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微  郭晗光 《世界知识》2008,(20):13-13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有位英雄叫桃太郎。他从桃子里蹦出来,见风就长,力大无穷。而另一位太郎,也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他就是日本新任首相麻生太郎。2008年9月20日,是麻生太郎68岁生日。在安倍、福田两位前首相接连辞职后,他接过了振兴自民党、振兴日本社会的重任。尽管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麻生说,在当上首相后,他的“天命”才真正到来。“作为首相,我觉得肩负沉重的责任,我深知民众对解决经济和民生问题的渴望,以及他们对政治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中国香港漫画获日本首届国际漫画奖中国漫画家李志清创作的《孙子攻略》获得日本“第一届国际漫画奖”。这是由日本外相麻生太郎6月29日在记者会上宣布的。该奖项由日本外务省设立,用于表彰外国漫画家的优秀作品,向全世界普及漫画文化。  相似文献   

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台湾)民主主义相当成熟,自由主义经济已经深入,也是一个法治国家。在各种意义上与日本享有共同的价值观。”——继今年2月4日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称台湾为“国”并美化日本在台的殖民教育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3月9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时,再次将台湾说成是“国家”。他似乎马上意识到了不妥,立即解释是“口误”,“无意中就会说成‘国’”。但他随后又将日台关系说成“两国间的关系”。“在当前被称为建交以来关系最坏的时期,改善日中关系是当务之急。在其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外相反而不断发表错误言论,致使日中关系更加恶…  相似文献   

4.
先锋快报     
中日韩将联合开发4G通讯技术中国、日本,韩国同意联合开发预计6年内在这三个国家推出的第四代手机使用的通讯技术。《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日韩三国很快将开展定期工作磋商,相互交换意见,推动三国科研机构及民营企业开展联合研究。这家商业日报还说,日本总务大臣麻生太郎(Taro Aso)将于今年7月在日本与中国和韩国政府主管官员签署一项协议,目的是使预计在2010年进入商业使用的第四代手机采用统一的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5.
2001年8月13日:小泉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2002年4月21日:小泉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2003年1月14日: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2004年1月1日: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10月17日: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在刚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日本首相小泉为他的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付出了代价。中国拒绝中日领导人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甚至中国外长李肇星也拒绝在部长会议上与日本强硬派新任外相麻生太郎会面。东道国韩国总统卢武铉只在会议间歇与小泉举行了仅30分钟的会晤,并且将小泉"狠狠数落了一番"。卢武铉说,"你和许多日本政客的参拜行为是对韩国的一种挑衅"。然而小泉却在APEC峰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以对战争的反省为基础,从不能再战的想法出发",他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在今年10月17日第五次参拜之后,小泉就向记者表示,"一年一次的参拜是好事。我想对战殁者表示敬意和感谢很有意义"。针对中韩两国抗议一事,他则对记者反驳道,"原本是内心的问题,别人不应该干涉。不是外国政府说'不'的问题","(参拜靖国神社)并非他国政府应该批评的问题,最好不要过多指责"。而当日本政府受到国会议员质问时,也声称,只要公布悼念目的,不采取神道的仪式,即使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违反规定"政教分离"的日本宪法。时任日本外相的町村信孝坦承,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可能会令日本陷入外交困境,也打乱了日本打算恢复日中对话的计划,但小泉的行为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显示"首相不屈服于外国的压力"。他表示,"首相决定参拜时,已深知会引起外交风波,但他在外交考虑与自己的信仰之间取得了平衡,决定继续前往参拜"。10月31日,小泉改组日本内阁,组建了一个鹰派色彩更浓的新班底。在小泉毫无停止参拜之意的情况下,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和新任外相麻生太郎也不甘示弱,表示也将继续参拜。小泉一次又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使本已恶化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中日举行首脑会谈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中日高层往来已濒临中断。11月1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见日本参议院副议长角田义一时指出,近年来中日关系遇到严重困难,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违背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执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靖国神社对日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小泉和他的一些大臣们总是强调参拜是"内心"的问题,是宗教的问题,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在日本学习、工作了18年的夏刚教授从包括地缘文化、政治文化在内的文化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田中耕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小职员。然而,是他使日本的诺贝尔获奖者人数上升到12人,是他创造了日本人连获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迹。他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又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仅有的学士学位得主。  相似文献   

7.
在伴随鉴真法师东渡的艰苦岁月中,有位意志坚强,历尽艰辛,最后被病魔夺去生命,葬身在中国的日本和尚荣睿。他也是一位修筑中日友好大厦的先驱者。鉴真化为日本的泥土,荣睿化为中国的泥土,永远为我们所敬仰。荣睿是被派遣到唐朝来的日本留学僧之一。他是日本美浓人(现岐阜县),出生年月不详,小时候在家种田,其后去奈良兴福寺出家为僧。公元七三三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日天平五年)四月,他与普照等僧人随同日本第九次遣唐大使丹墀真人广治来中国留学,八月到达苏州,后去洛阳,在大福先寺受戒。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23日下午,日本自民党举行了总裁选举,在全部528票中,福田康夫以330票的绝对优势战胜了竞争对手麻生太郎(197票),当选为自民党第22任总裁。福田作为新总裁,按照预定日程,24日任命党内主要领导成员;25日提出新内阁成员名单;26日完成国会指名、天皇认定等立法程序,正式就任日本第91任首相。"福田丸"扬帆出航。突然冲出的领航人福田康夫其实并不是政界陌生人。  相似文献   

9.
雪舟等扬     
雪舟等揚,是日本室(?)时代(公元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最著名的大画家。今年8月8日,是他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紀念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議各国在今年紀念十一位世界文化名人,雪舟便是其中的一位。雪舟等揚生于日本应永27年(公元1412年),卒于永正3年(公元1506年)。他一生在艺术上对日本美术的發展有过杰出的貢献。日本美术史家都有一致的看法,認为他不仅繼承了日本民族艺术的写实主义的傳統,同时还吸取了不少中国繪画(宋元画为主)的优点与經驗,在創作上  相似文献   

10.
4月21日,麻生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献祭祀品,成为第三位在任向靖国神社奉献供品的首相。麻生太郎的举动引起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07年底时,福田康夫曾冒着严寒造访北京,期望中日关系在破冰、融冰之后迎来春天,看来中日"春天"的到来并不是那么顺利。而在德国方面,自默克尔上台后,曾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在总理府会见达赖,中德关系也是波折不断,时时透出股股寒意。中日、中德关系的发展变化如何,这与政府政策和态度密切相关,毕竟涉及到国家立场、利益方面的问题,我不想在这上面做什么言论,但是这却引发了我对德日两国的探究。下面我主要从德日两国政治、经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的原因,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川达三是日本"社会派"的代表,他关注社会民生,大胆针砭时弊,写出了很多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的作品。参与过战争的石川达三创作过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正因为这部作品使他被我国某些人视为"反战人士"。细究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及战后的谈话,事实并非如此。他就是一位深受日本传统理念影响、拥有"狭隘爱国思想"并由此关注社会民生的日本作家。  相似文献   

12.
孙绍红  王沛 《世界知识》2014,(23):30-31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防费用大幅增加,缅甸正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前景的军火市场,各国政要、军火商频繁造访缅甸。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历史性访问缅甸,2013年1月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等密集访缅,今年9月印尼更是派出了由十个军工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访问缅甸。围绕缅甸军火市场,各国正展开激烈竞争。军火主要依靠进口缅甸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后国内族群矛盾突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东京工作时,一次宴会上偶然遇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企业家。当他得知我一直在研究福泽谕吉时,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福泽谕吉更是妇孺皆知,我们这些人自不必说,就连我四岁的小孙子也认识他。给他压岁钱时,小孙子提出,他要印着福泽谕吉老爷爷的那一张钞票。”1984年日本纸币改版时,一改世界各国钞票图案主要是著名政治家头像的惯例,决定采用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的头像。经过酝酿和征求意见之后,确定最大面额一万日元新钞票的图案采用福泽谕吉的头像。于是,福泽谕吉这位日本“近代思  相似文献   

14.
成瑞 《科技信息》2010,(31):206-207
新井白石被称为是日本的骄傲。他的身份包括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等。他在日本历史上、文学史上都有着卓越的地位。他还是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遗留后世的著作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如《东雅》这本书就是日本一些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必读书籍。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在《周一良自选集》中论及新井白石,说他是"江户时代许多著名的,受人重视的人物中最为多姿多彩的一个。""多姿多彩"这个词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特点。本文将主要围绕他在语言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隐元禅师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元隆琦是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祖。然而,他首先是一位明末遗民,一位悲伤的亡国诗僧。这可以从他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高旭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关心国事、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他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和进化论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他接受这些思想都与日本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正表现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与邻国日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旭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关心国事、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他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和进化论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他接受这些思想都与日本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正表现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与邻国日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駐美大使是華盛頓消息最灵通的人物之一。這就可以解釋,为什么美國人要注意着他送因东京的報告。很奇怪地,這位大使敦勸他的政府跑慢一點。他是在恐懼着。恐懼什么呢?恐懼日本現在如果再進行更進一步的侵略政策,在華盛頓將會引起反響。他特別相信,日本如果能够暫時少安無躁,它将可以繼续從美國国務部骗得它所需要的煤油  相似文献   

19.
“嚼”蜡丸与“烧”刺身一位访问中国归来的日本朋友对我说,他在中国看过一次病,按处方领得一些乳白色的、外表发硬的中药丸。他就把整个药丸放进嘴里咀嚼。呵,难吃极了。事后才知那乳白色的“外表”正是用来包装药丸的蜡壳。尽管日本的包装水平很高,但中国这种用蜂蜡包装药丸的巧妙技术,仍使他感到十分佩服。我也向他介绍了自己来日本后的一些生活体验。例如,从市场买来生鱼片(日本人称为“刺身”),竟用油煎来吃。他听了大笑不止,因为日本人吃“刺身”,是生吃的,如果烧熟了,就不叫“刺身”了。大家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  相似文献   

20.
俞樾与日本文人[日]德田武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他对中国古代经典拥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而看中他的,则是当时在上海经营贸易公司“乐善堂”的岸田吟香。吟香其人,不仅从商,还是一位颇具汉学修养的文人。吟香将日本江户时代大量出版的,日本人所作汉诗文集带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