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的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久保桃果实挥发物的指纹图谱及标志性挥发物.结果表明,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26种,主要包括酯类、芳香烃类、醛类、内酯类、缩醛类物质.8℃贮藏期间,1-MCP处理显著推迟了醛类和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高峰的出现,并且显著抑制了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在贮藏后期显著促进了乙醇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2-二异丙基-1,3-二恶茂烷和1,1′-双(1,1,2,2-四甲基-1,2-亚乙基)苯是贮藏3 d时1-MCP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而乙醇、丙酮、氰基乙酸是贮藏16 d和20 d时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  相似文献   

2.
对红富士苹果采后进行了1 500 μL/L二苯胺(diphenylamine, DPA)以及1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两种处理并进行气调贮藏,测定了气调贮藏180 d及贮后货架期10 d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使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olid phase mioroextr-action, SPME)萃取不同处理果实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红富士苹果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品质.而DPA处理保鲜效果不显著.但两种处理均抑制了LOX活性和果实香气物质的形成,气调贮藏180 d时DPA和1-MCP处理果实酯类香气成分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1.7%和69.6%,香气成分总数则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7.9%和56.4%;经过10 d货架期,DPA和1-MCP处理果实的香气成分总数分别为对照的组72.5%和35.3%.表明1-MCP处理对果实香气的抑制作用优于DPA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卷叶病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显性感染卷叶病的蛇龙珠葡萄为材料,以未感病蛇龙珠葡萄为对照,分析葡萄酒香气感官特征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蛇龙珠葡萄酒具有明显的中药香气,如甘草、藿香、陈皮味;未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生青气味明显,是该品种葡萄酒的典型香气特征。在挥发性物质方面,与未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相比,感病蛇龙珠葡萄酒中具有果香、花香特征的高级醇、酯类物质和具有生青气味的C6醇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具有油脂香气特征的月桂酸异戊酯、棕榈酸乙酯、正癸醇和2,3-戊二酮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的结果表明:在感病蛇龙珠葡萄酒中存在具有草药香气特征的异戊酸香叶酯。香气重构和缺失实验证实了异戊酸香叶酯能够影响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的中药香气属性。研究明确了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探究了其香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旨在为葡萄酒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对脂肪气味贡献度较大的10种关键性化合物分别是:己醛、庚醛、二异丙基二硫醚、辛醛、反-2-辛烯醛、3-甲基丁酸、反,反-2,4-癸二烯醛、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苯乙酸.  相似文献   

5.
湖北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湖北省14个烤烟产区烟叶的上部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出的34种中性香气成分按中性香气成分前体物进行归类,并将14个产烟区根据地理区域分为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进行分析.对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苯丙氨酸降解物、棕色反应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其他香气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并把以上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两地感官差异的具体中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上部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物、类胡萝卜素降解物、新植二烯含量,清江流域均高于环神农架区域且差异显著(p 0. 050);清江流域和环神农架区域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在燃烧性和灰色方面差异显著(p 0. 050);在差异显著的前体物中,感官质量指标香气量与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燃烧性与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呈负强相关,烟气量与苯甲醛、苯乙醛、香基叶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且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在两区域间含量差异显著(p 0. 050),这几种香成分可能是造成两区域烟草风格差异的物质基础,对于特色香烟工业制作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感官分析法构建了阿胶的风味轮廓图。为了深入挖掘阿胶的风味贡献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SAFE)两种方法提取阿胶的挥发性物质。以此为基础,利用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联用仪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共同确定其香气活性物质。结果表明,阿胶的风味轮廓主要由阿胶腥味、焦煳味和肉味为主,两种提取方法分别检出44种和52种挥发性物质,SAFE法对阿胶的萃取效果较好。其中,经SPME法共检出香气活性物质34种,GC-O法和OAV法分别检出香气活性物质23种和24种;经SAFE法共检出香气活性物质41种,GC-O法和OAV法分别检出香气活性物质29种和26种。阿胶的关键性香气物质为己醛、2-乙基-6-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二甲基三硫醚、糠醇、苯乙醇、丁酸、4-甲基戊酸、异戊酸、己酸、辛酸、壬酸和γ-壬内酯,可见,吡嗪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是构成阿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分别采用1.0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和2 000μL/L的二苯胺(DPA)溶液处理,对冷藏期间果皮抗氧化能力及梨黑皮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μL/L 1-MCP和2 000μL/L DP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冷藏过程中梨果皮SOD、POD的活性,增强果实的抗氧化性,并抑制果实总酚、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极显著地抑制果实贮藏后期和货架期黑皮病的发生,其中以1.0μL/L 1-MCP效果最好。提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是防止梨黑皮病发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1-甲基环丙烯对高温贮藏的香蕉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果实用0.5μL稬-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24 h后,在35℃高温下贮藏,研究1-MCP对香蕉果实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下,香蕉出现明显的"青皮熟"现象,果皮中MDA含量迅速增加.1-MCP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香蕉果皮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果实膜脂过氧化,延缓了MDA含量的上升,增加了脯氨酸的累积,减轻了香蕉热害.1-McP处理果实于35℃下贮藏9 d后移入20℃环境,进一步增加了POD和SO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库买提杏干主要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40℃、60℃、阶段变温)、不同成熟度(青熟期、黄熟期)、切分处理(切分、不切分)、NaHSO3处理(NaHSO3处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烫漂、未烫)对杏进行干制,并在不同失重点(前期、中期、后期)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库买提杏干中主要的香气物质(β-紫罗兰酮、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芳樟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制后期阶段变温条件下α-松油醇、香叶醇、芳樟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另两个温度(P<0.05);除β-紫罗兰酮外,黄熟期中其余5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青熟期(P<0.01);切分处理中香叶醇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5),其余5种香气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1);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紫罗兰酮含量显著高于熏硫样品(P<0.05),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含量极显著高于NaHSO3处理样品;烫漂样品中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5),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1)。综合考虑,建议选择阶段变温、高成熟度、切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干制库买提杏,以得到风味较佳的高品质杏干。  相似文献   

10.
月桂叶香气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月桂叶的挥发性成分,初步检出36种化合物,其中桉叶油醇、α-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丁香酚甲醚、匙叶桉油烯醇、柠檬烯、γ-松油烯等构成了月桂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感官鉴定及香气活性值的概念,确定了桉叶油醇、香桧烯、α-蒎烯、芳樟醇、蛇麻烯、丁香酚、异松油烯、萜烯醇、β-石竹烯、桃金娘烯醛对月桂叶的香气贡献最大,构成了其主要香气特性即浓郁的清香及芳香味.  相似文献   

11.
香米样香气是一类爆玉米花样香味化合物 ,其香气诱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米是世界大宗食品 ,香米在世界米市上供不应求 .这些使得香米样香气成分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该文就近 2 0年来香米样香成分在天然植物中的鉴定、天然前体的分析、香味成分及其前体的合成、应用作一介绍 .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卷烟化学成分及其比例对卷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的影响,对四川中烟主要品牌的卷烟进行样本抽取并测定水溶性总糖、总氮、烟碱、钾、氯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计算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等相关化学指标,同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对卷烟的化学指标和感官评吸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化学指标与感官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卷烟感官评吸指标中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均与糖氮比、糖碱比、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氯、钾、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卷烟感官质量(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影响较大的化学指标依次为:糖氮比总糖糖碱比钾氯总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卷烟的糖氮比对卷烟香气、刺激性、余味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总糖对杂气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香气是水果及其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保持天然风味、改善香气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这使得准确全面分析水果中的香气物质至关重要。由于水果基质复杂,香气化合物含量低,特别是一些关键香气物质极微量或不稳定,所以对水果香气成分的准确分析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简述了水果香气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目前水果香气物质研究方向,以及关键香气物质鉴定方法,并从感知相互作用方面介绍其对水果总体香气影响的研究,最后对完善水果香气物质分析方法及研究方向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开发高品质的水果及其加工产品提供香气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草中的挥发物对烤烟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烟草中挥发性物质与其烟气质量的关系,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国内外约3000多个烤烟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烟草的产地、品种、种植条件、气候、烟叶位置及陈化对烟草中挥发性物质和烟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烤烟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组分是相同的,但各组分的含量却有很大差别.对产于不同地区的卷烟烟气的强度、刺激性、风味和余味的评价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质的差异,说明烟气质量可以根据烟草中含量相对丰富的挥发性物质来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5-木糖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将各种挥发性香味酸做成糖酯添加到卷烟中,并对其卷烟加香效果进行评价。本文以1,2-O-丙叉基-?琢-D-呋喃木糖和一系列具有香味的有机酸为原料,无水碳酸钠和4-二甲氨基吡啶(4-DMAP)为催化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合剂,经过酯化反应合成出15种5-木糖酯类衍生物,其中13种化合物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该15种化合物的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各糖酯前体的卷烟评吸结果与对照卷烟相比,均可使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增加,达到烟香协调、余味净化、杂气减轻的效果。故合成的5-木糖酯可以作为香原料应用到卷烟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4种减压条件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的蓝莓果实的硬度、总酸、品质、色泽、香气和风味降低,固酸比略有升高.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贮藏29 d时,0.050 MPa处理对蓝莓果实的风味、固酸比、硬度、总酸的影响较为显著;贮藏49 d时,0.050 MPa处理和0.075 MPa对蓝莓果实色泽、风味、固酸比、硬度、总酸、品质评价、甜度、甜酸比有较大影响.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知,风味和品质与甜酸比、酸度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性,与香气、硬度、坚硬度、甜度和色泽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通径分析可知,色泽、甜酸比、酸度、固酸比、总酸、甜度对品质和风味的直接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咖啡主产于云南,云南咖啡在花果风味及甜香风味方面有所欠缺,发酵是影响咖啡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酿酒酵母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发酵咖啡鲜果,添加香草、肉桂、热带水果、蜂蜜等原料为基底共同发酵,最终对发酵咖啡豆进行理化、香气成分分析及主观评价,探究发酵对咖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草、肉桂、苹果、甜橙、香蕉、蜂蜜发酵的咖啡与无添加的对照组咖啡相比,灰分和脂肪含量无差异(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底物的添加对最终咖啡豆中多糖、还原糖、总蛋白质、多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发酵咖啡生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定性出36种化合物,9种酯、6种酮、8种醛、6种醇、5种烯萜、1种呋喃、1种酸类,其中酮、醛、醇、酯类共占挥发性成分的60%以上。结合感观评价结果,香草、肉桂、热带水果与咖啡发酵可赋予咖啡水果香气,提升咖啡花果香特质,其中香料组、甜橙组达精品咖啡标准,香蕉组香气较为突出,蜂蜜组在香气方面未有突出特点,且酸度过高对甜度提升不足。研究为进一步改善云南咖啡花果甜香特质,提升咖啡风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香气是水产品新鲜度和风味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产品品质评级及消费者消费导向均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造成水产品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水产种类、新鲜程度和加工方式等均会影响其最终香气;水产品香气成分复杂,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准确分析是研究其特征香气的关键。概述了水产品香气分析的感官品评和仪器分析技术,总结了不同水产品特征性香气物质。探讨在水产品中已发现的300余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含硫化合物等)的特征性,基于分子感官科学剖析生鲜水产品、热处理及发酵等加工水产品的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发现醛类、酮类和醇类等物质赋予生鲜水产品特有的清香,而不同加工方式下的关键香气物质存在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水产品固有香气的化学本质及其风味形成机理,应重点从分子层面揭示水产品关键香气物质的代谢途径。最后探讨了水产品基质与香气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腥味、异味的消减机制,提出现代仪器分析手段与分子感官科学结合,深入探讨水产品香气形成途径和香气释放机制等是未来水产品香气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9种异味物质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的分析方法.优化影响固相微萃取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参数(萃取纤维种类、萃取方式、离子强度、萃取时间等).取10 mL水样进行分析,各种异味物质在(2 ~ 1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3 2~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45 ~0.65 ng/L.太湖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3.8%~140%,RSD均小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所需样品量小,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