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硅酸体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植物硅酸体的产生、形态、分类及研究简史,重点讨论其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及意义。植物硅酸体具有个体小、产量高、抗风化、耐高温且易于鉴定等特征,因而在环境考古研究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虫棉花在我国大面积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这种不用农药的作物的优越性,并展示出生物技术在农业中运用的美好前景。其实,1987年美国就成功地将B.t.(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花植株,并于1993年提出抗虫植物专利。 早在1983年,比利时Gent大学Maro Van Montagu和Jeff Schell为首的研究小组和美国孟山都公司Rob Frally为首的研究小组等把根癌农杆菌(一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使"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农业.而农业植物病理学中的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预测对可持续农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矿体和古器物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分布检验,表明此类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从而可运用统计分析法来分析古器物的矿料产地,使数据处理从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分析,文中指出数理统计分析法在科技考古的数据处理中具有有遍意义,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久常 《科技信息》2008,(33):364-364
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1、生长激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5、乙烯。与五大类植物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生理功能相同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数能够人工合成,但有些目前人工还不能合成。如赤霉素,靠从天然的赤霉菌中提取。除以上之外,还有一些陆续发现的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一些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抑制剂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1农业考古学的概念农业考古学是通过对考古发掘的遗址、遗迹及出土的农业实物资料和生态环境信息等的研究,来探讨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由于农业考古学和考古学的紧密关系,一般把它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出土的农作物遗存、动物遗骸、农业工具和农田遗迹、灌溉遗迹、村落遗迹,以及遗址地层中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花粉、植物蛋白石(植硅石)等等。[1]它与考古学的分支学科环境考古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农业考古学与农业历史学的关系密切。农史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我国早期的农史研究侧重于…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存在广泛并且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内生真菌农业领域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对植物内生真茵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郑云 《科技资讯》2010,(25):66-66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0.
孙淑华  吕晓华 《河南科学》1997,15(4):457-459
以四氯化钛和L-抗坏血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氮气保护合成了含钛植物生长调节剂-钛丰素,并将该制剂应用到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尤其在小麦上与叶面宝的对比试验表明,在长势、改善品质及增收方面的均优于叶面宝,达到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取自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9块考古样品进行植硅石分析,结合孢粉分析资料,恢复了该遗址的古生态环境,进而解释了为什么栖息于淮河流域的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耕农业的生态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环境考古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出现了新考古学派,导致包括环境考古学在内的许多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环境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线形模式阶段、系统模式前阶段和系统模式后阶段3个时期,并逐渐形成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地学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分子生物考古,其中地学考古涉及到地貌学、沉积学、土壤学和地质年代学。环境考古在考古学理论方法框架中主要应用于遗存堆积前、堆积及堆积后理论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Occlusion of carbon (C) within phytoliths (PhytOC)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errestrial C sequestration mechanism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roduction of PhytOC within 35 bamboo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ecotypes using methods of microwave diges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and potential C sequestration rate within phytoliths of bamboo species from three ecotypes. PhytOC content in bamboos of three ecotypes ranges from 0.07 % to 0.42 %. The mean PhytOC production flux decreases as: clustered bamboo (0.050 ± 0.016 t CO2 ha^-1 a^-1) ≈ mixed bamboo (0.049 ± 0.016 t CO2 ha^-1 a^-l) 〉 scattered bamboo (0.038 ± 0.020 t CO2 ha^-1 a^-1). The phytolith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ese bamboo is estimated to be 0.293±0.127 Tg (1 Tg = 1012 g) CO2 a^-1; approximately 75 %, 3 %, and 22 % of which is contributed from scattered, mixed and clustered bamboo, respectively. Taking the PhytOC production flux of 0.18 ± 0.12 t CO2 ha^-1 a^-1 and current annual area increasing rate of 3 %, global bamboo phytoliths would sequester 11.9 ± 7.9 Tg CO2 a^-1 by 2050. Consequently, bamboo forests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mitigate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by maximizing PhytOC production flux and expanding bamboo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农科课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制作技术的变化,对农科课程音像资料设计与开发的方向、制作环境要求以及音像资料的利用、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的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农业生产意识 ,又反映着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农业文化与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文化的开发是可能的和有条件的。农业文化的开发包括 :农业观念文化、农业制度文化、农业环境文化和农业政策文化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污泥化学成分和农业利用的环境容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N,P,K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4.28,2.11,1.09和12.84;Cd,Hg.Cr.Ph,Zn,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6)3.98,1.74,228,612,2257和179.15和50年限以重金属为决定因子的污泥农业利用量为191和183t/hm2·a.以N为决定因子的污泥农业使用量为8.4t/hm2a.根据最小限制因子原则,该厂污泥的农业使用量为8.4t/hm2a.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范围看,农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和文字处理、农业数据库开发;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并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网络通信系统,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使计算机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得到可能.本文探讨了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对农业中的影响,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运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庭院经济型模式、立体气候条件下的优化组合模式、太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和蓝色农业模式的探索情况与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