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实现纯电动轿车的电控系统协同控制与管理,研制了基于CAN(controller aero network) 网络的万向纯电动轿车的整车车载信息系统.设计了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驱动控制系统(MCS)、电气安全检测系统(EMS)这三个专属于电动汽车的高速CAN网络节点;为了减少线束并提高整车电控化水平,车身部分也实现了基于CAN网络的分布式控制.通过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给出了万向纯电动轿车的行驶电压、电流等工况性能分析结果.车载信息系统可以监控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并为新型电动汽车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的网络性能指标,选用通用CAN总线软硬件整合组成低成本车载CAN总线网络测试与仿真分析系统.对大众宝来车身舒适系统CAN总线网络进行测试与仿真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大众宝来车身舒适系统CAN总线的节点平均发送CAN数据帧时间间隔为20ms,教据长度为2~5位,网络通讯波特率为62.5 kBd,正常工作时网络负载为30%,系统后备能力强、可靠性高;仿真结果表明: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设计时节点测控数据定义较少的发送CAN数据帧时间间隔与数据长度、系统采用较高的网络通讯波特率,可以提高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车载总线网络间的通信问题,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网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CAN网关的基本原型。结合CAN总线的特性,实现车载网络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基本功能。该网关原型用于连接5个子系统网络,既满足子网内部通信的隔离,又实现了子网间数据的正确交换,有效地降低车载网络的数据流量,进一步实现了汽车系统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汽车上的电控系统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电控单元之间互相通信性能和降低导线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CAN/LIN总线的车载通信网络,将CAN总线网络应用在高速的驱动系统,LIN总线网络应用在低速的车身车灯控制系统,两者通过网关进行数据交换.仿真测试表明,本车载通信网络的设计合理,通信可靠,能够实现CAN/LIN总线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5.
蒲堃 《科技资讯》2011,(19):74-74
围绕CAN总线的基本原理,介绍了CAN总线的基本构成和技术特征,针对加拿大MSI公司生产的全飞行模拟机,重点研究全飞行模拟机的计算机接口系统,以及CAN-BUS在全飞行模拟机计算机接口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明  晏焱 《科技信息》2008,(2):56-56
分析了CAN总线特点以及构建网络的优点重点介绍了CAN总线在某型车载火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成功应用,进行了CA N网络硬件与软件设计,制定相应的通信协议,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SPI接口为S3C2410微处理器扩展CAN总线接口,以CAN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为背景,从DLL动态链接库的实现、注册表设置、驱动程序的编译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MCP2515 CAN控制器在WinCE下的流接口函数的实现.采用该方案扩展的CAN总线接口已经应用到自主开发的车载终端无线传输系统当中,经实验表明,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熊先锋 《科技信息》2013,(23):130-130,112
本文主要介绍了车载网络CAN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并探讨了汽车总线系统的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CAN/MOST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车载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网络和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网络间的数据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CAN/MOST网关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两种网络的网络模型,构建了CAN网络和MOST网络互联的核心技术--CAN/MOST网关的系统结构,并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单片机89S51的网关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该网关完成了CAN网络和MOST网络的互联,使不同的车载网络设备能共享数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车载网络的安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载网络总线,其安全问题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中采用的车载CAN总线网络,对其通信特性和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剖,首先总结归纳了CAN总线协议特性和和面临的安全威胁;然后提出了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车载CAN总线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检测重放攻击和帧伪造.  相似文献   

11.
开发用于轿车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TCU)的总线系统,应用网络分析工具CANoe搭建系统CAN网络节点的仿真平台。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应用层数据定义及总线波特率进行了仿真与优化,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总线运行情况。提出轿车电动干式双离合器的综合控制策略,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AN总线使TCU与ECU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对发动机、双离合器和变速箱三者进行综合控制,能够有效提高DCT轿车的换档品质,实现动力换档。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动汽车中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深入探讨了干扰车载网络与电器的主要因素——共模传导干扰的产生机理.对电机驱动系统中两个产生电磁干扰的重要环节:发电过程中的整流电路和PWM逆变器建立了共模干扰模型. 对它们产生的共模干扰电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 通过对CAN网络的电磁敏感性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证明了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已经大大超出CAN网络的电磁兼容能力,并给出了将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的下一代车载总线标准FlexRay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车载总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汽车网络上电控单元数量越来越多,总线结构越来越复杂时,测试工作量将成倍增长,传统手动测试已无法满足测试需求。通过对车载网络总线测试的研究,分析了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车载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以Vector的工具链为测试平台,通过C#语言开发的上位操作平台对系统进行配置与控制以完成车载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CANFD(CAN with flexible date-rate)总线、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的测试,解决了以往测试过程中通用性差的缺点,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GPS/GPRS的数据传输单元DTU(data transfer unit)和CAN总线数据采集模块,集成为车载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借助无线手机基站网络、Internet网络、并集成上层的数据监控软件,构建了混合动力汽车实时远程监控系统。车载终端采用内置CAN控制器模块的PIC18F4580和工业级DTU-MD610G,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Internet网络将数据及GPS信息传输到远程控制端,并以VC++为开发工具,编制了上位机的监控软件。软件系统不仅具有车载终端、服务器、客户端三者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处理功能,并且具有CANoe数据回放及协议解析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通用性。通过实车实验表明,系统可以完成车辆状态和GPS位置信息的采集与显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动车联网终端对于测试环境的需求,应用SAE J1939协议进行了车载CAN总线仿真环境的设计。系统由PC端上位机软件和CAN总线模块下位机组成。PC端上位机界面由跨平台特性优良的Qt Craetor设计开发,用于设定、显示仿真环境的车辆参数以及串口的通信;下位机方面通过MCU完成与上位机的串口通信以及通过CAN总线模块将仿真环境的车辆参数的传输到CAN总线上。经过测试,该系统工作稳定,满足本项目对于测试环境的要求,同时可以模拟普通的车载网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车载总线是车载电子系统间通信的基础,其中CAN和LIN总线比较常见,CAN与LIN总线为两种不同通信协议下的通信网络。本文研究了一种以C8051F040单片机为核心的CAN总线和LIN总线接口电路,给出了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TMS32lf2407 DSP控制器中CAN模块的通信原理,介绍了一个利用DSP的CAN模块开发的CAN总线通信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多路、多现场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采用光纤CAN(Fiber-CAN)总线网络,有效提高CAN总线网络抗干扰能力,保证CAN总线网络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丰田皇冠轿车多路通信系统中CAN为例,介绍CAN通信系统的组成和CAN总线的一般检测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的车载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它采用了ARM处理器中的S3C44BO微处理器、uCLinux操作系统、S3C44BO的内部LCD控制器、GPS系统以及CAN总线,可以实现车载导航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MC9S12DP512芯片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通过CAN总线将车载信息构成一个网络,在以MC9S12DP512微处理器硬件的电路上,实现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了车身的布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