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楝子杀虫成分及其活性探索(I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川楝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了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异川楝素。生测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B部分杀蚜虫活性可达95.12%,C部分杀蚜虫活性高达100%,对第4代有抗性的小菜蛾-显示一定的活性。田间试验也有一定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川楝子杀虫成分及其活性探索(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异川楝素.生测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B部分杀蚜虫活性可达95.12%,C部分杀蚜虫(Aphid)活性高达100%,对第4代有抗性的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显示一定的活性.田间试验也有一定的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是重要的生物日化和生物质能源树种,近年来我国无患子产业蓬勃发展,但目前在生产上仍没有明确的采收期或者确定最适采收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及内含物含量动态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确定无患子果实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选取5株长势中等、开花结实良好的8年生实生无患子树,于果实膨大期的末期到果实脱落期,每隔4 d每株树采摘15个发育正常的果实,观察其外观变化,并进行果实、种子、果皮及种仁干质量,果实横径、纵径、侧径,种子横径、纵径、侧径共10项表型指标测定,以及种仁含油率、单种仁油质量、果皮含皂苷率、单果皮皂苷质量及含水率的测定。【结果】①9月底果实由绿色变为金黄色,随后在10月上半个月内失水,果皮表面皱缩,果实横径下降7.95%,侧径下降10.71%。②8月底至9月初种仁体积较小,呈绿色,随后逐渐长大,在9月20日左右由绿转黄,且在9月底完全变为黄色。种子横径、纵径和侧径在10月上旬明显下降, 其中横径下降10.81%,纵径下降4.87%,侧径下降8.96%。③果实和果皮的干质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在10月15日之前上升,随后小幅波动,且果皮干质量发生第2次明显上升时种子干质量下降。④种仁油质量在9月中旬及之后较高,果皮皂苷质量在10月上旬和中旬较高。【结论】果皮中皂苷和种仁中油的积累在10月上旬均达到最高,针对果皮皂苷和种仁油的应用,最佳采果期在10月上旬和中旬。由果实外观判断,生产上,果实完全变为金黄且果皮开始皱缩后的20 d内,为最佳采果期。  相似文献   

4.
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ensis)杀虫蛋白基因棉花(下称Bt棉)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器官上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生物测试法检测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但无法定量检测Bt棉中杀虫蛋白的表达量。本实验室建立的酶联免疫学测定方法(ELISA),可定量检测棉器官内杀虫蛋白的含量。它具有检测周期短,操作简便的优点。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棉叶和花瓣杀虫蛋白含量最高,铃和蕾次之。在棉株生长的后期,各器官杀虫蛋白的含量则有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臭柏果实浸泡液萌发抑制作用和种子吸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生物鉴定结果表明,臭柏果实内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其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配列顺序为果皮98、果皮97、完整种子、种子碎物、种皮碎物、种仁碎物;并且随着贮藏年限和分次浸泡时间延长而降低。臭柏果皮内的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苜蓿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的生长。种子、种皮及种仁磨碎物中抑制物质较少或无,并有促进三种指示植物幼苗生长的作用。种子在室温下自来水浸泡3~4h后完成物理吸水阶段,其含水率达到20.0%;24h后为20.04%,37h后仅为25.77%,因此种皮的构造对水分进入有一定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发芽实验证实了蒜头果果实中确有发芽抑制物质存在.果实中各部位的抑制物活性依次为肉质果皮>种皮>胚乳,而肉质果皮中的抑制物主要存在于水相、甲醇相和乙醚相,对白菜种子的发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100 ℃高温不能使发芽抑制物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7.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蚜虫和粘虫的杀虫活性测定,证明不同提取溶剂所得苍耳提取物杀虫活性差异显著.各作用方式的杀虫结果表明:苍耳各提取物对粘虫具有很强的拒食活性,对蚜虫的活性较低;同时表明,苍耳的氯仿提取物杀虫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小桐子油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小桐子种仁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从小桐子油粕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为:嘧啶-2,4-二酮、胡萝卜苷、3'-甲氧基黄酮、豆甾醇、B-谷甾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桐子油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与杀虫活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片段,通过基因水平上的分子操作对其蛋白氨基酸片段分别进行置换,成功获得8个置换体蛋白:11N-39C、39N-11C、11N-11M-39C、39N-39M-11C、11N-39M-39C、39N-11M-11C、11N-39M-11C和39N-11M-39C.将vip3Aa11、vip3Aa39和置换体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得约88ku的蛋白片段.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分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相较于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除39N-11M-39C杀虫活性升高外,其他置换体蛋白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相对变化不明显.胰蛋白酶消化结果显示,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以及置换体蛋白11N-39C、39N-11C、11N-39M-11C、39N-11M-39C均可被消化成约62ku的抗性核心多肽.上述置换体蛋白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Vips蛋白的杀虫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杀虫与壳低聚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以壳聚糖及壳低聚糖为有效成分的天然农药 ,分别进行室内杀虫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均存在一定的杀虫活性。在相同浓度下,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高于棉铃虫;对不同蚜虫的杀虫活性,一般在60%~80%之间,最高可达99%。并用室内离体平皿法检验测定了以壳低聚糖为有效成分的药剂对17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低聚糖对其中16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提高作用增强。药剂对芦笋茎枯病原菌的最佳抑制率可达95.1%,对黄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及棉花枯萎病等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菌也可达80%以上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多胚跳小蜂LitomastixheltothisLiao.属跳小蜂科(Encyrtidae),多胚跳小蜂属(Litomastix)。该蜂是第一代棉铃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作者对该蜂的形态、寄生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等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此蜂一年一代,行多胚生殖,每头棉铃虫僵虫内蜂的性别是基本相同的,该蜂整个种群的性比约为1 :1.7。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棉铃虫发生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90年代以来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有回升的趋势,通过查阅大量区内外文献资料,在对北疆有代表性的棉区,石河子、莫索湾、下野地、玛纳斯、呼图壁、奎屯、车排子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与内地省份近年来的棉铃虫发生情况,并参考80年代前后棉铃虫的数量动态,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棉铃虫质量、数量动态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为因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昌吉市棉花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害虫(螨)有17种,其中害螨4种,为害严重的害虫(螨)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文章阐述了昌吉市棉花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现状,提出了今后对棉花害虫(螨)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pBCT2 and pBT2 were constructed with the cDNA sequence (tin2) and genomic DNA sequence (tin2i) of tomato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gene respectively. Then the two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transferred into tobacco via th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LBA4404, and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were generated. Molecular analysis and trypsin activity assay showed that both cDNA and genomic DNA were expressed properly in the transgenic plants.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in these transgenic plants indicated that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carrying tin2i sequence were more resistant to 2-instar larvae of 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 than those carrying tin2 sequence. Therefore the intron of tin2i sequence might be a contributor to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transgenic tobacco.  相似文献   

15.
由于血管截面有可能出现凹状,导致种子点位置偏移到血管外,造成分割结果出现错误.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种子点选取算法.利用前一帧分割结果随机取点,并保证随机点均匀覆盖整个分割区域;再运用Kruskal算法对所有随机点构建最小生成树,并以最小生成树的树重心作为当前帧的种子点;最后以区域生长算法对当前帧进行分...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孝感市以水稻为主的稻棉混作地区,对稻田轮作玉米的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感稻田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4代,第三代为多发代,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中旬(越冬代)、7月上中旬(第一代)、8月上中旬(第二代)、9月上中旬(第三代),世代重叠明显。玉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为害的关系密切。在心叶期进行防治,以4.5%高效氯氰菊酯EC450m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5%锐劲特悬浮剂150mL/hm^2和50%甲胺磷EC450mL/hm^2,校正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将杨梅于混有一系列丙酸溶液的48℃热水中处理20min,对照组为25℃常温水浴20min,之后均贮藏于4℃并对杨梅的呼吸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总糖、总酸度及腐烂率进行定期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以上各丙酸热水综合处理对杨梅硬度和总酸度无显著影响(p>0.05),可降低杨梅果实的呼吸速率,减缓可溶性总糖的消耗,尤其是显著降低了杨梅腐烂率(p<0.05).说明丙酸热水综合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水果品质,同时能有效抑制真菌侵染,杨梅采后防腐保鲜效果明显,可作为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果蔬防腐保鲜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果实颜色是影响食果动物取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种子传播.试验地点位于西双版纳野象谷自然保护区和补蚌自然保护区,在每个自然保护区内选取原生林和次生林各1处,使用红、橙、黑、蓝4种颜色的人工果实来研究鸟类对不同颜色果实的选择.试验发现,不同颜色果实在原生林中被取食的程度有显著差异,而在次生林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鸟类对蓝色和橙色果实的选择较为突出,而黑色果实在2处生境中的被取食均较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证实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棉铃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采用浸渍和胃毒两种方法[1],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甜菜夜蛾药后48h,杀死率分别达93.3%和97.8%。,对棉铃虫,药后48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6.6%和100%。胃杀方法明显好于触杀,且均是随浓度增高药效增强。室外对小菜蛾的田间小区试验,药后七天防效最高达99.18%。  相似文献   

20.
以荸荠种杨梅(Myrica Sieb.et Zuce)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茉莉酸甲酯(MeJA)对杨梅气熏处理,并在4±1℃冷藏。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二氧化氯、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总酸及总糖含量都有影响,经10mg/kg臭氧、15mg/kg二氧化氯和10μmol/L MeJA处理的杨梅,比对照组的腐烂率下降50%,40%,35%;呼吸强度下降15.6%,14.5%,13.4%;总酸和总糖也分别下降0.27%,0.37%,0.354%和2.03%,2.19%,2.26%,显著降低了杨梅腐烂率,有效控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了总酸、总糖的降解。尤以10mg/kg的臭氧气熏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