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功能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自“试点”以来,社会工作介入基本生活救助领域已初见成效,社会工作“叠加式”救助服务和“嵌入式”救助服务相结合的基本生活救助体系使以往的“消极性社会救助”逐渐转变为“积极性社会救助”,发挥着积极的“助人自助”式的预防、复原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功能的有效发挥受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政府的投入力度、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原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在我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及管理手段等,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尝试分析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现代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来,为暂时或永久面临生存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发挥着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完善,而目前对发展性社会救助政策尚未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取得的成就、发展型社会救助内容不足的分析,提出一些发展性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如“工作验证”、建立个人救助综合账户、小额贷敖和税收优惠、多元主体参与等,为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内容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度嫁接:社会工作介入离婚诉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离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离不开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介入,而社会工作尤其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其介入离婚制度提供了可能。司法实践和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制度的必要性还无清晰认识。对此问题的讨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离婚制度的指导理念;其二,离婚制度建构的社会适应性;其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通过考察离婚制度与社会工作理念的契合。对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制度的具体范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创业成了职业规划的一个方向,并且社会工作组织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文通过对社会工作的相关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工作和大学生创业的内在联系的浅析,以及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促进大学生创办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慧敏 《华东科技》2023,(1):116-118
<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全球中高端科技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该技术还在军事、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不断引领开创新局面。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产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其不仅重塑了社会工作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原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一定冲击。而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及时推动青年社会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合,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青年社会工作理论与行动系统如何实现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的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事件层出不穷,只有缓解家庭问题,方可使流浪儿童回归社会与家庭。所以,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实施家庭参与。本文根据我国流浪儿童存在的救助保护现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服务送达的效果评估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规范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行为,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有序发展。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社会工作服务送达效果评估的研究不多,也尚未构建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送达效果评估体系。通过阐述社会工作服务送达效果评估的重要原则、关键维度以及提高社会工作服务送达效果方法和途径,为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相对脆弱与边缘群体,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对象之一。现有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不足以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探索“物质+服务”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回应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是新时期残疾人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思路。以Z区“暖心计划”为例,采用抗逆力视角,探索“1+6”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突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下能力为本、家庭为本、社区为本以及专业为本的创新思路,将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救助领域,社区所提供的就业服务、维权服务以及救助服务对于保证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合法权益、发展机遇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利用社区建设来增强社会救助的效果,来“完善公众参与的微观基础”,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长沙市区442户低保家庭和长沙市各个区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天心区在社区建设,特别是针对社会救助的社区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制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且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演变而来的,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发展与完善,助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性和发挥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三农"问题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校团委通过实施“社区社会工作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社会责任感、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区意识,实践证明“社区社会工作行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裁体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夏芸 《海峡科学》2007,(6):150-15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由单位承担的一系列救助保障功能迅速向社会转变,同时随着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残疾、孤寡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救助问题,也需要社会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急待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运行于社区之中的社会救助制度.该文分析了我国社区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工作的职业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面临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而以往的社会工作教学更为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理论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践需要。本研究提出面向职业实践的社会工作具身化教学新路径,并从具身体验、具身认知、具身实践三个维度阐释具体的教学方式。具身体验是让教学回归学生和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过程的知与学;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作为认知的主体,内化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具身实践是强调“身心一体”的跨学科社会工作服务。具身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全人”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社会工作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高校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之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性、多样性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向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多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更有其新的内涵。近些年来,我国在城市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现实困难与问题,最终以发展的角度得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