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革命文化对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呈现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积极发挥革命文化的四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理论自信的客体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客体,中国共产党是核心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自信,判断文化自信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性特征,决定了我国构建现代文化自信主客体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比起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当形势发生的变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影响之时,就决定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让全党全民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和基因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具有历史悠久的薪火相继的传承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伟大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在实践中反映并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新的时代课题.中国博大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具有时代必然性.地域文化对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文化自信本质特征以及场域转换中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哺育作用.在地域文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文化价值自信为内在灵魂,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标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以培育文化品牌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在社会理想、政治思想、经济观念、文化理念等方面有这种共性、契合性,才使社会主义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基因,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潮之际,仍然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拙、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健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现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童,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向度和强度体现,蕴含着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显示着人与社会精神品格。文化自信的生成由多种力量聚合而成,其中文化的制度性认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约束力,实践性认同是文化自信的依靠力量,而话语性认同则是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只有积极地推进制度建设、共有社会实践与语言的表达和交往等文化实践,才能形成自信的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的发展、选择什么道路,文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中国走适合自己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逻辑必然。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崇公"文化传统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自然契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根植于中华文化而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由此,进一步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从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出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总结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卑,从自省走向自立,从自强走向自信的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应对当前多元文化挑战、强化民族意识、培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对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进行阐释;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等角度探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以期对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承、建设、发展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打破了近代国人的文化焦虑,增加了文化供给,成为文化自信的"催化剂",使国人重拾文化自信的勇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了文化自信的地气,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文化自信的"定向盘",为文化自信注入朝气.其科学引领使得百年中国从文化自卑,走向文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几乎等同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英语国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本土文化未能系统地走入英语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本文围绕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讨将文化自信视域引入英语教学后如何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本文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对中国文化及其他多元文化的吸收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建立能有效推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的文化态势,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源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来自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也是一种文化使命和责任,它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12,(10):50-68
201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主要议题,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自信,并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核心、目的,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理论基础,也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培育明确了主题、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研究方法,以某大学86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16周的五禽戏学习,探讨五禽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调查量表以文化自信包含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方面内容,采用知、情、意、行四个层次来评价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变化.结果表明:五禽戏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他们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应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构塑大学生文化自信语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推动家庭教育发展、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氛围,加强自主学习、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自省意识等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如果忽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功是与他们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的,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和为贵”,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收、认同与信守。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化建设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指导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和深化对当代大学生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探寻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传承的脉络,就如何在高校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