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莫言充满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其复杂原因,少时经历、民间故事和传奇以及西方文学在不同程度上对莫言的创作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瑞森是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用凝重而优美的笔调表现和探索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展现了美国黑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们在抗争中所凸显的悲剧精神。本文主要从小说《秀拉》中秀拉、夏德拉克和夏娃三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入手,分析他们为超越环境所做的种种努力,展现他们在苦难和不幸中并不轻言放弃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蓉  谢雪松 《科技信息》2010,(8):142-142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余华的小说中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解读,追溯余华小说创作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4.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鲁迅的小说中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的悲剧意识解读,揭示了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20年代川康边地的野蛮、黑暗与苦难如梦魇般留存在周文的记忆之中,并与他个人坎坷经历所形成的悲剧情愫相契合,从而构成了周文小说特有的悲剧思维倾向。而周文对鲁迅科学民主观念的继承又进一步张扬起他的悲剧主体意识,从而在他的小说中便形成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的价值关注的两个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8.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9.
关于毕飞宇小说《玉米》,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权利意识、女性意识等角度上去探讨玉米的悲剧性人生。实际上,玉米呈现出的这种人生状态只是源于个人选择,而非权力意识、女性意识束缚和压抑下的必然结局,她的命运是非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凌力是当代最深得“红楼”艺术精髓的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她的历史小说不论在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发掘、女性形象的复杂塑造,还是对历史题材的生活化和人情化处理等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着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李楠 《科技信息》2010,(21):236-236,261
《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两支奇葩,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苔丝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对于他们而言,忠于自然、忠于心灵、忠于爱最终成为他们悲剧命运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用西方悲剧概念界定《窦娥冤》之类中国古代悲剧,必然存在种种矛盾之处,它揭示出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悲剧形式及其精神的根本不同。剧本由此出现的矛盾我们称作"悲剧矛盾",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矛盾"置于中国文化传统中,以其整体性的悲情能量,凸显出自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5.
Thomas Hardy' s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was in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illustrated itself clearly in his four representa-tive tragic novel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Mayor of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and Jude theObscur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principal characters Eusta-cia, Henchard, Tess and Jude of the novels. The paperattempts to elucidate that Thomas Hardy manag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to describe Eustacia as a "tragedy of fate", Hen-chard as a "tragedy of character", Tess and Jude as"tragedies of society".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four  相似文献   

16.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7.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本文分析哈代悲剧意识的成因,并通过对哈代小说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其作品风格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小说中塑造的畸形变态的人物形象及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美国南方历史中的痛苦人生。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氛围及人物来研究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元素,即该小说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作者用哥特式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形成潮流的现代反战小说,主要呈现两种形态:一是极力渲染战争残酷性的悲剧形态;二是揶揄战争的喜剧形态.前者以张天翼、周文等为代表,后者以黑炎、孙席珍为代表.这两类小说看似风格迥异,但都从总体上对战争进行了否定,使现代反战文学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