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对“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一次较成功模拟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96.1”暴雪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条件对称不稳定密切相关,不稳定区位置在M-θc和σ^2垂直剖面图上较其它判据更接近于实际情况。非线性CSI判据的动力学诊断分析指出,“96.1”暴雪是在低空对流不稳定和高空对称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的,说明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是其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湿大气的绝热,无粘,包辛内斯克近似的二维线性化方程组出发,考虑基本气流民风不平衡,在经典的对称不稳定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修正了的对称不稳定判据,发现基流热成风不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发展。同时根据推导出的判据,利用高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对一次飓风过程作了对称不稳定的动力诊断,发现对称不稳定是飓风眼壁中深厚倾斜上升运动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远/近上古期的句法表现探知其认知原型为位移图式,在此基础上描写了远/近历时发展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远/近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映射的差异,并对相关现象的动因进行了认知分析。远/近对量度概念的表达呈现出互补完形分布的特征,远/近的位移路径图式可以对二者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郑喜春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49-50,44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弥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漏洞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信息不对称分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正在深深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每个方面和改变着许多重要的市场概念。本文重点研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阐明必须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在建筑市场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保证各行为主体决策的正确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获得较为直观的矢量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光流法在此方面可以帮助技术人员获得较为光滑而准确的短时内对流天气矢量图,并可以此作为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井巷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矿内风流与巷壁换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围岩与不稳定以流换热系数的解析式、理论解和实用式,导出了风流温度变化和围岩调热圈的计算方法。通过兖州东滩矿4306运顺掘进巷道风流与围岩换热的进行现场实测和分析计算,得出了掘进围岩调热圈与掘进时间呈平方跟关系变化、不稳定换热系数随掘进时间呈负幂指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科技信息》2007,(12):8-9
本文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因、表现、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三相电路分析和计算中,不对称电源或负载加大了电路网络分析和计算的难度。对于电源不对称的三相电路,可以根据“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的分量分解成对称的分量,对单相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不对称的静负载,又可以通过直接列出节点电压方程来进行求解。这些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不对称三相电路,使得电路变得简单、容易,减少了计算量。算例演示了计算步骤和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不对称合成是当前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简要综述有机不对称合成在医药、材科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及近年来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称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信息可以引导客户进行正向选择。该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启示在于:银行要努力的消除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引导客户理性选择金融产品。需要商业银行释放:收费标准、产品风险提示与收益说明、易懂的产品说明书、服务支持信息等信号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对称阵的稀疏主成分分析,并给出估计的渐近结果。基于蒙特卡洛分析的模拟实验展示了在充分降维中稀疏主成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张家口地区1985~1987年13个气象站利用雹雨分测器和全自动雹雨分测计及测雹板所测的雹雨参数,给出该地区雹云天气下降雹量的气候特征、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称次反对称矩阵的性质解对称次反对称线性方程组Ax=b,给出该类方程的缩减算法.两个数值例子说明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环坳陷构造区块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通过复杂地层矿物组成、微观构造、理化性质以及三轴应力实验综合分析,提出了“封堵+润滑”的双效协同井壁防塌对策。泥页岩微裂缝、微孔隙发育,地层岩样易水化膨胀以及岩心表面亲水性较差是造成井壁失稳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加强地层封堵能力和降低水平段摩阻,可达到稳定井壁的目的。所构建的THFT高效防塌钻井液体系抗NaCl能力为10%,抗CaCl2能力为1.0%,抗劣土能力为10%,回收率为99.6%,对80-100目砂床侵入深度为8.4mm,较现场水基钻井液渗透性封堵性能有明显提升,能够封住200μm和400μm模拟裂缝,承压能力达到5MPa,抑制水化分散能力和裂缝性封堵能力优良。现场应用过程中,水平段的平均井径扩大率低于6%,平均钻速达到4.7m/h,钻井液体系的静滤失量控制在5mL以下,在润滑防塌、井眼净化及储层保护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HFT防塌钻井液体系有效解决了天环坳陷构造区块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节约了钻井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尺度自动站、雷达拼图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两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风变化,阐述了多普勒雷达拼图的水平结构特点,并对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 第1次强对流过程8~10级大风的站点数远小于第2次的站点数;第1次过程在沿淮淮北多数地区出现大风,分布范围较小;第2次过程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之外的全省多数地区出现大风,分布范围大得多。② 第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风速变化主要表现为一个峰值,第2次过程却在北部地区有2个峰值。③ 第1次过程主要由一次雷达回波过境造成,第2次过程则由两次雷达回波过境造成;第1次过程有一次回波单体合并现象,第2次过程有两次回波单体合并现象,合并之后对流单体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幂法、反幂法和原点平移法的特点,给出求实对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一种数值算法。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幂法、反幂法和原点平移法在迭代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公共对称平面的回转面交线进行分析,提出用三点定义二次圆锥曲线,确定其投影曲线方程.用高级语言编程实现该类交线在交互软件中的准确绘制.所绘交线与理论形状的投影作图十分接近,可以满足工程制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地区强对流天气(雷暴)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6~1999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规天气图及GMS-5卫星红外、水汽和分裂窗云图资料的分析表明,发生强对流(雷暴)天气的6种不同天气形势下,卫星云图的基本数字特征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卫星云图的灰度和局地标准差等基本数字特征的分析,发现局地标准差极大值和红外减分裂窗差值≤0极小值的出现,预示4h左右对流将发展到最强盛。同时,可以较好地把握强对流云团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雷暴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本顶破断失稳在急斜煤层放顶煤开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破坏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根据急斜煤层基本顶具有倾斜狭长板的特点,运用弹性薄板理论对基本顶岩层进行了拉应力分析,得出了顶板破断的判别准则,建立了基本顶初次破断后形成的“铰接结构”的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滑落失稳和回转失稳的力学条件,指出危险点是上铰接点。研究表明急斜放顶煤开采围岩结构虽然与缓斜煤层长壁放顶煤不同,基本顶(老顶)和直接顶只是在工作面的一侧,但仍然不能忽视它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铰接结构的上铰接点是岩层控制的关键点,这为现场实施充填以防止基本顶失稳的动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本顶破断失稳在急斜煤层放顶煤开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破坏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根据急斜煤层基本顶具有倾斜狭长板的特点,运用弹性薄板理论对基本顶岩层进行了拉应力分析,得出了顶板破断的判别准则,建立了基本顶初次破断后形成的“铰接结构”的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滑落失稳和回转失稳的力学条件,指出危险点是上铰接点。研究表明急斜放顶煤开采围岩结构虽然与缓斜煤层长壁放顶煤不同,基本项(老顶)和直接项只是在工作面的一侧,但仍然不能忽视它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铰接结构的上铰接点是岩层控制的关键点,这为现场实施充填阻防止基本项失稳的动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