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工科人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工科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赛、产"互动的工科人才培养理念,重点探讨了基于"学、赛、产"互动工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一是将学科竞赛与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融合,通过"学、赛、产"互动的学科竞赛内涵体系构建,使学科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二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使学科竞赛与行业(企业)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现"赛产"互动;三是以学科竞赛为主线,改革专业理论课程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现行教学环节及内容的工程实践性;四是按照"学赛融合","赛产结合","学、赛、产"互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理念,从组织、制度和经费三方面形成科学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优化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层次化教学平台,构建学科竞赛运行保障制度、管理机构及激励机制,组建多元化竞赛指导团队,培育优秀的学生参赛队伍等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往的研究大部分将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归纳了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的地位、问题、现状以及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学科竞赛纳入基础实训体系中以及建立基础实训与学科竞赛培训基地,构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的一体化整合模式,以期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孟繁繁  祝荣兴  王飞  赵红霞 《科技信息》2009,(29):I0027-I0027,I0048
近年,大学生学科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对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针对竞赛中学生、教师和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型电子类专业学科三级能力培养模式,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构建师范院校"赛-学-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融合,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联.教学成果表明,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再造了竞赛交流平台,提高了数学师范综合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理科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文中在地方理科院校学科竞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院校理科学科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院校理科学科竞赛活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即从完善基于学科竞赛的体系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筹建创新协会、解决学科竞赛的辅导模式、学分制管理、学科竞赛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构建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民办高等教育中,学生广泛参与学科技能竞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科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实现学科技能竞赛与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本文具体论述了学科技能竞赛对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意义,探讨了将学科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方案,并总结了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学科技能竞赛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学科竞赛对应用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学生有参与学科竞赛、提升自身能力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引导以及系统的学科竞赛培训,导致他们在参加学科竞赛时存在盲目性、连续性不够及竞赛成绩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例,制定了相关的学科竞赛指导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学科竞赛课程体系,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指导,为本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科竞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的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即从竞赛内容、竞赛形式和竞赛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竞赛内容应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竞赛形式应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竞赛组织应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进而实现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围绕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依托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探索了一些具体方法,有效地培养机械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建立并实践了基于学生学科竞赛的"三融合三驱动"能力主导型培养模式,构建和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内涵,并提出了三方面的实践对策:以学科竞赛的知识内容为重点,改革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以学科竞赛的各级赛事为媒介,深化"产教融合";以学科竞赛的有效开展为基础,改革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开展结构设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均能起到促进作用。该文总结了结构设计竞赛模型设计—选型—加工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国内结构设计竞赛的现状及不足。国内高校对结构设计竞赛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必要进一步的改革。该文对当前结构设计竞赛改革进行了探讨,对高校而言,课内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课外率先建立开放共享的模型实验平台及充分发挥结构设计竞赛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是进行结构设计竞赛改革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以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来弥补人才培养不足的解决思路。以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竞赛体系。通过强化学科竞赛的"五个结合"、"五个互动"和"三大保障"增强学科竞赛的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财经类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打通了数学与财经学科间的壁垒,突出了数学与财经学科间的融合,将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贯穿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多年来人才培养方案的独特设计,以学科竞赛之"火种"点燃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活力和理念,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的改革,总结了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验班人才培养践中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科竞赛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一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载体。工科大学学生学科竞赛主要有验证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三种竞赛形态,具有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办赛宗旨,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双互动,将学科竞赛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特点。学科竞赛可以从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竞赛平台,组建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竞赛项目设置要贴近社会实际等路径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学科竞赛对于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行学科竞赛游离于实践教学体系及社会需求之外的问题,提出了"学、赛、产"联动的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阐明了"学、赛、产"联动的重要意义及内涵,并结合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类专业的实践探索,重点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平台等3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学、赛、产"联动的学科竞赛内涵体系,为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实验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依托学科竞赛,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些实例,从学科竞赛安全管理、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实验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不仅提高了竞赛质量,也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对实践型经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大量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困难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供求失衡说明了我国高校对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就业角度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还普遍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学科竞赛近年来成为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通过对各类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调查,了解参赛学生参赛的动机、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分析学科专业竞赛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度并探讨改善高校学科专业竞赛的组织和激励机制。有助于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正确定位,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