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省域集聚布局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集聚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撑创新增长的基本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省域高等教育数量、质量两类资源集聚布局的创新效应。采用位序-规模法和首位度法进行测算发现: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单中心”分布特征,高度集聚于省会,质量资源比数量资源更为集聚;部分发达省份高等教育数量资源呈现分散化布局趋势,并逐步向省域“多中心”分布发展,但这并不与集聚布局的基本格局相冲突。回归结果显示: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发明创新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存在地区异质性,质量资源集聚的倒U型创新效应在中西部显著,东部不显著,而数量资源集聚的倒U型创新效应在东部显著,中西部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较之经费资源集聚,省域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集聚是更为重要的创新效应源头。省域高等教育资源的首位集聚布局和省域总体意义上的均衡化布局并不冲突。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有赖于中心城市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在充分释放内部集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外部集聚效应的结果,即为“集聚驱动分散”的过程。首位城市充分集聚发展是省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及形...  相似文献   

2.
文献回顾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在企业家导向对突变创新正向影响的基本命题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平市场导向对企业突变创新的倒U形影响关系,以及市场导向对企业家导向和突变创新间正向关系的倒U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雪莹  张宓之 《创新科技》2021,21(11):42-51
考察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探究影响城市间协同创新趋势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区域一体化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跨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广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度量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创新合作深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创新合作策略,积极参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创新活动,提升区域创新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利用2012—2019年知识密集型行业55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技术整合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政府补助与税收减免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对财政激励政策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和税收减免在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中有更明显的激励效应,相比非国有企业,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积极的政策效能。本研究结果可为企业探索技术创新路线、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20年我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产业集聚与经济集聚对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专业化集聚与经济集聚显著提升本地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制造业的低碳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阻碍地区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的提升;经济集聚调节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年—2019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1) 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全国层面,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曲线,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 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相比于非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N”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企业成长和创新集聚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2012—2021年新三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财务杠杆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财务杠杆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具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靶向效应,创新驱动效应对于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表现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整合的研究模型来分析关系嵌入性对于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对35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嵌入性正向影响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组织间惯例在这种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产品模块化在关系嵌入性对于合作创新的直接效应和通过组织间惯例影响合作创新的间接效应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高铁开通视作一个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网络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髙铁网络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西部地区与各区域小城市的创新促进效应受高铁开通的影响更大;(2)在经过PSM-DID方法与剔除特殊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高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是高铁网络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传导渠道,高铁带来的高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高铁网络对高端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能通过高端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之创新效应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我国产业集聚各种效应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在总揽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产业集聚之创新效应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产业集聚促进创新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知识溢出机制、知识特有属性机制和集聚企业互动机制,并由此构建了一个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最重要的载体,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以吸引人才,以及合理利用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在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动因及经济后果模型,并运用中国2007~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水平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主要受创新活动和科研投入等创新环境的影响;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两者关系中,创新绩效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户创新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创新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创新动机、信息粘滞性、互联网环境激励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222份互联网用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用户创新行为受到创新需求、创新获益、创新成就感、信息粘滞性和互联网环境激励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但领先用户和普通用户在这几个变量与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深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空间错配指数,考察我国市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空间错配问题,其中东部地区配置不足,中部、西部地区配置过度。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空间错配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从溢出视角看,相比于本地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我国城市创新水平受邻近地区的影响更大;该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东部、中部地区为“倒U型”,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因此,优化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畅通地区间经济循环,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技术多样性对企业韧性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多样性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倒U型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企业所处地区的企业集聚程度对倒U型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企业集聚水平高地区的企业相较于集聚水平低地区的企业,技术多样性更能够对企业韧性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企业可以从数字化转型角度,将企业技术多样性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提升企业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区域企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技术多样化能力,进而提高企业韧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研发是企业能否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以2014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203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研发能力、企业海外人才资源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和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关系,还有倒"U"型关系;研发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海外人才资源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20,(1):70-79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集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构筑区域创新生态网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剖析创新型企业区域集聚的模式类型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阐释了创新型企业集聚形成的内在动因,分析研究表明:在满足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净收益现值总和大于零条件下,集聚所产生的交易费用降低效应与创新优势叠加的增强效应等已成为促进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关键因素。而集聚区域关联企业竞争的创新挤压效应所引致的附加值增加型与成本降低型的集体创新学习机制、创新型企业区域集聚的技术溢出机制和创新型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机制等成为吸引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促进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采取合作创新策略须满足的条件为■,该结论对塑造区域良性创新生态、实现区域整体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决策借鉴意义。据上述研究,从强化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文化培育与氛围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打造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任务冲突与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参与型领导对任务冲突与人才集聚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任务冲突对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即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型领导正向调节了任务冲突与集体学习和知识溢出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任务冲突与信息共享和创新效应之间正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支持。研究结论对科研团队如何产生与提升人才集聚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规制分别对创新的影响已受学者的关注,但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对创新,尤其是创新效率的研究不足。在创新动力和投入依旧受限的情况下,效率的提高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运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试图分析贸易自由化和环境规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即贸易自由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均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和创新补偿作用,从而提升创新效率,但同时这一作用也存在“度”的限制;其次,环境规制正向调节贸易自由化对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贸易自由化亦正向调节环境规制与创新效率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