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探索拟信息素在梨小食心虫及桃蛀螟两种蛀果害虫性诱剂防治中的应用,初步考察了E8-12:OH、E8-12:Ac及E8-12:Ald三种合成化合物对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成虫的田间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单剂诱芯对两种目标成虫均无明显引诱活性,诱芯质量比为m(E8-12:OH)∶m(E8-12:Ac)=1∶4及m(E8-12:Ac)∶m(E8-12:Ald)=1∶1,且每诱芯混剂含量为0.5 mg的二元混剂诱芯对梨小食心虫有一定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新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开展综合推广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平 《甘肃科技》2006,22(5):199-201,209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as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分布全国各地。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梨、苹果、杏、桃、李等树种的果实和新梢。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河西走廊部分梨园均有发生,成灾面积越来越大。仅张掖市区就有梨园2万hm2,主栽品种为苹果梨,进入盛果期梨园占50%,而遭受梨小食心虫危害梨园,虫果率达25%-35%,严重时可达75%以上,经济损失45%以上。为减少因梨小食心虫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在1992-2002年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君  赵士熙  林毅 《武夷科学》2004,20(1):98-101
研究了莆田地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虫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 6代 ,以老熟幼虫在枇杷树枝干的皮下或苗木嫁接口处结茧越冬 ,于 5月上旬 -中旬以幼虫为害果实最为严重。用 Bt可湿性粉剂 30 0倍液 ,2 .5 %敌杀死乳油 2 0 0 0倍液 ,90 %晶体敌百虫 10 0 0倍液 ,2 0 %杀灭菊酯乳油 4 0 0 0倍液 ,5 0 %杀螟松乳油 l0 0 0倍液都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虫口减退率达 85 - 93%。并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治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地区普遍发生,已成为果树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着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里 《宜宾科技》2010,(2):23-25
<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又名冬方蛀果蛾、桃拆心虫、梨小蛀果蛾。卷蛾科(Tortricdac),小卷蛾亚科(Olethrcntinac)中的世界性果树害虫。(1)危害杨梅、桃、核桃、杏、李、枇杷、海棠等果树的新梢,被害枝萎焉、枯干、下垂;(2)危害梨、苹、桃、枇杷、李、杏、山楂、木瓜、柿等果实,受害果常腐烂,不勘食用,李小果被害易脱落;(3)危害枇杷枝干韧皮部。  相似文献   

8.
以丙炔醇为原料,应用功能基团的保护、格氏交换与格氏偶联、脱保护基氧化、亲核加成、闭环反应、氧化仲醇成内酯、选择性催化等合成方法合成了dl-日本丽金龟性信息素.原料易得,操作路线简单,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α-蒎烯为原料,控制反应条件,用不同氧化剂进行选择性区域氧化,合成了松小蠹信息素马鞭烯醇(工)、马鞭烯酮(Ⅱ)、桃金娘烯醇(Ⅲ)和桃金娘烯醛(Ⅳ),并用IR和MS谱验证了结构.用化合物(I~Ⅳ)对纵坑切梢小蠹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纵坑切梢小蠹均有一定聚集作用,当用α-蒎烯配制成复方时,其诱集率提高,特别是纵坑切梢小蠹梢转干期的诱集率明显高于梢转梢期.  相似文献   

10.
以绿色化学原则指导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β-法尼烯是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极具发展潜力.利用(反)-β-法尼烯具有驱散蚜虫的特点,用于温室或大棚中可以防范蚜虫;将(反)-β-法尼烯与常规杀虫剂混用,可驱使蚜虫主动接触杀虫剂,在动态中被灭杀,此法将降低杀虫剂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物的安全、有利于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国内已有使用蚜虫报警信息素方法的成果,国内外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主要问题是获取廉价易得的(反)-β-法尼烯.目前的合成方法与合成工艺不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本文提出减压流态化合成的新工艺,将使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广泛应用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1.
西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exo—Brevicomin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醇为起始原料,经关键中间体6-壬烯-2-酮,合成了西部松小蠹集合信息素(±)-exo-Brevicomin(7-乙基-5-甲基-6,8-二氧双环[3.2.1]辛烷),总产率41%.文中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NMR和13CNMR证实.  相似文献   

12.
两个新的海洋神经酰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南海海绵Spongia sp.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神经酰胺,spongiamine A(1)和sprongiamine B(2),通过IR,1D NMR,2D NMR,MS,MSn等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N-(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正-十五烷-鞘胺醇(1)和N-(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正-二十碳-4(E)烯-鞘胺醇(2).  相似文献   

13.
以香叶醇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8-溴-3,7-二甲基-(2E,6E)-辛二烯基苯硫醚(7),(7)与(?)牛儿醛在Cr(Ⅱ)作用下立体选择地得到苏式-7-羟基-3,9,13-三甲基-6-异丙烯基-(2E,8E,12)-十四碳三烯苯硫醚.  相似文献   

14.
以碳酸钾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乙酰乙酸乙酯与二硫化碳及1,2-二溴苯乙烷一锅反应,以中等产率(40.3%)合成了Z(E)-2-(1-苯基-1,2-亚乙二硫)亚甲基-3-羰基丁酸乙酯(1).探讨了1在碱性(乙醇钠)条件下与芳醛的缩合反应.结果表明,1在碱性的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的同时也进行了酯的水解反应,得到了2Z(E),4E-2-(1-苯基-1,2-亚乙二硫)亚甲基-3-羰基-5-芳基-4-戊烯酸(2).  相似文献   

15.
用自行制备的2,2'-二(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L1)和2,2'-二(水扬酰肼基).4,4’-联噻唑(L2)做配体,合成了它们的Co(Ⅱ)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已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所表征,并时它们进行了抗茴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1-溴代正烷烃、4-羟基-4′联苯基羧酸和氢醌为原料通过醚化、氧化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2,5-双[4′-(对烷氧基苯基)苯甲酰氧基]对苯二醌(化合物3).化合物3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证,其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3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3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渐增,而向列相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17.
以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和2,5-二羟基苯醌为原料,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2,5-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醌(化合物1)和2,5-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酚(化合物2).化合物2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证,其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2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2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渐增,而向列相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18.
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N-叔丁基-1,2,3,4四-氢异喹啉-3(S)甲-酰胺(T ICC),后者经铑/氧化铝催化加氢制备N-叔丁基(4aS,8aS)十-氢异喹啉-3(S)甲-酰胺(DH IQ)。1H-NMR、M S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GC-M S分析产物中的异构体;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DH IQ的绝对构型;旋光度的测定表明DH IQ产物的光学纯度达到了98%。  相似文献   

19.
以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和2,5-二羟基苯醌为原料,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2,5-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醌(化合物1)和2,5-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酚(化合物2).化合物2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证,其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2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2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渐增,而向列相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20.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双端为羟基,不同分子量、不同配比的(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酯。用红外、核磁、端基滴定、DSC等手段,对其组成、端基结构、分子量及热分析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合成了以共聚酯为软段,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链节为硬段的嵌段聚酯氨酯,进行了物性测定与体外降解试验,着重讨论了软段组成与分子量对嵌段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