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需要在对外传播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将文化自信与他信的建立落到实处,需要从优秀传统和时代新风中丰富文化传播资源,从政府到个人建立主体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从线上到线下打造多层次对外传播渠道,从“大叙事”到“小叙事”多维度地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元叙事供给不足三方面对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的挑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策是建构以叙事符号、叙事结构、叙事语态“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叙事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通过对L学院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中“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不会表达红色故事中的专业名词”“红色文化的实践不够”的能力短板,在相关能力培养中应注意拓展教学内容,构建红色文化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使学生熟知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并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如今全世界迎来了一个文化思想不断交融汇合、充满挑战的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民族精神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是以“老西安·老故事”故事搜集梳理为主题,通过创新项目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探寻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市发展中的民生故事、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广西安优秀的城市文化故事,体现西安国际化城市的内在社会文化价值,并论述了高校“双创”项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回应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课程之切,顺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之需,满足提高课程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实践之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其内容、价值导向和目标与思政课相互关联。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优化中国故事内容、丰富讲述形式是增强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廉洁故事是丰富“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讲好中国廉洁故事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手段。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开放格局、育人导向梳理中国廉洁故事,充分挖掘传统廉洁故事、红色廉洁故事、当代廉洁故事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在思政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中讲好中国廉洁故事,面向青年学生传播廉洁理念、廉洁规范、廉政经验,是以清正廉洁为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立德树人与以廉润德相统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地方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来华留学生应当充分依托甚至融入地方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并运用于日常交际;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含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够以一种“他者叙事”的视角实现中华文化的“软传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试为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中最基本的喜剧策略做出“讲段子”的概括和命名。并从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冯小刚电影的故事框架、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证明,并对这种策略的电影本体意义和文化意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是贯彻落实文化战略、推进优秀文化传承的必要方式,对于促进师生进行文化交流、拓宽视野、强化语言技能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创新方面,要注重言语内容创新,奠定讲好中国故事基础,延伸讲好中国故事效果。在路径创新方面,应打造阶梯式路径,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递进逻辑;建设混合式路径,贯通讲好中国故事的互联逻辑。  相似文献   

10.
董立勃的系列小说完成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如何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应该通过“卫星”事件充盈“核心”事件、增加故事的自由度和可塑性的方式使基本故事结构丰富、生动;其次,改变故事语境对读者的疏离,消弱传奇性,增加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外宣话语及其翻译是“中国话语”的一部分,其叙事体制的阐释:从表象看,是中国话语翻译传播的中国视角及中国关键语外译中国特色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从深层看,是反映自我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的翻译思想阐释体系。而要趋近外宣翻译中国话语的意义本质,译介叙事之文本内力的聚成是关键:一是在翻译叙事的回应中,应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凝练中国思想,揭示外宣翻译实践的文化基因;二是在翻译叙事的话语权意识协调中,选择代表中国经验本质的正能量话语,用中国表达来讲述原创性中国叙事,体现“正向传达”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把控国际话语及其舆论导向的言说权。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以“声音传播”为特点的娱乐节目,其“以声音为内核”、以“视像为辅助”的内容构成颠覆了视听平衡的影响表现原则。严格的说,《中国好声音》并没有降低视觉的表现力度,只是突出和提高了听觉成分在节目中的地位。以对“声音”的评判作为节目推进的主动力,严格控制“故事”的泛滥,《中国好声音》做到了从真正地“娱乐”而不是“愚乐”。以上种种,与麦基叙事策略有着高度的暗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桥梁,外宣翻译的文化活力源于不同符号和编码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因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符号学理论框架下的外宣翻译意义问题,指出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文本的信息记忆功能和文本的信息创造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变异与再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有效避免外宣翻译单一学科视角存在的学术盲点和解释偏颇问题,进一步拓展外宣翻译跨学科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讲好“故事”不少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已在放缓,投资者正把资金分散到海外的企业上,况且美国的高科技网络概念正热,这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机会。但象美国那斯达克这样的股市,每天都有来自各国各地的企业讲“故事”,股民凭什么相信你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对此,中贸网总经理梁舜钧的体会是讲一个最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杨步伟与赛珍珠各自的食谱书写,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赛珍珠凭借文学影响力支持杨步伟的《中国食谱》;另一方面,她从促进东西方国家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对同类题材进行了拓展。两位杰出女性在中外饮食交流史上留下的这段佳话,有助于我们当下“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手段.以框架分析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叙事的3层次框架要素,认为《角度篇》是以“立足于真实,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作为叙事主题,在结构上着重突出文化软实力,淡化硬实力,在表达上采用西方世界容易形成优先式解读的符号和话语方式.真正做到中国故事,国际叙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安全战略,从文化传播媒体的视角来探寻文化安全的主题媒体话语体系的价值,梳理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途径以及相应的反馈机制。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文化安全体系,主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