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汉代的面具分为假面、假头、面罩、面像四种。汉画百戏中的面具主要有防护头部、扮饰角色的功能;汉代傩仪中的面具多为假面,具有征服鬼蜮魍魉、通神震慑的功能;丧葬礼仪中的面具主要有缀玉面罩、玉衣面罩、木质漆面罩、青铜人面像、镇墓吞口等,其功能是镇守墓室、延缓尸体腐烂、纪念死者威仪。  相似文献   

2.
季庆芝 《科技信息》2010,(18):164-164,166
世界是多彩的,色彩语言对所有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含义,能够反映该民族特有的色彩意识及其文化传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意识。而日本为其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赘言。但是日本在与大陆文化保持了一致的基础上,由于本民族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又形成了与大陆有所差异的独特文化传统。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以"青、红、白、黑"来代指"春、夏、秋、冬"的习惯,并且把"红、白、青"作为色彩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红、白、青"三种颜色为例,对中日两国色彩中的文化含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罗玲玲 《科技信息》2009,(12):87-87,84
鱼在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例如节日祭祖、丧葬祭祀、婚姻生育等方面。鱼是水族最为重要的崇尚之物,从水族对鱼的崇拜活动中,可以研究出:水族鱼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水族祭祖仪式中分食图腾鱼是一种图腾圣餐活动;水族的原始稻作农业机缘巧合地实现了“鱼稻共生”,进一步促进了水族的鱼图腾文化。  相似文献   

4.
水族斗角舞是水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产生发展与稻作农耕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文章分别从水族历史文化、斗角舞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其与稻作文化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水族古文字与水书是水家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水族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一大特色。依托于《水书·丧葬卷》的水族丧葬文化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诸般特质。  相似文献   

6.
依托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三都水族传统节日的时空构成,从口承式的水族民间传说故事对水族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水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和意义。三都水族通过节日圈的文化结构形式不断强化族群“根基性情感”记忆,促成地方性社会的婚姻交换、亲属关系和族群网络的秩序构建,最终确立自我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7.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特征、传承,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案研究,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别项目等4个方面对近20年有关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科交叉与个案研究较少,缺乏社会转型时期水族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条件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族和苗族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相互影响。世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的水族与苗族,世代和睦相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吸纳了他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色彩语言的文化符号意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通过"黑""白"两个颜色词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可以看出颜色词不仅反映语言表面的意义,而且反映了语言的宗教内涵。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其中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主要原因。对色彩语言的研究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比较,而不能从语言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人的姓名出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与传统人文色彩逐渐淡化,向生活化自然回归,凸显了人们打破束缚、渴望自由的心理镜像与时代图景。同时,一向处于清晰定位的"性别意识"在姓名的意义建构中也逐渐被淡化,"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边界趋于模糊与消融,消解了传统语言文本的意义;糅合了文化意义的"单字"与"叠字"在姓名中的频频出现,同时注重姓与名意义的融合,显示出现代人起名心理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语言文字运用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傩面具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傩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博物的象征、文化的象征.通过奇异、夸张、拙朴的造型,和谐、绚丽的色彩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其装饰性强的色彩,丰富多变的造型,神秘的文化功能,为现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在现代艺术中,再现了傩面具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欧阳玉澄的《山明水秀》(《万县野码头》)不仅为其峡江文学地图增添了一个新的"地标",也铺展了一幅万县特定时代"山明水秀"的鲜活人物志与和平解放图。小说以"山二哥"为主体的率直人性群像、以"吞口儿"为核心的文化意象聚集、以"半边街"为舞台的民俗风情展演、以"野码头"为韵调的旋乾转坤协奏,飘散出浓郁的"三峡"兴味与情调。  相似文献   

15.
郑喜 《科技信息》2010,(36):I0177-I0177
〈正〉中国绘画的用色从复杂到简单,又从鲜艳到清淡,以致后来用"墨分五色"来代替"随类赋彩",中国绘画色彩被放在次要地位,中国画材料研究相对滞后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历史原因造成的,矿物颜料研制在中国画人物发展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日本,欧洲的矿物颜料的开拓与应用已经远远超过我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让中国画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鄂西南地区建设"湖北三峡城市群",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有着极其丰厚、极富现代价值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巴楚文化、典型的三国文化、创始的神农文化以及富于神奇色彩的山水文化,足以装点"三峡城市群"的门面,提高城市群整体形象的文化品味,也可以提升"三峡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接受"是文化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角度。本文以"文化接受"为视角,分析青年大学生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自我"转变与新的自我危机,从中揭示其经验的、亚文化的群体过程。"文化接受"研究不仅仅把消费行为、消费文化当成一种客观的经验事实,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简析当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的渗透现状。同时根据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学文化的编排内容,提出从"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构建充盈文化意韵的数学课堂、设计文化味的练习、开展洋溢文化色彩的课外活动"四方面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走向科学与人文、生活与生命的整合统一。  相似文献   

19.
广泛流行于西域新疆的阿凡提故事,是在本土民族文化的"就近差异"中形成的一种强势的民间"群体话语",与其诸多民间口承文学密切相联。它表现的诸多平民价值观,已成为西域新疆诸多智者故事和笑话的"核心";它在简单中生成的丰富和复杂,渲染的乐观和诙谐,在通俗中寓意的深刻和严肃,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史诗性",并与内容深广、规模宏大的新疆经典的英雄史诗和长篇叙事诗相得益彰。由此揭示了不同文学类型存在的差异的相对性,以及由"差异"衍生的极为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审美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20.
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与传输工具,与色彩(之称颜色)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深入理解色彩的基本同性,逐步实施地图的科学用色,本文论述了色彩基本理论与地图科学用色的关系,说明了对色彩进行测量、标定的方法,探讨了色彩数据化与地图设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