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三农”问题事关重大、事关全局,在当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实行“三教”(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统筹,“两教”(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3.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本出自《诗·鲁颂·?》篇,而《论语·为政》第二则中记载孔子论诗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说法甚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思无邪”并非《鲁颂·?》篇的本事本义,而是孔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二、“思无邪”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思无邪”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对于“乐”进行了详尽的美学阐释。孔子从“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首开论“乐”的先河,公孙尼子的《乐记》则是对于孔子有关“乐”美学阐释的理论总结,荀子则从“乐”的本体和“乐”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乐”进行了系统的美学阐释。  相似文献   

6.
从"述而不作"看孔子的写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而不作”是孔子写作教育现的核心,这种写作教育现对当代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从探究孔子写作教育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写作状况,提出写作教学或是学习写作必须是将“读“与“写”,“述”与“作”紧密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的书,它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如: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的运用;代表多数的“三”;以一引出的“三”,“三”的倍数;三种类;三方面;三要点。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1.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无为"管理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孔子和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使我们对班级管理有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通过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12.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众所周知,孔子在体育方面的主张及其实践,恐怕不为很多人所知.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素以文化昌盛著称于世,这是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悠久历史分不开的。而孔子,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师,曾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死后,特别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解放前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的影响来为巩闹他们的政权服务,于是孔子先后有“素王”、“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尊号,在他的家乡曲阜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孔府。孔子被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孔子在“教”和“学”的实践过程中,就学习方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观点,在重视“学法”研究的今天,探讨和总结孔子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虽然散见于《论语》之中,但归纳起来看,这些方法有其完整的体系。具体包括下列几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多闻”“多见”,“学”  相似文献   

16.
“君子”和“新民”分别是孔子和梁启超提出的理想德性人格。这两种理想人格,在提出逻辑、内涵体系、政治命运等方面,既具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各自政治理想各有异同。我国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要借鉴他们的思想逻辑,对其思想加以批判和继承,避免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7.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子被后世推崇至圣,成为“万世师表”,决不是一种历史的或然,也不是时代统治者个人的一时爱好,而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历史诸要素合力的结果。当然,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学说的实用性是这种结果的内因,而其首开私学,并极力普及、推广其学说思想的有效途径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别直接推动、成就了孔于在中国文化史上“万世师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解"立"——从"三十而立"到"安身立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命”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方针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德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治国思想的继承。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理论,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借鉴和继承。今天,我们要通过研究朱熹思想,联系实际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