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圆环天线作为馈源,开口谐振腔作为反射体,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 GHz的强定向圆环背射天线.对该款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行了匹配,并进行了性能研究和实验测试,得到了具有增益高、前后比大、旁瓣电平较低、频带宽、馈电方便等优点的实用天线.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短路径和样点插值的城市基准地价GIS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基准地价测算方法,其中样点法是一种快速直观、现势性好的新方法;样点法通常需要基于最短路径来进行.本文对传统的最短路径方法进行了补充,计算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空间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提高了地价衰减模型的计算精度;基于最短路径计算结果,采用移动平均法进行空间插值,设计并实现出相应的G IS系统,应用于实际的基准地价计算与结果表现.  相似文献   

3.
针对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提出考虑不同流向相互阻塞概率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中对交叉口短车道影响考虑不足的缺陷.根据短车道条件下不同交通流的相互阻塞特征,将交叉口短车道分为三类.基于车流到达随机性,考虑相邻周期排队状态的相互作用,将阻塞过程划分为不阻塞、可能阻塞、阻塞后三个阶段,建立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标定后的微观仿真分析表明,相对于HCM(Highway CapacityManual)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能够相对更真实地反映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针对短车道长度、短车道数目,绿信比和周期长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在不同流量水平下短车道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偏置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衡量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偏置设计的准则:短叶片的布置位置应使叶轮流道内可能出现的回流区域为最小的原则.依此原则,文中以滑移理论为工具,实例分析计算了短叶片在不同偏置位置时叶轮内部的回流情况,进而得到了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应偏置的最佳位置.该例的计算结果和从中所得结论与实测数据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重载柱设计的新模式,即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该组合柱是将钢骨插入钢管中,然后内填混凝土形成.通过组合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轴压短柱的工作机理和特性,讨论了影响这种组合轴压短柱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这种构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组合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适用于这种组合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短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直接强度法,构建了轴心受压和两端受弯矩作用的不锈钢短柱承载力假定模型.结合已开展的38根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短柱试验结果,通过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对98根轴心受压和94根偏心受压短柱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拟合出适用于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短柱承载力的直接强度法计算公式.将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拟合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预测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短柱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不能满足自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计算需要.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补做了12根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首先测量了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在限制条件下的膨胀性能;然后对其进行了轴压承载力试验.通过对37根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结果进行分解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计算的等效单轴本构模型,与传统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相比,这个本构关系考虑了自应力水平和套箍系数对核心混凝土的影响,并且具有计算简单、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方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方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特性,综合考虑钢骨存在对混凝土的影响,修正了方钢管混凝土核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了非线性分析程序,计算了荷载-纵向应变关系曲线,并与有关文献的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后,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实用的轴压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设置斜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提出设置斜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形式.根据无肋、单向设置斜肋和双向设置斜肋3种截面形式、2种截面尺寸的18个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了各试件的试验现象、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曲线等.结果表明:薄壁钢管混凝土短柱以剪切破坏模式为主;肋与混凝土在试件破坏之前,均能保持良好粘结.设肋的短柱能达到较高的极限承载力,与无肋的试件相比,单向设置斜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8%,双向设置斜肋的提高了29%.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6.4对每个试件的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截面尺寸相同的素混凝土短柱及无肋、单向、双向设置斜肋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柱中截面混凝土纵向应力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设肋短柱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冷弯薄壁型钢拼合箱形截面短柱承载力叠加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规范GB 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和北美规范中的有效宽度法及直接强度法,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和文章中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计算了66根通过ST4.8自攻螺钉将单肢C形及单肢U形截面构件连接而成的冷弯薄壁型钢(CFS)拼合箱形截面短柱局部屈曲的承载力. 理论值与试验和有限元值比较分析表明:中国规范GB 50018—2002和北美规范有效宽度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而北美规范直接强度法可以准确预测构件的承载力,但会存在不安全现象. 基于以上结果,给出了关于冷弯薄壁型钢拼合箱形截面短柱局部屈曲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叠加法,并提出了关于CFS拼合箱形截面轴压短柱的理论计算公式. 然后依据48根有限元试件的变参数结果,回归分析得出理论计算公式的组合系数α,得到计算拼合柱极限承载力的公式. 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及中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承载力叠加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也为CFS拼合箱形截面短柱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超宽带单极子天线为对象,提出一种实验测量结合数值模拟的简便方法,并将其推广用于脉冲体制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测量天线系统在特定频段上的频域传输幅度和相位特性并将其转换成时域传输特性.然后利用实验数据,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几种脉冲信号在系统中的传输特性.接着通过比较系统采用不同收发天线对情况下的传输特性,探讨了超宽带天线的性能评估和选择.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脉冲信号的波形设计、超宽带天线的性能评估与优选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分析圆柱导体上单极振子天线或缝隙天线间相互耦合的时域特性的方法。利用常用天线和接收机的窄带滤波特性,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和富里叶变换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了数值分析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分层介质中由垂直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作了谱域分析,并应用于金属杆加载微带贴片天线。文中对该天线的谐振频率和输入驻皮比作了数值计算,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4.
发送天线选择对MIMO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在接收端结合最大比合并的发送天线选择新算法。该算法中,发送端从N个可用天线中选择信道增益最佳的L个天线,而接收端不进行天线选择并进行最大比合并。并对该算法在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的成对差错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了尽管发送端天线选择对MIMO系统的分级阶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同不进行天线选择(L;M)相比,应用该算法仍能获得较大的分级增益,明显提高了相同频谱效率和相同分集阶数条件下空时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执行地面目标检测任务的机载相控阵雷达通常采用前视阵.介绍了机载相控阵雷达中的前视圆面阵的结构,推导了天线的方向图的计算模型,并就口径场分布为均匀分布的情况下的方向图进行了仿真分析.所得结果有助于研究基于前视圆面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GSM系统的实际应用 ,对多波束智能天线在现有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性能改善及其融合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 ,建立了多波束智能天线GSM系统融合方案模型 ,为多波束智能天线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改进微扰法分析了任意曲线形状圆柱形介质栅全向天线的辐射特性.文中选取了几种介质栅形状漏波天线进行研究,并对它们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该类全向漏波天线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申振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85-5688
舰面多天线测距法定位主要是针对着舰引导设备在飞机着舰近距时引导失效或引导精度不高而提出的。利用多副安置在舰船上的测距天线测量与无人机的距离,最终得到无人机相对于舰船位置。着重对该定位方法中的下滑角测量原理和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该方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两种小型宽缝结构超宽带天线,一种采用接地CPW馈电方式,另一种采用带状线馈电方式.结果表明这两种天线都有较宽的阻抗带宽.分析了两种天线的特性参数,并比较两种天线的增益和辐射特性,给出两种天线在远区场的脉冲波形比较,并得出不同天线结构对脉冲波形的保真度的影响,这对实际超宽带脉冲天线的设计与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Th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rchitecture for future wireless ac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plink of a power-controlled circular-layout DAS (CL-DAS) with minimum mean-square error (MMSE) receivers. Results from random matrix theory are used to show that for such a DAS, the per-user sum rate and the total transmit power both converge as the number of users and antennas goes to infinity with a constant ratio of antennas to us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ymptotic per-user sum rate and the asymptotic total transmit power is given for all possible values of the radius of the circle on which antennas are placed. This rate-power relationship is then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radius. With this optimal radius, the CL-DAS is proved to offer a significant gain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co-located antenna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