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双塔楼大底盘结构进行了分析,作了弯曲与扭转耦联和非耦联计算,控制地震力为最小,指出对大底盘双塔楼裙房屋顶楼板的设计是重点,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时程分析,防止了结构在大震下的倒塌.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比多个本人设计的一般框架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项目后发现,异形柱框架结构对地震力的扭转效应较一般框架结构要敏感得多,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还发现,对于一般较规则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只考虑偶然偏心时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往往比只考虑双向地震时的内力还要大,本文就此问题探讨规范相关条文的合理性及提出相关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桅杆结构的振动与稳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任意布置的论杆,按空间受力状态,非线性特征,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桅杆的内力,变形和整体稳定。以多自由度空间体系计算桅杆的横向、竖向和扭转振动,自振频率和振型,以及桅杆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和力学模型 当空间框架各层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或框架的平面布置形状没有对称轴时,在即使无扭转的地震力作用下也将产生扭转效应,从而加剧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另外结构物在地震时总是受到三向和扭转地震波的作用(但无扭转波的记录),其中水平两向尤为严重。显然这两向波对上述类型结构作用的相互影响也要加剧对结构的破坏作用。本文考虑了这些效应和影响,导出了动力方程和计算刚度中心的公式并做了两个电算例题。例题表明,上述效应和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在导出该类结构的动力方程时做了以下几条假定;1)“高宽比”较小的框…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抗震设计规范中定性条文的不确定性限制而影响对复杂型式高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合理评价,建立大规模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针对典型工程结构采用Lanczos法提取考虑阻尼和静力初始状态影响的结构自然频率与振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双向水平地震力下考虑扭转效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扭转振型的阶次较低,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接近,扭转周期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差异显著,结构沿高度存在多处刚度转换层,层间位移角发生多处突变;线性层间位移角幅值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但结构局部层间位移转角过大,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地震力作用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为解决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中仅把地震力作用方向假定为水平向的问题,借助函数极值理论提出了地震力最危险的作用方向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圆形分布进行验证.最后,利用该公式研究了四川某公路隧道出口段不同类型危岩的最危险地震力作用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力最危险作用方向在347.4~359.8°,与水平面夹角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0.4g,地震力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在0~30°,此时危岩体可能产生抛射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水平地震力影响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进行研究,求出破裂角及隧道围岩压力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埋深较浅一侧,水平地震力对破裂角的影响很小,破裂角随着水平地震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埋深较深一侧,水平地震力对破裂角的影响则很明显,埋深较深一侧的破裂角随着水平地震力的增大而减小,例如在Ⅵ级围岩条件下,破裂角的变化率高达38%;水平地震力对隧道拱顶围岩垂直压力的影响不大,隧道拱顶围岩垂直压力随着水平地震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在风荷载和地震力等单侧作用下,应考虑扭矩对结构的破坏.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方钢管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工作机理,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有限元ANSYS分析模型.最终对其约束条件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约束竖向位移和绕其余两轴的转角构件的扭转变形进行了分析模拟.分析表明,钢管和核心混凝土整体变形协调,方钢管混凝土构件表现出良好的塑性性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将墩桁作为共同工作系统,进行铁路简支铜桁梁桥的三维地震反应分析来计算支座地震力的方法。分析了支座在地震时的受力机制.通过算例给出了支座的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并与传统的静力分析方法、单墩模型及单桁模型的计算作了比较。为钢桁梁桥支座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阶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在毕肖普法中考虑受地震力影响产生的切向力和竖向力,建立一阶边坡受力模型.对不同地震力偏角范围内一阶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编写VB工程计算软件进行迭代计算,得出在不同地震力偏角时一阶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最小安全系数以及安全系数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及震动时刻的变化规律,为一阶边坡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一座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实例,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该种桥梁的地震反应,通过改造桥梁形式,减小结构地震力.分析表明,刚构桥的基本周期较短,地震力较大;改造成采用减隔震支座的连续梁桥后,墩柱的地震力明显下降,桩基的轴力也下降明显,但是对于桩基的弯矩减小不大,但是整体上改造后对抗震有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证明了总地震力的一个互等关系,即结构在i方向的地面运动作用下产生 的j方向的地震惯性力Fij,等于j方向的地面运动作用下产生的i方向的地 震惯性力Fji;说明了三维地震力具有二阶张量的特性,并诱导了与最不利地面运 动方向相应的地震力表达式;估计了由振型组合法确定地震惯性力时因忽略高振型而 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地铁工程结构破坏的竖向地震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中,地铁工程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破坏,其中柱的破坏尤为严重,人们通常认为中柱的破坏是由水平地震力引起的,但地铁结构的有些震害现象至今无法得到圆满的解释,采用冲量理论分析竖向地震力对地铁结构中柱破坏的影响,能较好的解释中柱破坏的震害现象,这说明竖向地震力对地铁工程结构的破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地震时建筑中人群疏散行为,基于人群行为特点,建立了连续性的人群疏散动力模型,推导了模型中人的驱动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人与障碍物之间的阻碍力,以及人在建筑物中所受地震力的表达式,其中地震力是根据地震烈度不同进行量化的.运用VB编程对一疏散场景进行不同地震烈度下疏散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人的驱动力是随地震烈度和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力是随他们之间的距离及速度而变化的,其大小先增加,后减小,随后趋于0;人在建筑物中疏散的地震力与地震烈度相关,烈度越大,地震力越大;最后,作者也讨论了疏散过程中合力的变化规律.该模型可以更为真实地模拟地震中的人群疏散行为,为指导地震时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高层建筑空间分析地震荷载的计算问题.在计算地震力时,由于空间振型的相互耦合,要确定相应地震方向的主振型就比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实用方法计算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此法能直接给出相应地震力方向的主振型.计算例题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精度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拟静力法为基础,通过地震力偏角的旋转,结合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地震作用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解析解,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震侧压力系数受岩土体力学指标的影响明显.在地震力作用下,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使拱顶总垂直压力值减少,多数情况下会降低地震侧压力系数;水平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对总垂直地震压力和地震侧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取决于水平地震力的方向.浅埋侧的地震侧压力系数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而深埋侧的地震侧压力系数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作用是影响边坡可靠度分析的重要因素。利用Karhunen-Loève(K-L)展开方法生成土体黏聚力的随机场,采用简化Bishop法计算不同地震力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计算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的失效概率,分析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随着水平拟静力系数Kh增大,安全系数Fs逐渐减小,失效概率PF逐渐增大;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的失效概率随黏聚力变异系数和相关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边坡高度不断增高的趋势,结合拟建的某新基地工程实例,采用毕肖普法分别进行边坡在静力、单向地震力和双向地震力条件下的抗震稳定性分析.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给出边坡安全系数与坡高的关系,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虑非偏压与偏压2种情况,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采用拟静力法研究水平地震力与竖直地震力对浅埋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由本文极限分析法计算所得的结果非常接近于由极限平衡法计算所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在参数分析中,随着侧压力比例系数的增加,竖直方向的围岩压力减小,水平方向的围岩压力增大,破裂角呈减小的趋势,而偏压对浅埋隧道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但侧压力比例系数的影响更大;在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时,水平地震效应系数增加,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与破裂角增大;当竖直地震效应比例系数增加时,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增大,破裂角却减小,且效果明显,可见竖直地震力与水平地震力一样,对浅埋隧道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进行支护设计时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20.
对橡胶支座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T004—89)有关橡胶支座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力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与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橡胶支座连续梁桥地震力计算方法的探讨@范立础@王志强@韦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