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坑降水影响工程的工期及安全,降水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从管井降水原理、管井设计、管井施工三方面介绍了管井降水技术。针对工程基本概况,对管井降水设计及施工要求作了探讨,阐述了管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证明了基坑管井降水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李新元 《工程与建设》2012,26(5):687-689
排水盲沟作为一种排水构筑物在市政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逐步应用到某些房建场地,有效的解决了抗浮、基坑降水等问题,且效果良好。该文划分了建筑场地排水盲沟的种类,分析其适用条件,并介绍了几个成功应用的工程实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关系数及逐步回归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地温与降水的关系,并建立昆明周围地区(包括西藏一些地区)3个地温层(0.8,1.6,3.2m)对昆明降水的月预报方程。给出了月降水的拟合效果图和1992年、1993年各月昆明降水的预报。最终形成昆明地区《地温预报汛期降水系统》软件包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4.
李凤秀  朱业玉 《河南科学》2019,37(6):924-932
利用郑州气象站1961—2017年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平均小时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贡献率、降水发生率、降水历时及强降水等级等指标,分析了57年郑州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郑州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凌晨、傍晚和上午10时"三峰"结构,主峰出现在傍晚18时;而降水频次表现出凌晨1时至上午9时的单峰结构.②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在上午10时呈现的峰值是由8月份降水贡献的,6—7月在该时段并未表现峰结构.③郑州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而贡献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④郑州降水以1~5 h短历时为主,频发于傍晚和清晨前后,贡献率则以7~24 h历时为主,频发于凌晨下半夜至早晨.⑤强降水频发于凌晨和傍晚,三级频次最多,二级次之,一级最少;降水贡献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特点,对集中供热工程中降水方式的选择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降水方式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层岩性、厚度及岩相变的变化很大,采用通常的平均布井方法,对河漫滩一级阶地等地段进行工程降水设计,很难获得满意的降水效果。通过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吉发综合大楼工程降水的实例,说明了工程降水方案设计与沉积岩相的关系。目的在于指导工程降水设计,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效果。并指出根据沉积岩相结合分析方法,在岩相复杂地段降水井平面设计应遵循三条原则;同时也指出了满足岩相复杂地段降水设计的水文地质勘察手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2009年生长季日降水资料,对陇中黄土高原安家沟小流域日降水格局及脉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年均降水量为271.56 mm,年际变异系数为29.14%.降水事件以≤5 mm的降水为主,占全年降水事件的44.55%;≥10 mm的降水频率很低,但对年降水的贡献大,占降水总量的64.87%.0~10d降水间隔期(无降水日)所占比例最大,为年无降水期的87.03%;>10d降水间隔期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5 mm/d的降水呈下降趋势,而≥10 mm/d的降水略有上升,年内总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祁连山区17个气象站1952-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运用趋势线拟合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夏季均温都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大部分是上升趋势,有少量减小.并得出年均温和夏季均温上升趋势最大的气象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上升趋势最大气象站,以及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下降趋势的气象站.(2)年降水与夏季降水及年均温与夏季均温都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的相关性要好于温度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关性较好的气象站,指出气象站降水和温度的一些特点.(3)2000年以来,各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初步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北宫门车站施工场地土层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特征为基础,结合工程特点,分析了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降水方案进行了设计,得到了各不同降水参数。根据所设计方案进行了工程降水施工,降水效果表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深井井点降水的设计计算、井点布置、降水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介绍了深井井点降水在洛河沿岸深基坑开挖中的应用,指出深井井点降水技术是较实用、简便、经济有效的一种降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坑降水是涉及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降水设计及施工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就芜湖河漫滩地区的工程降水设计而言,以管井与明排相结合的降水形式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徐贵新  李玉琴 《河南科学》2012,30(9):1283-1286
降水减压是北汝河渠道倒虹吸工程的难点,通过工程区水文地质的分析和概化,基于Modflow软件,建立了倒虹吸深基坑降水减压条件下的地下水三维渗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型识别,确定了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利用识别后的数值模型对5个不同深基坑降水减压方案的地下水流场进行了预测,确定了降水减压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16组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透气真空排水室内模型试验,得出了采用透气真空排水法各试验的淤泥试样表面水层厚度.在相同试验容器内进行相同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自然静置沉降试验,对比了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排出率.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层厚度大于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中的表面水层厚度;透气真空排水法能够促进淤泥向上表面排出水分.通过排水面和淤泥颗粒受力分析,从颗粒絮凝的"絮凝-断裂"沉降过程以及下部支撑淤泥层的"抽空"效应解释了透气真空排水法促进表面水排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尾矿在立式砂仓或深锥浓密机等脱水工艺条件下仍达不到预期质量分数,添加外加剂是实现二次快速脱水的有效手段。针对某铜尾矿较细、泌水能力差,经过深锥浓密机脱水后质量分数仍不达标的问题,通过添加A型外加剂、B型外加剂进行二次脱水实验,并以不添加外加剂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外加剂的料浆1 h、2 h泌水量明显大于不添加外加剂的料浆,随着泌水时间的增加,4 h时添加与不添加外加剂的料浆泌水量基本持平。通过3种情况下脱水质量分数与脱水时间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浓缩尾矿二次脱水数学模型,即二次脱水质量分数与脱水时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最后,分析了外加剂对尾矿快速脱水和结构强化机理,外加剂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尾矿脱水质量分数,同时可增加尾矿稳定性,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64-6170
基坑施工降水对邻近地铁隧道产生附加沉降,正确评估其大小及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某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复杂环境条件,考虑基坑围护桩人工挖孔桩施工降水实际情况,在某些假定条件下,采用简化大井降水分析方法。分五种工况对围护桩施工降水对邻近地铁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降水对地铁最大影响时,地铁隧道产生的最大沉降为5.7 mm,不满足地铁运营线路轨道变形的要求;采用跨三桩施工降水可将地铁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控制在地铁运营线路轨道变形范围内。针对减少基坑施工降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公寓基坑工程,针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该基坑的复杂环境条件,首先采用简化大井法计算帷幕失效(工况一)下基坑降水坑外地层的水力坡降曲线,采用二维有限元渗流法计算帷幕有效(工况二)下基坑降水坑外地层的水力坡降曲线;接着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坑降水引起地铁盾构隧道的附加沉降,分析基坑降水对下卧地铁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截水帷幕失效与有效两工况下,基坑降水引起下卧地铁盾构隧道右线中轴线处水位降深分别为4.2 m、1.5 m;(2)考虑截水帷幕失效与有效两工况下,基坑降水引起下卧地铁盾构隧道右线、中轴线底部最大沉降分别为-2.83 mm、-1.3 mm,均满足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体的固结排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脱水的性能,结合两者的特性,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脱水的规律。试验采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的处理,对比试验前后土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的脱水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处理后的高岭土含水率由30.9%下降到14.17%,其中结合水由20.06%下降到8.46%。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比非超临界下的脱水效果更好,特别是结合水的去除效果更好,也就是加速了土体的固结排水。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于结合水的良好脱水效果,也可用于膨润土这样的高结合水含量的土体。  相似文献   

18.
将正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泥浓缩脱水,对孔径更大、机械强度更高的低压过滤膜应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工艺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对比试验证明低压过滤膜由于膜厚度方面的劣势带来的严重浓差极化现象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水通量,不能满足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的要求。对正渗透污泥脱水过程中盐离子反向传质情况的监测分析发现,这一过程受污泥侧盐累积量与污泥含水率两个因素影响,污泥侧盐浓度最终根据试验条件不同而稳定在0.1~0.2mol/L内。污泥中混入盐对污泥极限脱水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而应加以控制。试验用的3种常用污泥絮凝剂使正渗透污泥脱水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水力吸泥-离心脱水疏浚过程的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成区的中、小河道底泥污染特征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富集于浮动性表层底泥中,以水力吸泥-离心脱水组合疏浚工艺用于清理此种底泥的环境特征分析,采用现场疏浚操作时,同步进行相关物流与水体采样监测的方法进行,结果显示:水力吸泥的疏浚泥浆其污染物组成与原状底泥一致;泥浆经离心脱水后,805以上的颗粒物可回收于含固率谪于70%的脱水泥饼中;脱水泥饼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显著低于原状底泥;离心上清液浓缩了底泥中的各种污染物,其直接排入河道是造成水力疏浚过程水体水质损害的最主要因素;离心上清液可经混凝-澄清-过滤过程有效地净化,研究证明该组合疏浚工艺配套离心上清液澄清后,可符合相关类型受污梁底泥疏浚的环境保护要求,且大部分疏浚物流可就地利用于浸地或农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基坑降水对周边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表沉降的影响,采用"现场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反演—数值模拟计算"的一体化手段,运用MIDAS/GTS数值分析软件,对苏州地铁4号线某车站基坑降水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的降水方案设计下所产生的基坑外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表沉降,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降水施工工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小不一,在进行降水设计时需对不同降水工况设计下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使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以实现降水方案设计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