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溶剂提取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同时采用细胞实验观察其分离组分的活性。并对有效的活性成分定性分析,初步确定了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是葸醌类物质并且纯度很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寻找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用于治疗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咬伤的中草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的药效实验证据。【方法】将制备所得石柑子水提物与尖吻蝮蛇毒混合孵育40min,检测混合液中蛇毒的磷脂酶A2活性、透明质酸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出血活性、凝血活性和致死活性。【结果】石柑子水提物对尖吻蝮蛇毒的磷脂酶A2活性、透明质酸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出血活性、凝血活性和致死活性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石柑子对尖吻蝮咬伤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用于治疗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咬伤的中草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的药效实验证据。【方法】将制备所得石柑子水提物与尖吻蝮蛇毒混合孵育40min,检测混合液中蛇毒的磷脂酶 A2 活性、透明质酸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出血活性、凝血活性和致死活性。【结果】石柑子水提物对尖吻蝮蛇毒的磷脂酶 A2 活性、透明质酸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出血活性、凝血活性和致死活性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石柑子对尖吻蝮咬伤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韩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773-4778
研究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初步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经取代、溴代、缩合,制备其衍生物;以人的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并进行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合成了17个嘌呤衍生物,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2位为R-2-氨基丁醇取代、6位为3-氟苄基取代、9位为乙基取代时抗肿瘤活性较好。说明嘌呤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半枝莲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半枝莲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对半枝莲抗肿瘤活性的药理研究方法及作用机制探讨进行了综述,为充分利用半枝莲资源,进行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现新型光动力疗法光敏剂,设计合成了8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酸与萘基卟啉缩合成的酯类化合物,并用MTT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光动力抗肿瘤活性研究.所合成的8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采用1HNMR等光谱手段进行了结构分析,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其中两个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他化合物在较高剂量下,也表现出一定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MTT比色分析法、集落形成法对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长春新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瑞香狼毒总木脂素成分对肿瘤细胞株SGC-7901,HEP-7402和HL-60的增殖及克隆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高于或接近于长春新碱,证明瑞香狼毒总木脂素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相对尖吻蝮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毒主要酶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小叶三点金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检测各萃取相对尖吻蝮蛇毒中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和类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相进行组分分析。【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相能够明显抑制尖吻蝮蛇毒中的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和透明质酸酶和类凝血酶的活性,经GC-MS分析检测出26种成分,其中正十六烷酸、十八碳烯酸、豆甾醇和谷甾醇具有抑制蛇毒活性的作用。【结论】小叶三点金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尖吻蝮蛇毒中主要酶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作为有效部位用于抗蛇毒功效组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来自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及海洋细菌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的不同蛋白酶水解产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尖吻蝮蛇毒,以水解物的水解度、清除自由基活性、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和总还原力作为抗氧化活性比较指标来选出最佳水解蛋白酶,并比较该蛋白酶水解物在超滤后得到的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总还原力均为最佳;该酶解物经超滤得到的3个组分中,分子量为3~10kDa的组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分子量大于10kDa的组分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结论】尖吻蝮蛇毒的不同蛋白酶水解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用碱性蛋白酶水解物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观察阿魏酸对黄独素B诱导肝毒性的抑制活性及其机理,同时探索阿魏酸对黄独素B抗肿瘤活性的增效作用。创新要点:黄独素B为中药黄药子抗肿瘤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但同时又是其致肝毒性的主要毒性成分。本研究立足于中医药配伍减毒增效理论,试图通过试验考察配伍阿魏酸对黄独素B肝毒性/抗肿瘤活性的减毒增效作用,为黄独素B与阿魏酸联合应用于抗肿瘤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前试验依据。研究方法:荷瘤小鼠(S180肉瘤)连续12天灌胃给药阿魏酸和黄独素B。通过对血清丙氨酸/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见图2)、肝脂质过氧化(见图3)和肝组织病理分析(见图4)考察阿魏酸对黄独素B肝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见图5a、5b)和基因表达分析(见图5c)探讨阿魏酸抑制黄独素B肝毒性的机理;通过对瘤重、抑瘤率的统计分析阿魏酸增加的黄独素B抗肿瘤活性。重要结论:阿魏酸可以通过改善黄独素B诱导的氧应激损伤从而抑制其肝毒性,同时还可以协同增加黄独素B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荜茇酰胺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碱,其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血小板凝集、抗抑郁和抗焦虑等。近年来,对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较多,其最大的特点是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综述了荜茇酰胺的化学合成方法、药理作用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主产中药广豆根的抗肿瘤活性成份苦参碱为天然活性配体,与Fe(Ⅱ)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Ⅱ)化合物[H-Matrine][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其晶体结构,并通过MTT法对苦参碱配体及其Fe(Ⅱ)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苦参碱配体,化合物对肾癌7860、肝癌BEL7404、结肠癌HCT116、结肠癌LOVO、鼻咽癌CNE1等肿瘤株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其中对肝癌细胞BEL7404和结肠癌细胞HCT11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嵇江宁 《科技资讯》2010,(12):228-228
天然动植物、微生物中含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对它们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和改造,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与改造,获得毒性低而抗肿瘤作用显著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的新衍生物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天然源抗肿瘤药物中植物源、海洋生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别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天然活性物质,分为齐墩果烷(Oleanane)型、鸟苏烷(Ursane)型、羽扇豆烷(Lupane)型和木栓烷(Friede-lane)型四大类型,其抗肿瘤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这四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蓝萼香茶菜中发现的二萜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以及为提高蓝萼香茶菜二萜抗肿瘤活性进行的结构修饰和剂型改造研究,分析了当前蓝萼香茶菜二萜研究中的不足,展望了开发蓝萼香茶菜二萜临床用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我国广泛分布、服用安全的植物药蓝萼香茶菜的物质基础研究、资源深度开发和其中富含的二萜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草药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醇提物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中主要酶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黑老虎后再进行超声波处理得到醇提物;通过体外酶活抑制实验分别检测醇提物对尖吻蝮蛇毒中磷脂酶A2、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类凝血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黑老虎醇提物对尖吻蝮蛇毒中的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和透明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蛇毒与醇提物的质量比分别为1∶100,1∶10和 1∶5时,后者能抑制蛇毒中98%磷脂酶A2活性、79%蛋白水解酶活性和65.14%透明质酸酶活性。同时,醇提物能够明显抑制尖吻蝮蛇毒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类凝血酶的活性。【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黑老虎醇提物能有效抑制尖吻蝮蛇毒中的主要酶类,为深入研究黑老虎药材的抗蛇毒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真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西太平洋近赤道区采集到的18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3株海洋真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分别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有37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有29株菌株对KB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分别占总供测菌株的44.6%和34.9%.在抗肿瘤活性菌株中,WP-M-1、DY-G-2、DY-C-2、WP-K-3和WP-Q-2等5株菌具有很高的活性,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对Raji细胞的IC50分别为5.000、1.064、2.796、1.920、0.52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来源的真菌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是开发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川楝子、延胡索为两味重要中药,二者组方为经典名方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所含成分结构类型新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两味药材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同时对两味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