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班风的建设。有的教师采取粗暴冲动、训斥体罚等一些不当的方式,结果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立,而若能在与问题学生交谈过程中,精心设计采用四部曲艺术,往往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而把批评惩戒这一“苦药”包装成一味“良药”,相应地达到治疗之效。  相似文献   

12.
没有强制力的教育的不完整的教育,且惩戒不等同于体罚。惩戒与赏识实质是一体两面,应灵活运用。惩戒应遵循六原则:依法性、目的性、适度性、灵活性、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解决问题,而不产生新问题。惩戒的方法在于使违规的学生自己面对责任。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中最重要的公正形态,遏制司法腐败,不仅要依靠司法制度改革,而且也要依靠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法官职业道德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其中包括“中立”、“独立”、“严谨”、“廉洁”、“勤勉”等具体要求。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应当注重教育、保障和惩戒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孙峰 《科技信息》2011,(31):242-242,247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不良行为,恰当的使用惩戒教育,可警示学生,使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举止有所控制和改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运用惩戒教育要掌握好时机,要合理、有度,注意区别对待,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的批评教育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落实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必须厘清教育惩戒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从法理上探讨,教师的教育权是职务行为,教育惩戒权应赋予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因而,教育惩戒应置于学校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教育惩戒制度。教育惩戒制度是法律赋予学校的,通过规范的、可以预知的、适度的处罚,使违规学生受到身体上可以承受的痛苦,以警示其改正不良习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中的今天,不能忽视惩戒在教育中的强化作用。在运用惩戒手段时,应分析其对象,把握惩戒的尺度、时机。注意掌握好关爱、尊重、勿滥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发展需要: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人本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之一,体现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提出的各家各派思想观点异彩纷呈,见仁见智,但大体上可划分为“基本问题论”、“行为激励论”、“教育服务论”、“人文环境论”、“管理效果论”、“综合发展论”等六种。在全面考察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不难发现:发展需要的是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教育的人本管理旨在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此结论姑且视为“发展需要论”。  相似文献   

18.
朱丽新 《科技资讯》2011,(2):176-176
目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亮点和主流选择,"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似乎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其实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依靠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完成和谐教育的主力军又是教师,需要教师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多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纪律性惩戒和学术性惩戒的分离,是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决定是否对高校学生提供司法救济的基础,与大陆法系国家以惩戒强度不同来提供救济的模式相比,有更大的合理性。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惩戒行为司法救济模式,在受案范围上以惩戒强度为标准、在审查强度上以惩戒性质为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