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1,F0004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批准的首个实施“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上新一代、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构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框架,使之有权利共享将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的由3000个ARGO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资料,丰富我国的海洋环境数据库,提高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强化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验背景与设想国际ARGO计划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大型海洋观测项…  相似文献   

2.
海洋中的波浪的绝大部分是由风对海面的扰动引起的.风的能量来自太阳.所以说海洋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达到20亿千瓦,相当于目前世界电产量的2倍.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对鱼类的作用就像酒精所产生的效果,造成鱼类不能判断风险以及容易失去感觉。这种"中毒"症状使得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加剧。据统计,每年有23亿吨由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放溶解于全球海洋中,使海水向更酸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基金资助海洋科学研究 15周年简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科学基金对海洋科学的投入、海洋科学基金成果统计与分析、海洋科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基金在推动本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海洋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十五"期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国家环境条件(低温)差异明显,使高速列车噪声源特性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均会发生很大变化,热别是由于车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噪声在车体结构中的传播速度、方向和衰减量发生较大变化,同时金属材料热胀冷缩引起连接处产生缝隙和形变,也极大地影响了车内噪声环境。通过在高声强低温环境室进行的声学性能试验,以及低温环境下高速列车低噪声轻量化声学结构设计、数据库和设计平台的建立,搭建可适应不同标准体系的高速列车产品声学仿真与设计平台,形成跨国互联互通的高速列车噪声技术规范与标准,降低不同环境条件下高速列车车内和车外噪声,为一带一路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万芃  吴衡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6):66-67,69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海洋地震电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地震检波器和电缆的结构、原理及其噪声的消除方法,以及电缆设置中5个关键参数对地震勘探作业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目的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  相似文献   

7.
曹玲 《科学大观园》2011,(12):60-61
在大约10年前在西班牙沿岸发现巨型鱿鱼尸体时,科学家便怀疑来自船只的强大声脉冲导致这种动物死亡。如今他们发现了相关证据。根据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低频声波不仅影响鲸鱼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同时也会影响鱿鱼以及其他头足类动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便认为包括鲸鱼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容易遭受声脉冲影响。揭开巨鱿死亡之谜研究领导人、巴塞罗纳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海洋声学家米切尔·安德烈表示,研究发现显示海洋中  相似文献   

8.
海洋武器     
海洋环境武器主要是利用海洋、岛屿、海岸以及相关环境中某些不稳定的因素,如巨浪、海啸等,同时借助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从这些不稳定中诱发出巨大的能量,使被攻击的军舰、海洋和海岸军事设施,以及海空飞机丧失效能。目前,海洋环境武器还处于襁褓之中,但其美妙的前景已令各海洋大国的军事科学家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当维尔纳斯基(B.)在1924年以“强大的地质力量”来形容人类社会的“地质作用”时,并没能引起整个地学界多么大的注意。然而,大概就连维氏本人也无法想象的是,今天,无所不在且极大地影响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人类地质作用、地理作用、海洋作用和大气作用等等被统称为人类地球作用的行为已为世人所公认,地球科学正逐步走出了传统的非生命的研究对象而扩展到社会,她密切地关注着社会,关注着人类自身的种种行为。最早显示出这一趋势的是地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如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及地质科学中的某些学科,它们将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阴暗冰冷的海底世界中,珊瑚礁毫无疑问更像一片仙境:五颜六色的海洋动物游弋于奇形怪状的珊瑚丛中,构成了美丽的海中热带雨林景观。珊瑚礁被视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然不足0.25%,但它却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水域,许多海洋生物都选择珊瑚礁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珊瑚礁因而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  相似文献   

11.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3,(20):61-61
惹人喜爱、友善、聪明伶俐的海豚往往被描述成是最温顺的海洋动物。但是据一项新研究显示,事实上,海豚不仅“不比小鸡更复杂”,而且它们的顽皮天性掩饰了它们更加阴暗、更具攻击性的一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海洋哺乳动物组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宽吻海豚参与暴力活动的恶行。  相似文献   

12.
一 项研究近日指出,水下海草场可以捕获、提取海洋塑料废弃物,并将其带到岸边,从而帮助清除海洋里的塑料垃圾.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此前研究显示,大部分塑料最后都沉到了海底,但有一些被冲回岸边,科学家猜测,海草场广泛分布在浅海水域,能帮助捕获并缠住来自海床的沉积物颗粒.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地表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著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是海洋储碳的两个重要途径,其储碳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洋和大气中的碳库变动,是碳增汇的关键过程。本项目目标是阐明海洋固碳过程和储碳机理,诠释海洋酸化对固碳和储碳的影响,建立古海洋沉积碳库变动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深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机理。项目将从现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入手,研究不同层级水平上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储碳机制及其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并结合不同沉积系统近2000年来的碳库变动,以及工业革命以来高分辨率的海水温度、p H值和碳库记录,探讨海洋碳库变动对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阐明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的调控机理。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海洋碳增汇政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一、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样样都仰赖于这个小小的星体,世世代代耕耘着这块土地。所以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便开始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和现象有着各式各样的观察、猜想和抽象。但是,科学地质学的出现,只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从大陆到海洋,又从海洋到大陆最初,人们只能在大陆上活动,二百多年来的地质研究历史,主要是在大陆上进行的。五十年代以后,才正式对洋区进行研究,补充了这块占地球面积70%的空白区,使地质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这是与海洋探测、潜海以及海洋钻探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MJO、ENSO、IOD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多尺度、多过程的复杂性使这些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至今仍然是气候科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由于海洋成分的长期记忆能力,耦合模式海洋成分的预报初始化对它们的预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现有的气候预测系统缺乏耦合模式框架下先进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同化的海洋资料种类也亟待增加。而针对MJO等季节内尺度和PDO等年代际尺度气候变率,现有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处于薄弱或空白状态,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针对全球变化的背景,需着重开展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研究,发展全球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从而提高气候预测能力,增强我国气候防灾减灾的手段,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气耦合模式,项目将开展全球和区域多源海洋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研究,突破耦合资料同化中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动力、热力平衡的关键技术问题,发展耦合模式框架下的参数估计和约束系统,研制具有业务化前景的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的耦合同化系统,并开展MJO、IOD、ENSO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综合评估和预测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几乎每个城市居民每天都要遭受噪声之苦。什么是噪声?通俗地说,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音乐、歌声,本来是美妙之音,但对于正在睡眠的人来说,是吵闹的、不需要的声音,所以也是噪声。人们过去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而忽略了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所以称它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相似文献   

17.
他出生在我国的海滨城市,从童年开始,便对大自然中的海洋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将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当作一生事业的追求;他一直都在努力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就是我国海洋研究领域的翘楚刘镇盛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海洋里的动物为了生存,常常会大战一番.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要战胜敌手,必须施出看家本领.章鱼聪明机智,奇招百出,堪称海洋动物中的常胜将军,且看--  相似文献   

19.
占地球表面积 71%的上层海洋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并直接影响、调制着全球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是研究上层海洋动力过程和海洋环境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 ,但国际上所有海洋数值模式都面临着同一经典难题 :夏季所模拟的海洋表面海温过高、上混合层深度太浅、海洋跃层强度偏低 ,该问题的实质是海洋的垂直混合强度不够。过去的研究由于受到理论发展和计算能力的限制 ,一直将相互作用的海洋环流、潮流、波浪分别单独研究。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MASNUM )在 973计划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和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9-60
我国近海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海洋开发活动。并且,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认识海洋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环境及其发育规律关系着我国沿岸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的5家单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海岸带和近海进行了近千次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开展了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开拓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的海量调查监测数据和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