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华地区野生大豆小种群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阐明小地区范围内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浙江金华地区5个一年生野生大豆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根据RAPD数据计算得 Shannon指数估计了5个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野生大豆种群间,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吸收与消耗两方面着手,建立了两种植物为一种资源竞争的模型;和两种植物为两种资源竞争的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种间竞争的机制,讨论了谢氏耐性定理与竞争机制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植物为适应长期竞争压力所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种群间遗传距离与进化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对罗卜岩闽楠(Phoebebournei)群落中的23个乔木优势种群进行联结测定,应用2×2联列表,以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x2统计量度量等公式计算,用相关系数t-检验,从种的个体数角度分析闽楠与其它优势乔木种间联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罗卜岩的闽楠群落内多数优势乔木种群存在一定联结,但正联结值大的为少数,共同出现百分率较低;取样面积大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群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植物种群生态学近20年在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动态作如下归纳:(1)植物种群生理生态学在向宏观方向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也向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2)植物种群繁殖生态主要集中于繁殖分配与繁殖投资、分配通货,生殖值,生活史进化,繁殖时间和频率等;(3)无性系种群生态学主要集中于无性系性、生理整合,克隆生长格局,无性系生长型,等级选择模型和空间拓展性等,(4)植物构件生态主要集中于植物沟件种群动态和形态结构与构件的关系。(5)遗传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化、适应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型及其遗传基础,多态性等。(6)植物行为生态学主要对植物觅源生态学研究,并集中在资源分配格局、表型可塑性,资源异质性以及觅源行为和进化,种群统计学主要涉及图解模型和转移矩阵模型,植物种群生理生态、生殖生态、遗传生态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均与分子机制相关联,因而成为种群生态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6.
DNA标记的出现为种群生物学家解决某些种群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工具,选择好合适的DNA标记,能揭示出种群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纬度地区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不同纬度地区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桐花树种群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 ,观察杂合度为 0 2 51,期望杂合度为 0 197.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较小为GST=0 .2 15,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 2 1 5%来自种群间 .种群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 0 0 93和 0 912 ,基因流较小 ,Nm =0 .887.研究还发现纬度为2 2°N的深圳福田种群、 2 1°N的广西英罗湾种群的遗传变异要高于纬度为 19°N的海南东寨港种群和 2 4°N的高纬度的福建浮宫种群 .  相似文献   

8.
遗传距离是衡量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和差异大小的数量指标。近年来,不仅在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方面,而且在分类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人类遗传研究中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注意。本文阐述遗传距离的概念、估算原理及其应用,并将其与蛋白质变异有关的等位基因差异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讨论最小遗传距离D_(min)、标准距离D和最大距离D_(max)的概念与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释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桐花树种群的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纬度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探讨,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桐花树遗传变异性低,4个纬度桐花树种群分为南北两个类群,海南和广西为1个类群,广东和福建为1个类群.利用Shannon's指数计算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广西种群多样性指数最高,福建种群最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64%),小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36%).本文同时探讨了种群遗传保护和引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矮岩羊种群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路线调查方法分别于1998年7-8月和2000年7-8月对巴塘县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矮岩羊的种群数量下降很快,目前主要栖息在巴塘县的竹笆笼到苏阿龙一带河谷及支流两侧陡峭的、难以攀越的悬崖绝壁上的岩壁草丛环境中,面积大约200km^2的范围内,数量大约在141只左右,活动群体的大小为2-10只,种群平均密度为0.705只/km^2,矮岩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休息时喜欢用前脚刨地,约占休息时间的1/3。森林面积的锐减,人为猎杀,过渡放牧是影响矮岩羊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野生大豆若干耐盐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NaCl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模拟盐渍环境,对10个不同耐盐的野生大豆材料分别用100mmol/L NaCl和150mmol/L NaCl溶液胁迫,测定组织含水量、超氧自由基、MDA、SOD、POD、CAT酶活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对比在NaCl渗透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表明SOD、POD和综合酶活力随着胁迫压力的增大而上升,脯氨酸、可溶性糖也逐渐积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聚类分析也表明,在2种胁迫下,在所测的生理指标中,酶活力在野生大豆的生理活动中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运用RAPD技术,以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和澳洲鳗Anguilla australia尾鳍DNA作为模板,在2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种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反应,得到这3种鳗鱼DNA的RAPD扩增片段,通过比较这3种鳗鱼的扩增条带的特异性、种间相似性指数(日本鳗和欧洲鳗之间的相似指数为0.556 5,日本鳗和澳洲鳗、欧洲鳗和澳洲鳗的相似指数分别为0.510 2和0.5278)和遗传距离,探讨这3种鳗鱼的遗传差异,为鳗鱼的种质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破除野生大豆休眠和缩短发芽期的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整齐度,采用了多因子试验,发现用砂纸打磨后的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野生大豆发芽期长,发芽不整齐和发芽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生DNA(RAPD)技术对裙带菜9个品系的种质类进行分析,共筛选出18个引物扩增出221条清晰可重复的带。进一步分析表明,9个裙带菜品都保持着一定的遗传离距,且有6个品系具有可作为遗传标记的特征带。上述结果在NDA水平上提供了裙带菜品进行杂交组配时远缘亲本选择的理论依据,并初步证明了利用RAPD技术对裙带菜进行种质来源分析和种质差异鉴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三江段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开发了4对大眼鳜微卫星DNA引物,此外,还从28对鳜属微卫星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5对,19对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对32尾右江(YJ)、35尾左江(ZJ)及36尾红水河(HSH)三地理群体野生大眼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总群体的固定指数Fix范围为0.001 4~1.000,表明19个位点在总群体内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其对环境的应对能力有所下降。遗传参数统计结果表明,总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4737)、香农指数(I=2.399 8)、平均杂合度(Ave Het=0.720 6)、多态信息含量(0.447PIC0.947)均显示:在哈温平衡下,大眼鳜3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3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红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左江群体、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左江和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为接近。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大(0.15群体间近交系数Fst=0.153 90.25),15.3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4.6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576 1,各座位的基因流Nm分布范围较广(0.147 4~8.909 1),平均Nm值为1.374 5,表明3群体间属于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流基本顺畅,群体内的近交系数较高,容易引起遗传结构的变化。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聚为一支,符合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lsia ordosica 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6%,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84.6%~90.9%之间.(2)油蒿的种群间分化较小Gat=0.1364,86.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的遗传一致度都在96%以上(3)聚类分析显示,地理分布近的种群被聚到了一起,反映了油蒿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