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素霞 《科技信息》2007,(16):50-50
物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教材,物理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典型的辩证法,把物理教学与哲学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指出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对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提高认识能力,意义重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对立统一规律。并以热学教材为例,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勤奋求真的科学精神和造福人类的科学道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保证德育为首的位置在物理教学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努力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学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只关注科学结论,忽视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人文价值.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的本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物理学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现象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利用本民族对物理学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通过加强科学方法的教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所学的有关物理知识加强对体育科学的研究,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家自身高尚情操,物理知识内在美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通过物理实验、课外活动的教学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0 引言为四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在近些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物理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不只是叫学生认识几条物理规律,懂得做几个实验就算完事,还要遵循“寓德育于传授知识之中”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方法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刘亚  肖楠 《科技信息》2007,(16):100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三大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并指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现象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利用本民族对物理学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通过加强科学方法的教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化素质;通过所学的有关物理知识加强对体育科学的研究。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家自身高尚情操,物理知识内在美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通过物理实验、课外活动的教学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优秀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笔者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个切入点,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后现代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又顺应于哲学的发展.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毫无疑问,理应渗透于心理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因此可以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的趋向分析,推演出后现代心理健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涂汉仑 《科技信息》2012,(3):359-359,373
某某先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艾丽丝·沃克所作小说《紫颜色》中的一个重要男性角色。通过该角色,沃克表达了其关于男性、社会制度与女性主义的诸多思想。通过对某某先生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发掘沃克所要表达的妇女主义观点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历来得到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充分关注批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潮,颇多文章从不同的批评视野,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解析这一经典名著,本文试从文学空间的视角来解读女主人公凯瑟琳独特的复杂个性。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莫言以女性为中心建构他的文学天堂,并以“美”为主旨来塑造他的女性王国,他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人性美、母性美、悲剧美的品质,这些品质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与作者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以作品为依据,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的特征,挖掘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元在电影《看上去很美》中娴熟地运用大量的全景和对话场面,力求在影片的叙事中发掘出幼儿园在社会规则控制下的集体生活场景和孩子崇尚自由的心灵世界。而大量特写镜头的切入,则使影片始终蕴涵着一种人文关怀的基调。同时这部影片又有着较强的社会寓言色彩。个人的自由思想与集体童声合唱所产生的对立,让追求自由的幼小心灵在单调驯顺的集体体制中显得极为孤独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著作翻译的一大难题是哲学术语的汉译。根据解释学的“不可翻译性”原理,译名之争源于不同译者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解释“境遇”和理解“视域”的不同;从翻译活动的目的看,目前哲学界比较认可的关于being的译名“是”虽然益处多多,但将面临如何在汉语中扎根、存活的严峻挑战。在目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不妨可以将being这类哲学基本术语直接引入汉语,作不译之译。  相似文献   

19.
依托军旅作家石钟山的近作<遍地鬼子>,从文化的角度,抽出其中几个重要的具有文化色彩的人物(如郑清明、白半仙、三甫等),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较为微观的分析及对作品进行阐释,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审美判断的角度,探讨关于艺术创作中艺术思维活动的客观存在规律。指出:艺术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意象思维活动方式,意象思维不是简单的概念或孤立存在的因素,而是一个有关艺术存在的意识精神系统。围绕这个体系,揭示其存在的哲学审美认识层面上的发现:其一,主体的艺术禀赋决定了艺术形象的表现特征;其二,艺术想像力表现的过程即是完成意象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