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鲟的形态、分布及产卵洄游习性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硬骨鱼纲、真口亚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鲟沙、鲟龙,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鲟鱼类有2科2属约25种。中华鲟是鲟鱼类中个体最大、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古生物学和鱼类学工作者,根据古生代的志留纪到二叠纪地质年代出现的古棘鱼类化石的形态特征,推断古棘鱼类为现代鱼类共同祖先,而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所以中华鲟被人们称为古老  相似文献   

2.
世界鲟形目主要种类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鲟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一的目。鲟鱼类广泛分布在北半球,中国鲟鱼类计2科3属8种,俄罗斯鲟鱼类计1科3属14种;欧洲(含俄罗斯欧洲部分)鲟鱼类计1科2属9种;北美鲟类计2科3属9种。鲟鱼类系世界名贵经济鱼类,有着重要的渔业意义。  相似文献   

3.
漫话中华鲟     
鲟鳇鱼的由来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鲟鱼类的化石见于中生代的白垩纪.现存种类,基本上保留了祖先软骨硬磷的原始特征,使其区别于其它硬骨鱼类,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对鲟鱼类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才作比较严格的分类.鲟形目在全世界分布有二科,七属,共二十六个种.其中,鲟科在我国分布有二属,七种鱼.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 Gray)是鲟属的代表种,鳇属(Huso)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大搞科研的号召下,我们利用了实验室现有的浸制标本,经过寒假8天的苦战,对“黄鲟”的几个重点部分进行了解部,取得了一些收获.黄鲟鱼,地方名癞子鱼,是四川江河中的习见鱼类,属于鲟形目(Acipenser 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它不但具有软骨鱼类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硬骨鱼类的特征,因此对它的研究可给鱼类的进化过程,提供更具体更丰富的证据.鲟鱼的肌肉很发达,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它的生活习性,体戊结构,从而按照我们的愿望去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此较解剖学上获得更多的资料以弄清楚白鲟角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和黄鲟鱼Acipenser dabnynus Deumaril在演化上的地位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明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的分类地位.关于鲟形目的分类地位,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贝尔格氏将鲟形目列入真口鱼纲Feleostomi,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的一目.Stensio氏把幅鳍亚纲分三类:软骨硬鳞类Chondrostei,全骨类Holostei,真骨类Teleostei. Coodrich氏分为软骨硬磷类和全骨类(=Holostei Teleostei).Regan氏分为古鳍类Palaeopterygii;新鳍类Neopterygii等.  相似文献   

6.
7种鲟形目鱼类亲缘关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阐明鲟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随机扩增我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华鲟、达氏鲟、史氏鲟、意大利鲟、短吻鲟、长江白鲟和匙吻鲟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13个引物在每个种共产生127个信息座位。按UPGMA聚类法构建这7种鲟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树首选分成两大支,即长江白鲟和匙吻鲟为一支,其他5种鲟科鱼类为对应的另一支。在5种鲟科鱼类中,我国3种鲟科鱼类中华鲟、达氏鲟和史氏鲟聚在一起,与意  相似文献   

7.
鲟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资源丰富,我国人民很早就对它进行观察研究,并加以利用,远在西周时代,便开始有文献记载。历代以来,以至清末,从名称、形体特征、生活习性、经济利用、捕捞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为今天研究鲟鱼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通用引物对3种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中获得另外6种鲟形目鱼类相应的16S rRNA序列部分进行比较,探讨鲟形目2个科5个属共9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数据合并后用于分析的序列共514 bp,变异位点29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6个,单一信息位点13个.以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属Polypterus ornatipinnis为外群,采用部分16S rRNA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MP法和NJ法得到系统树基本相同,其科、亚科和属的分化上基本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另外,欧鳇与鲟属鱼类的分化也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鲟亚科6个种所划分出的3个分支恰恰分别归属于3个地理区域,欧鳇、闪光鲟和俄罗斯鲟主要集中于黑海和里海流域等地区;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长江流域以及朝鲜;而高首鲟则分布于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9.
编后     
中华鲟是我国长江中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体重可达400多公斤),被誉为国际上的佳肴,它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内部解剖的许多独有的特点,对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提出了过渡性的说明。本期汇集了三篇文章,就我国早期有关鲟鱼类的记述,中华鲟的解剖和胚胎发育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和探讨。鲟鱼类的研究,我国古书早有记述,唯因名称混  相似文献   

10.
鲟鱼生长快,抗病力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未出现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发生大量死鱼情况,耐密养,池塘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5~2t,流水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0~15t;易捕捞、成本低(饲料系数在1.8左右)、市场效益高.池塘养殖的亩效益以曲靖现在的市场价50元/kg计算,是养殖常规家鱼的5~8倍.养殖鲟鱼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结合笔者从事鲟鱼养殖的经验,介绍了池塘养殖鲟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辽阔的海洋和广大的内陆水域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类.据目前所知,我国鱼类总共约有28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840余种.在如此众多的淡水鱼中,体型最大的要数黑龙江鳇和白鲟,它们分别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和长江流域.黑龙江鳇(Huso daruicus)俗称鳇鱼.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体延长呈圆椎形,吻长而较尖,宽阔而弧形的口位于头的腹面,口前方具触须2  相似文献   

12.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幅鳍鱼类,中华鲟、史氏鲟和达氏鳇则是我国3种主要的鲟鱼种类,史氏鲟是我国目前最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贵的鱼类,史氏鲟产于黑龙江水域,由于其特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鱼类一样,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复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初(大约2亿年前)的地层,很多种类在地球演变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极少数残存至今,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目前全世界已为人们认识的共有25种,其中我国分布的有8个种。在我国的辽宁和河北也曾于晚侏罗到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相似文献   

14.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与东亚 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 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 科2属9种鱼类同一基因序列排序,并选用鲇形目鲇科的大口鲇,钝头Wei科的鳗尾 以及脂鲤目的断线脂鲤作外类群,分析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和 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用最是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 科鱼类分子系统树,得出如下结论:(1)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所测定的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存在3bp的缺失。(2)系统发育分析示 科构成一单系类群; 属为较为特化的属,拟 属为一明显的类群,而黄颡鱼属与Wei属关系较为混乱;(3)东亚 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18%-0.30%,本文是中国鲇形目 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鲟鱼发酵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动态演替规律,为发酵鲟鱼的品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采集鲟鱼发酵过程中的7个阶段的样品,对样品中的细菌16S rDNA V4~V5区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46463条,各个发酵阶段的操作分类单元数目分别为新鲜鱼样1064,腌制鱼样952;发酵5d 454,发酵10d 442,发酵20d 327,发酵25d 372和发酵35d 356。7组样品中总体细菌组成较为复杂,含有38个门、196个科,在新鲜鱼样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主要优势;在腌制阶段,蓝藻门(Cyanobacteria)占主要优势;从发酵开始至结束,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绝对优势。在科水平上,新鲜鱼样中的主要优势菌科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腌制样品中的主要优势菌科为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从发酵开始至结束,主要的优势菌科为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其次是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链球菌科(Streptococceae)。通过HiSeq测序能够更全面解析鲟鱼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多样性;从测序平台提供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发现,各样品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说明菌群组成与发酵环境密切相关,这为传统腌鱼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国外鲟鱼类渔业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外鲟类生理学、遗传学及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描述了国外鲟类成熟性腺、受精卵、胚胎发育、营养生理、遗传分析及生态等内容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与东亚鲿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鱼尝)科2属9种鱼类同一基因序列排序,并选用鲇形目鲇科的大口鲇、钝头(鱼危)科的鳗尾(鱼央)和伦氏(鱼央)以及脂鲤目的断线脂鲤作外类群.分析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和(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鱼尝)科鱼类分子系统树,得出如下结论:(1)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所测定的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存在3bp的缺失;(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鱼尝)科构成一单系类群;(鱼艹)属为较为特化的属,拟(鱼尝)属为一明显的类群,而黄颡鱼属与(鱼危)属关系较为混乱;(3)东亚(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18%~0.30%.本文是中国鲇形目(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很原始的硬骨鱼,既有软骨鱼的特征(大多为软骨、有吸水孔、吻,肠内有螺旋瓣等)又有现代硬骨鱼的特征(具有一些硬骨,有鳃盖,鳔,体外受精等)是介于软骨鱼与硬骨鱼之间的过渡性鱼类,所以有人称它为软骨硬骨鱼类(Chondrostei)。  相似文献   

19.
2016年6月底~2019年7月中旬,对信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共采集到野生淡水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6科50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共计3科34属45种,占总采集种类数的68.2%;科级水平以鲤科占优势,共有39种,占总种类数的59.1%;鳅科和鲿科各5种,分别占7.6%;鮨科、塘鳢科、虾...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北部我国沿岸海区鱼类区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北部沿岸的鱼类共有326种,按贝尔格分类系统,隶属于17目88科190属。软骨鱼类19种,占总数的5.8%,硬骨鱼类307种,占94.2%,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200种。根据区系的温度特征,本海区鱼类可分为二大类群:暖水性鱼类273种,占83.7%;暖温性鱼类53种,占16.3%;没有冷水性和冷温性鱼类。生态类型以近底层和底层鱼类为主,中上层鱼类和珊瑚礁鱼类较少。本海区鱼类均为南海沿岸种,属南海鱼类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