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鑫 《科技信息》2009,(6):342-343
目前,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蓝色壁垒,它是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的另外一种贸易保护壁垒。蓝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在劳工标准上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采取的多种形式的贸易管制。如果将劳工标准与贸易相挂钩成为国际惯例,中国将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蓝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应对蓝色壁垒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微;美国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产品面临众多对手;美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提出调整贸易增长模式,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积极寻求与美纺织业的合作,提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水平;正确认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维护双方正常的贸易关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1日,统治全球纺织品贸易四十余年之久的配额制度终于"寿终正寝",纺织品贸易最终融入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全球纺织品市场迎来了"后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给中国、印度等纺织品出口大国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增加了外汇收入;相反的,对于西方各纺织品进口国家,国际市场大量纺织品的涌入对本国纺织品行业着实是一种威胁和冲击。有人曾说进口配额的取消给国际纺织品贸易带来了春天,然而,这个春天却并不平静。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和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绿色模式。贸易保护主义将来更多是以低碳壁垒等技术性壁垒的形式出现。由碳关税和低碳壁垒衍生的技术标准的提高,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品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实施贸易低碳化战略,加快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5.
论述欧洲统一大市场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纺织品贸易的新措施,探讨了这些新措施对我纺织品出口地位的影响.得出这些新措施对我纺织品贸易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象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严重.中国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仍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戴黎春 《甘肃科技》2002,18(4):33-34
引言 在当今纺织品贸易中 ,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已从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等转向更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世界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纷纷通过立法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对进口纺织品的安全性实施严格的控制 ,在未来纺织品贸易中 ,生态纺织品会成为主宰。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 ,纺织企业继IS0 90 0 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 ,实施IS0 14 0 0 0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 ,使中国纺织品生态化迫在眉捷 ,这关系到中国纺织品步入国际竞争的前途和命运。纺织品生态问题在于纺织品生产、对人类的影响和生态处理 ,涉及到生产生态学、用户生态学 ,…  相似文献   

7.
财经剪贴     
中欧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和解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6月10日下午2时在上海就各界广泛关注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进行磋商。11日凌晨,双方终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贸易战。根据“备忘录”,今后三年里,中国纺织品将逐步并有控制地进入欧盟市场。从目前到今年年底维持合适的水平;2006年~2007年实现可调控增长。而欧盟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但在2007年年底之前,还要对十种中国纺织品设置增长率限制。2008年,欧盟不再限制中国纺…  相似文献   

8.
6月11日凌晨,中欧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达成一致,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将一件中国制造的法国鳄鱼牌T恤衫作为礼物赠送给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图⑥),从而使这一轮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得以化解。中国纺织业的压力因此减小,但仍要应对已宣布向中国多种纺织品设限的美国(图⑨)。6月2日和4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波特曼先后来华,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图①)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图②)分别进行了会谈,但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仍悬而未决。此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将使我国就业机会至少损失十多万个(图③)。中美双方寄希望于七…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各地区纺织业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8年各省市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金融发展对纺织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指出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水平和效率水平对地区间纺织品贸易比较优势有显著正效应,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提升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亮 《科技信息》2007,(34):74-75
近年来,由于中国产品有巨大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明显的有利地位,中国产品已遭受众多国家反倾销的调查。以纺织品为例,据《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贸易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配额取消使中国部分纺织品被长期压抑的增长潜力在短期内迅速释放,例如,2005年上半年输欧羊绒衫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243%,亚麻纱、胸衣、裤子和羊毛衫等产品的数量增幅也在200-400%之间。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担心我纺织品巨大的出口潜力,对我纺织品频繁采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在案件频发的2004-2005年,涉案金额超过90亿美元,涉及近百万人就业,是我国迄今遇到的涉案金额最大、社会反响最为深远的贸易争端。依据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条款,欧盟对中国20种产品进行限制或设限调查,涉及金额合计约2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24种产品设限或进行设限调查,涉及金额共63亿美元;土耳其对我42类产品设限,涉案金额约3.8亿美元。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特保案件。"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和欧盟纺织品的贸易现状出发,选取纺织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中、欧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与多数欧盟国家产品竞争程度并不高,但与一些国家产品相似度指数极高,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与欧盟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11日23时59分,欧盟对华纺织品贸易15天“特保预备期”到来前的最后一分钟,薄熙来与曼德尔森共同宣布: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中欧通过磋商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战。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报上看到,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计划因美国将对中国实行纺织品配额限制而搁浅了,实际上是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这是中美之间的一次新贸易战。据说这已经是今年第十次了。类似的贸易磨擦在中日之间、中欧之间也发生过多次。 美国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是害怕中国大量的纺织品进入美国会影响美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1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全球纺织品市场的配额限制从当日起即被全部取消,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而正是这个世界纺织品市场进入真正“自由贸易”时代的日子,却使得美欧等极力推销“自由主义经济”的经济强国变得寝食难安,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因为其举世无双的竞争力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头号”问题,因为中国低廉物美的纺织品为它们竞争力日益衰落的纺织业和制衣业带来的毕竟不是福音,例如,从2000年至2003年,中国输美纺织品猛增24亿美元,增幅高达38%。  相似文献   

15.
晨曦 《创新科技》2007,(5):32-33
<正>针对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国不断地对中国打火机、DVD、鞋子、纺织品等一系列明显具有“中国制造”标签的轻工产品设置壁垒,国内文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广博集团的掌门人王利平呼吁,尽快让中国企业尤其是轻工企业从“中国制造”中解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为出发点,阐述了国际公平贸易原则的演变与发展,指出了引发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根本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它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7.
财经剪贴     
<正>1技术性壁垒影响了70%的世界贸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16年贸易政策的主要指标与趋势》显示,非关税措施种类繁多,技术性壁垒最为普遍。世界贸易中,70%受技术性壁垒影响,15%受数量和价格限制措施影响,10%受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行 《科技资讯》2011,(36):218-21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的贸易摩擦也是频频发生,中固的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困难与机遇并存.我们需要弄清产生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然后实行一系列相应的对蓑,是有可能避免或者解决纺织品贸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从而促使我国纺织业继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在我国纺织品出口遭到的非贸易壁垒中,最集中的就是技术性壁垒,其中绿色壁垒是其中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本文探讨绿色壁垒的特点,分析纺织业出口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跨越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20.
赵盈  马涛 《科技资讯》2008,(29):142-142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配额的取消,正当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大举进入国外市场之时,绿色贸易壁垒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国家用来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注意手段,它正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最大障碍之一。本文通过浅析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面临的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